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 李配亮) “建立并實施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做到客觀公正?高中階段學校今后如何招生?”11月2日下午,云南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省教育廳副廳長、新聞發(fā)言人王建穎就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進一步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和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初中教育評價制度向參加發(fā)布會的中央駐滇及省市共20余家媒體記者作了通報。
“建立并實施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是一項重要制度創(chuàng)新”
“我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合格、綜合素質評價合格,才能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授予九年義務教育證書?!睋踅ǚf介紹,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由云南省教育廳制定統(tǒng)一的考試標準、統(tǒng)一考試科目、統(tǒng)一考試時間、統(tǒng)一發(fā)布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質量藍皮書,并根據質量評價與監(jiān)測的需要建立抽考制度。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具體由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從2009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據了解,為了規(guī)范各州、市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建立全省統(tǒng)一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標及其體系,保證評價指標的可比性,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我省的實施意見,制定《云南省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方案(試行)》。試行方案對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形式、科目、時間、方式、分值、組織實施、補考、結果呈現(xiàn)、數據管理、結果應用等,作出了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由各州市根據該方案的規(guī)定,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報省教育廳備案后執(zhí)行。
“實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是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環(huán)節(jié)”
如何進一步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據王建穎介紹,早在2005年初,在《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qū)2005年初中畢業(yè)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曾經對實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作出了相關安排。在近5年探索的基礎上,云南省教育廳根據全省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和近幾年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云南省實際,制定了《云南省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進一步完善全省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與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同步實施,為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
據介紹,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從2009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學校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成立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委員會,認真組織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評價結果要通知學生本人及其家長,并在校內進行公示。綜合素質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并在同學互評和學生成長紀錄的基礎上,經集體討論,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價時注重對原始資料的分析與概括,避免以偏概全。
據介紹,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基本素質評價指標。這是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所有初中學生通過學習都應該達到的目標,包括思想道德、學習態(tài)度與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xiàn)等5個方面。二是個性發(fā)展評價指標。這是初中學生在共性發(fā)展的基礎上,體現(xiàn)個人與眾不同的個性發(fā)展目標,包括個性特長、個人成果及其他自主選擇的內容等3個方面。試行方案對基本素質評價和個性發(fā)展評價的時段、方式、評價結果呈現(xiàn)模式以及對學校、教師、家庭、學生本人的責任作出了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
為了確保評價的公平、公正,試行方案嚴格規(guī)定:學校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校園內公示一周。學生如對本人或他人的評價結果有異議,可在公示期內向學校申訴或反映;學校接到學生的申訴或反映,要進行調查、核實和復評,于一周內做出復評決定,并及時書面通知申訴或反映者本人;對經復評產生變化的結果,要在學校內公示一周,并說明變化的原因。申訴或反映者如對復評決定仍有異議,可向學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申訴。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公示后、經學生確認,記入學生學籍檔案,任何人不得更改評價記錄與結果。
據了解,試行方案還要求學校,必須建立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全面反映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學生成長記錄應提供學生的基本信息、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生長發(fā)育水平和健康狀況、日常學習成績與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等。學生是成長記錄的主要執(zhí)行者,成長記錄要始終體現(xiàn)誠信的原則,要有教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的情況典型、客觀、真實。
“全面改革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是初中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據介紹,從2009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在全面實施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的基礎上,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從2010年起,取消全省統(tǒng)一組織的初中畢業(yè)生升學考試(簡稱中考),取消不利于素質教育實施、違背教育公平的加分政策。
從2010年開始,實行將優(yōu)質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指標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學校的招生制度改革,即:將一級普通高中學校(含同批次錄取學校)公費學位生招生總數,劃出一定比例的指標,根據各初中學校(含完中初中部)的畢業(yè)生人數和辦學水平,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學校,按照中考成績(或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和學生志愿擇優(yōu)招生(簡稱定向擇優(yōu)生),并逐年提高比例。
據了解,2010年、2011年過渡期間的中考,由各州、市自行命題制卷,按全省統(tǒng)一的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及分值、考試方式組織考試。兩年過渡期中考日期由7月2日、3日、4日提前至6月15日、16日、17日,考試科目、科目分值、考試時間、思想品德考試方式、體育考試政策不變。
從2012年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開始,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徹底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高中階段學校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逐步建立擇優(yōu)統(tǒng)招、定向招生、推薦保送、特長生錄取以及由招生學校進行必要的面試考查等多種招生錄取方式及多元化錄取機制,逐步擴大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自主權。深化改革的具體措施有以下5項:
一是進一步完善擇優(yōu)統(tǒng)招辦法。以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依據,按照“綜合評價、擇優(yōu)錄取”的原則,根據學生志愿,擇優(yōu)統(tǒng)招。逐步采用差額投檔、比例投檔等辦法,充分保證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選擇權。
二是進一步完善定向擇優(yōu)生錄取機制。逐年提高定向擇優(yōu)生錄取比例,到2012年,全省所有州、市優(yōu)質普通高中學校定向擇優(yōu)生錄取比例不低于30%。
三是鼓勵各州、市積極探索劃出一定比例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指標,由初中學校推薦保送生、特長生,由高中階段學校自主錄取等辦法。
四是各州、市按照初中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實施方案。各州、市根據省政府關于推行重大決策聽證制度的規(guī)定,對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實施方案進行聽證,報省教育廳備案后,向社會公布并組織實施。
五是面向全省或跨州、市招生的高中階段學校,按照初中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要求,結合學校和生源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招生方案,報省教育廳相關部門批準后,由招生管理部門統(tǒng)一向社會公布并組織實施。
“取消學科競賽活動和規(guī)范學校招生加分政策”
為了確保實現(xiàn)上述各項改革目標,云南省教育廳同時決定在全省范圍內禁止包括“奧賽”在內的所有的中小學學科競賽活動,并規(guī)范中小學校招生加分政策。主要措施有:
一是從2009年11月1日起,全省禁止開展中小學所有學科競賽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及培訓機構、教育學會及其分支機構、各級各類學校,不得舉辦或協(xié)辦中小學生參加的“奧賽”、其他所有學科競賽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奧賽”和其他所有學科競賽活動提供學校、教育學會、教育科研及培訓機構、教育部門管轄的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教育資源;在職教師(包括民辦學校在職教師)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各類“奧賽”和其他所有學科競賽活動,不得在校外有償兼職、兼課。
二是從2010年起,全省統(tǒng)一取消大中小學校招生中的“奧賽”、其他所有學科競賽活動、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三方面成績的加分政策。各級各類學校招生,不得與“奧賽”、其他所有學科競賽活動、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取得的成績掛鉤;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與入學掛鉤的學科測試和考試;取消初級中等階段獲得中學生“奧賽”照顧加分項目。
三是在全省統(tǒng)一取消上述3方面加分政策的同時,由各州、市按照“項目只減不增,嚴控分值上限”的原則,對其他現(xiàn)有中小學招生加分政策進行改革、調整,逐步減少加分項目,逐步降低項目分值。每個項目分值不得超過20分。學生加分項目分值不得累計,以單項最高分為錄取加分的分值。
四是各州、市調整中小學校招生加分政策,根據國家政策要求,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陽光政府、四項制度”的規(guī)定,經過聽證、公示,并報省教育廳備案后實施。
新聞發(fā)布會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初中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領導,組織各級學校全面學習、深入領會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設,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虛作假、玩忽職守、違紀舞弊行為,確保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制定的初中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得到深入貫徹落實。
◇責任編輯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