李立業(yè)
[摘要]本文從語言學和心理學角度,分析了在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傾向的重要性。教師應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對目標語大量接觸,來培養(yǎng)他們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學習傾向 接觸英語 建構主義 興趣
外語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積極大膽的外語學習傾向這一觀點,是根據外語知識的特點、外語學習的心理特點以及外語教學思想發(fā)展現(xiàn)狀提出的。語言是用于人類交際的一種任意的、口頭的符號系統(tǒng)。語言環(huán)境有兩種:一種是自然環(huán)境,學習者通過與語言的接觸自然吸收,是潛意識的;另一種是課堂環(huán)境,學習者在正規(guī)的課堂里學習語言的形式,是有意識的??死暾J為有意識地學習語言規(guī)則對語言的習慣和語言的口頭運用起的作用不大。而作為一門外語,它的學習往往在母語的環(huán)境下進行,受到母語的干擾,同時學習者也缺少如學習母語時所具備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外語學習單靠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傾向的心理依據
現(xiàn)階段外語教學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培養(yǎng)語言的交際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外語教學若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就需要通過交際練習來培養(yǎng)。交際是說話者和聽者雙向交流思想的過程,它要求雙方隨機應變地應付新的環(huán)境。如果某一方對環(huán)境不熟悉,焦慮就會產生。而利用不太熟悉的外語進行交際練習,學習者的焦慮產生是必然的。相當多心理學家指出,高度焦慮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習;高度焦慮同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結合,則往往會抑制學習。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傾向的途徑
無論是課堂設計、課堂教學、課后輔導,還是教學研究,都堅持外語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為目標。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大膽的外語學習傾向。
1.培養(yǎng)自然、真實、平等的教學氣氛
教學氣氛是指師生在教學交往中的氣氛。活躍的教學氣氛不光是指師生表面活動的活躍,更重要的是學生思維的活躍——即處于積極、大膽、主動的外語學習狀態(tài)中。首先,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靈活處理教材,特別在處理對話練習材料時。盡可能不要讓學生機械地直接套用課本材料,最好稍加改動某些可替換部分或增設實際情景,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表達真實的情感。這樣,學生學起來才會積極、主動、而不是機械重復課本設定的對話。其次,我們應當盡可能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并允許回答問題時多種答案的存在,不必過分嚴格控制學生的課堂反應及表達,更不必因為學生的表達與教師的預期不符而訓斥學生。教學中,我們難免出現(xiàn)錯漏,而當學生指出或質疑時,教師應當承認自己的錯漏,并鼓勵學生今后大膽指出或質疑,以此把自己嚴謹的治學作風言傳身教給學生,使學生建立起科學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2.通過大量的接觸來培養(yǎng)英語能力
認知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習者一旦接觸語言,其語言學習機制就會盡其能力把語言規(guī)則公式化。所以,語言學習最根本的條件就是語言的接觸。只有通過大量的接觸練習,語言學習才能獲得成功。外語教學中學生的能力可分為英語能力和英語自學能力。英語能力包括聽、讀、說、寫、譯五種能力。學生對語言的接觸方式就是多讀多聽。學習語言首先要有足夠的輸入量,在輸入足夠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內化語法規(guī)則和使用語言的規(guī)則進行釋意活動,然后才能輸出。因此,外語教學要增加輸入聽、讀語言材料和加強聽、讀能力的訓練,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能力。教師在選擇聽讀材料時,要根據學生的水平和實際情況來選擇適于學生的,易于理解的,也可讓學生接觸多種題材和體裁的語言材料,來適應日后多樣化的交際需要。學生從讀書中找到了樂趣,就更樂于投身到學習中。自學能力是學生獨立積極學習,獲取新的語言知識,運用語言能力的一種能力,它也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3.利用建構主義學習法來指導教學
建構主義(constructiism)又稱結構主義,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最新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知識的導航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這就主張在教師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中心要由教師向學生轉移,目的是培養(yǎng)善于學習和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搜集并分析有關的信息和材料,對所學習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要把當前學習內容和自己已知道的事物相聯(lián)系,并加以認真思考。教師應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探究,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逐步培養(yǎng)他們對外語的學習傾向。
4.運用幽默等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傾向,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外語的動力。學生對學習外語過程本身和對外語本身的知識,內容能力等產生興趣,外語教學內容的新穎、生動有趣、靈活多樣,引人入勝都使學生樂于學習。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借助多種教學手段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外語教學不僅要借助錄音帶以增強洋腔洋調影響,更要通過看幻燈、錄相片和教師的動作表情以提高表情達意的效果。教師繪聲繪色地用外語教外語,既能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又能增強外語的感染力。
外語是一門語言,它的主要功能是交際。因此,無論是課堂設計、課堂教學、課后輔導,還是教學研究,都堅持外語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為目標,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用幽默富有趣味的學習內容以及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和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積極大膽的外語學習傾向,使學生最終獲取用外語聽、說、讀、寫、譯的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范琳,張其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3,(4).[2]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3]扈中平.現(xiàn)代教育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