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共領導人著作“出版政治”

        2009-05-12 09:11:50段宇宏
        鳳凰周刊 2009年31期
        關鍵詞:文選斯大林著作

        段宇宏

        毛澤東去世后,中共領導人著作出版體系大致定型,逐漸形成一個慣例——經(jīng)中共中央決定,由中央文獻研究室整理編輯,人民出版社負責出版,新華書店負責發(fā)行,外文版則交由中央編譯局負責翻譯。

        繼3年前《江澤民文選》問世,前國家主席和總書記的兩本學術著作英文版在這次法蘭克福書展亮相。老一輩中共領導人職業(yè)是打天下治天下,故著作多討論政治軍事哲學社會問題。從江澤民這一代領導人開始,真正從政之前,多有各自的專業(yè)方向。而出版如此專業(yè)化的學術書籍,在中共領導人著作出版史上,并不多見,歷屆最高領導人中,絕無僅有。

        2009年9月22日,北京。參觀者在建國60年成就展的領導人畫像前留影。

        繼承前一輩的思想和實踐成果,推出新的理論和發(fā)展思路,是每代中共最高領導人執(zhí)政時的重要任務。江澤民掌國10余年,發(fā)展出“三個代表”理論,出版文選和學術專著,構筑起涵蓋政治、軍事、經(jīng)濟的理論體系。兩本專著亮相,又為江澤民年代寫下更多注釋。

        追溯過往,作為高度重視領袖理論和觀點構建的政黨,中其領導人著作出版,總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領導人著作與中共政治

        歷史上被中共確定為導師的人有5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前兩位主要獲得“導師”稱號,后3位則是“導師”加“領袖”。

        “文革”結束,自華國鋒之后(之前有“英明領袖”的稱呼),正式官方出版物中,對除了毛澤東之外的高級干部,更多使用了“領導人”這個個人崇拜色彩更淡的中性詞匯,包括對鄧小平,雖然他因黨內(nèi)資歷和啟動改革開放的功績,海內(nèi)外不少人士也稱之為“領袖”,但“總設計師”的稱謂更為出名,更加得體。

        中共出版史上,不是所有時候,領導人都可出版著作,也不是所有領導人都享有出版著作的待遇,自始至終唯一例外的是馬恩列斯,并且只有這4位出版過全集。從中共建政直到“文革”結束,出版過劉少奇、朱德少數(shù)幾種1949年前的著作,其次還有周恩來、鄧小平等人的會議報告和講話的單行本,幾乎只有毛澤東—人享有出版文集的待遇。周恩來、鄧小平、陳云等中共領導人著作大規(guī)模出版發(fā)行,則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的事了。

        就目前可考證的資料表明,李大釗和瞿秋白或許是中共領導人物中不多的例外。1950年出版過《瞿秋白文集》,毛澤東為之題詞,1959年還出版過《李大釗選集》,近年又出現(xiàn)了《李大釗全集》。

        李大釗在黨內(nèi)各種激烈路線斗爭來臨之前即已過世,所有文章均不涉及此后的政爭;瞿秋白卷入過路線斗爭,一來過世得早,二來毛澤東在1945年對瞿秋白進行了正式的正面定性,認為他是王明、博古路線的對立面,是被當時錯誤的中央無情拋棄。早年中共的其他領導人物,當時仍健在的或去世的,鑒于諸多原因,改革開放前難以享受這個待遇。

        作為中共創(chuàng)始人、首任總書記的陳獨秀,共產(chǎn)國際認為他犯了錯誤,解除其職務并大加批判,性格倔強的陳獨秀在斯大林路線影響中共時代,始終不得翻身,后來又曾與中共領導層關系鬧得很僵,被樹為反面人物。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對陳獨秀有了較客觀的研究和評價后,其著作選集才得以面世,但出版全集仍不太可能。

        毛澤東在被確立領袖地位之前,黨的出版體系里,馬恩列斯才享有大量出版著作的優(yōu)待。第一導師馬克思享受的出版待遇自然最早,也最有持續(xù)性,從創(chuàng)黨之前一直持續(xù)到今天。不過,中共建政之前,其著作都只限于單行本或摘錄式的小冊子。

        麥喀士、馬克司、馬爾克,這都是馬克思在中文出版物里曾被叫過的名字,最早是清末外國人辦的報刊里提到,后來康梁?;逝?、革命黨及后來國民黨系的報刊經(jīng)常對馬克思的思想片斷作介紹。首先大規(guī)模譯介馬克思著作的是北京《晨報》記者陳溥賢。第一本馬克思著作先于中共而誕生,這就是1920年陳望道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全譯本。

        中共創(chuàng)建后,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計劃以叢書形式推出馬列著作,此后,馬列著作便不斷出版發(fā)行,尤其是列寧著作。斯大林斗敗托洛茨基,其著作的出版也逐漸增多,蘇聯(lián)大清洗后更是與前三大導師并駕齊驅。若從現(xiàn)實指導意義上來講,列寧和斯大林著作的出版更為重要。

        四大導師享受出版全集的待遇,卻是在中共建政之后,這時也具備了編譯條件,也就是著名的三大全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為此專門成立了“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即今天廣為人知的“中央編譯局”的全稱。

        《馬恩全集》1953年開始編譯,三年后陸續(xù)出版,直到1985年,才出全50卷,共用了30余年。為了給建國10周年獻禮,1959年國慶之前突擊翻譯出全了《列寧全集》38卷(當時俄文版第39卷還未開始出版),共花78年時間。

        作為世界共產(chǎn)主義的領袖,當時斯大林擁有如日中天的權威,故《斯大林全集》享受了最高禮遇,是中共中央編譯局建立后的第一份譯作,發(fā)動大量工作人員加班加點,1958年就全部突擊出版完成,僅花5年時間。《斯大林全集》其實“不全”,蘇聯(lián)的俄文版原計劃出16卷,但出到13卷,蘇共二十大召開,赫魯曉夫炮轟斯大林,其秘密報告震驚世界,后面幾卷因此夭折。

        馬恩兩導師全集的出版也非一帆風順?!拔母铩北l(fā)后五年中,翻譯出版工作受沖擊,因此一卷未出,直到周恩來親自過問,出版工作1971年才重新開始。80年代,《馬恩全集》倒是出全了,但隨著內(nèi)外學術交流的頻繁,發(fā)現(xiàn)國際上的馬恩研究遠遠走在前面,從俄文版轉譯的全集問題多多。

        馬恩著作大部分用德文撰寫,一部分用英文撰寫,少部分用法文等語種撰寫,中文版從俄文版轉譯,加之受蘇聯(lián)政治因素干擾,很多詞語和表述不甚準確;馬恩對自己的有些作品,也曾不斷修訂,中俄版刊出的不是最終定稿版;有些被收錄的作品后經(jīng)國際學術界考證,并非出自馬恩之手……國際馬恩基金會目前又在推出更嚴謹?shù)鸟R恩全集歷史考證第二版,柏林一勃蘭登堡科學院有專門小組從事這項工作,柏林的科學院出版社負責出版。

        有些事情到底“老祖宗”原本是怎么說的,是亟待弄清楚的問題。鑒于此,第一版剛出完,中共中央發(fā)揚鄧小平時代“求實較真”的作風,決定再翻譯出版第二版,一律依據(jù)原文譯校,并與國際研究接軌。這項工作啟動至今20多年,要求2020年完成,目前是中共一項極其浩大、高難度的跨世紀意識形態(tài)出版工程。

        中央編譯局對此頗感頭疼,叫苦不迭,編譯隊伍后繼乏人,年輕骨干不足,引進人才又困難,因為這項工程對操作者的要求太高了,必須是理論、語言、歷史、政治上的尖端人才。

        首部中共領袖系統(tǒng)性著作的誕生

        中共領導人著作以及與領導人有關的著作出版,體系的成形與演變,追溯起來,還是因為建政前夕秘密籌備《毛澤東選集》的出版才有了雛形,并且跟中共后來出版工作的演進有莫大關系。

        共產(chǎn)黨是世界上最注重宣傳工作的政黨,并將之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來看待,出版自然是宣傳的基石,革命依靠兩桿子,其中一桿子就是“筆桿子”。中共創(chuàng)建后,設立過各種出版機關,最早的有人民出版社和上海書店,江西蘇區(qū)時有中央總發(fā)行部、工農(nóng)紅軍總政治部發(fā)行科,《青年實話》總發(fā)行所,延安時期組建中央黨報委員會,后以解放周刊社新華書局(簡稱解放社)名義對外發(fā)行書籍,1941年又成立中央出版局,國統(tǒng)區(qū)還有很多內(nèi)外圍的出版社……這些出版機關發(fā)行大量導師著作單行本、政策宣傳手冊、社科政論圖書。

        較為系統(tǒng)性的中共領袖著作出現(xiàn)在抗戰(zhàn)時期。1944年7月,中共晉察冀分局在河北省阜縣一個僅有10來戶人家的坡山村推出第一本《毛澤東選集》,由鄧拓負責編輯,晉察冀日報社編印,晉察冀新華書店發(fā)行。此版本被多次翻印,加上后來的蘇中版、山東一渤海版、東北版、晉冀魯豫版,共有5個系統(tǒng)的版本。不過當時發(fā)行量比較小,影響并不大,1948年5月,東北版的《毛澤東選集》,被認為是當時裝幀最好、發(fā)行量最大的版本,也才出了2萬冊。

        此前曾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講話、文章的單行本出版,但談不上是系統(tǒng)性的文集性著作。首版毛選之出現(xiàn)有兩大背景:1.抗戰(zhàn)爆發(fā)后,莫斯科漸漸不再過多過細干涉中共具體事務,而頭一年共產(chǎn)國際正式宣布解散,中共獨立性大為增強;2.1942年延安整風,逐漸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較有權威的新領導體系,中共這才擁有了首部較系統(tǒng)的領袖著作。鄧拓在首版毛選的《編者的話》中如此寫道:“在長期曲折復雜的斗爭中,終于找到了天才的領袖毛澤東同志。”

        國統(tǒng)區(qū)的中共領袖著作出版發(fā)行有一定難度,受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指導的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負責戰(zhàn)時圖書審查工作。1941年的一份查禁清單顯示,4年中查禁圖書和期刊961種,被定性為“日偽宣傳品”和“共產(chǎn)主義違禁圖書”占了很大部分(“日偽宣傳品”中也有部分是反共著作)。毛澤東則是“禁書大戶”,很多作品榜上有名。

        這一時期的毛選,編校制作比較粗糙,各種版本登載的內(nèi)容不一,沒有專門機構統(tǒng)籌管理,說是“山寨版”也無不妥。不過那年代,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是第一要務。毛澤東著作和有關毛的作品,在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以及他在中共內(nèi)戰(zhàn)中逐漸占據(jù)上風后,出版方面有了越來越大比重。

        正規(guī)《毛選》出爐催生領導人著作出版體系

        有一種說法,毛澤東1949年12月首次出訪蘇聯(lián),在斯大林提出出版毛澤東著作的建議下,回國后于1950年成立“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劉少奇擔任主任,這才有了為人熟知的正規(guī)版“《毛澤東選集》”的出版工作。

        其實,早在中共建政前夕,就已成立了一個班子——“《毛澤東選集》編委會”,秘密從事新版《毛澤東選集》的編校出版工作。新毛選原稿在西柏坡即開始編輯,1949年6月即已過了三校,有500個大樣,占全書三分之一,已經(jīng)毛澤東校閱,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已發(fā)給北平新華印刷廠排版。

        毛選編委會制訂了高度保密的作業(yè)機制,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道,今日亦無人知道這個編委會的全貌及參與成員。1949年1月,解放軍開進北平,很快建立第一個全國性的出版管理機構——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委員會主任黃洛峰參與了新版毛選的出版工作。并擔任重要角色,此前他的職務是三聯(lián)書店管理委員會主席:

        1949年7月,《人民晚報》登載了新毛選7月要出版一事,被毛選編委會視為嚴重泄密:此版毛選的規(guī)格、內(nèi)容、質量,明顯不同于此前的5種版本,黃洛峰后來的報告透露出,中共當時決意統(tǒng)一全國出版工作,首先就從統(tǒng)一毛選出版開始。

        蘇聯(lián)原本打算1949年翻譯出版頭一年東北版的毛選,中其中央致電斯大林,告之新版毛選將于6月正式出版,希望蘇聯(lián)不要出東北版。因戰(zhàn)務繁忙,毛澤東來不及仔細審閱,中共原定的出版計劃未能實現(xiàn)。

        訪蘇期間,斯大林的建議自然為真,但毛澤東也表示正有此意,說明雙方想到一塊了。毛請求斯大林派一位理論水平高的蘇聯(lián)同志幫助完成毛選出版,從此結下毛與尤金的緣分。斯大林建議并非沒有作用,得到這位“世界共產(chǎn)主義教皇”的贊揚與支持,新版毛選的出版規(guī)格和分量大幅度提升,也為此后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先天基礎,新版毛選的出版工作調(diào)整升級。

        巴維爾·費德洛維奇尤金可是非比尋常的人物,蘇聯(lián)科學院院士、哲學家、斯大林的理論顧問。據(jù)他自己說,由于難以忍受他與偉大領袖之間的親密關系,貝利亞曾想迫害他,他察覺不妙之后,找斯大林告御狀,這事就被擺平了。蘇共十九大,尤金當選中央委員,還被吸納進以斯大林為首的一個修改黨章的小組。

        1950年5月成立以劉少奇為主任的毛選出版委員會,便大張旗鼓干了起來。若說新版毛選的出版委員會是個“出版機構”,則斯大耕是名譽社長,毛澤東是總編,劉少奇是執(zhí)行總編,尤金是俄文版總編兼理論總顧問,蘇聯(lián)使館翻譯費德林和毛的俄文秘書師哲是俄文版編輯,陳伯達、田家英、胡喬木分別是編輯正副主任,黃洛峰、華應申等人是發(fā)行出版事務主管。尤金因為接了這單業(yè)務,后來毛澤東還向斯大林提出挽留請求,1953年,尤金得以出任蘇聯(lián)駐華大使,任職6年。

        毛澤東對這一版毛選無比重視,親自主持編輯審閱。尤金也很較真,在“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等詞句與表述的翻譯上,常找毛澤東切磋,提出修改意見。重要文章翻譯成俄文后,寄給斯大林過目,《矛盾論》與《實踐論》最早定稿,得到斯大林贊賞。

        建國之初事務眾多,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致使出版一再延期,戰(zhàn)局稍穩(wěn),毛才靜下心來,審定完100萬字的清樣稿。1951年4月17日,出版總署成立以黃洛峰為首的13人毛選印刷發(fā)行工作委員會。10月12日,毛選第一卷終于問世。

        從1949年5月發(fā)排到正式出版,歷時兩年半,經(jīng)手4個機構。1949年11月,出版委員會改組為出版總署出版局,黃洛峰為局長,出版體制改革,又成立新華書店總管理處和人民出版社,先后承擔毛選出版任務。新版毛選的誕生,推動或見證了中共出版體制的演進,領導人著作出版從原來的各自為陣,沒有統(tǒng)籌規(guī)劃狀態(tài)演變成有編較、出版、印刷、發(fā)行分工,比較專業(yè)化的體系。

        毛選直到1977年毛澤東去世后,才出版了幾經(jīng)波折的第五卷,但毛選又得繼續(xù)往下編,同年成立“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也就是“毛辦”,華國鋒擔任主任,毛辦其實主要是汪東興管,實際負責人是李鑫、吳冷西等人。1980年,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成立,毛辦改名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屬于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胡喬木出任首任主任。

        從此以后,中共領導人著作出版體系大致定型,逐漸形成一個慣例——經(jīng)中共中央決定,由中央文獻研究室整理編輯,人民出版社負責出版,新華書店負責發(fā)行,外文版則交給中央編譯局負責翻譯。

        由于毛澤東本人堅決反對,所以很多人企盼出“毛澤東全集”的愿望未能實現(xiàn)?!斑x”的意思就是不能有文必錄,要挑精華。即使是新毛選,也與民國版的舊毛選及作品有重要區(qū)別,很多文章未收錄,有些文章收錄時作了不同程度的增刪修改,導致意思和語氣大變,有些只挑選了原文的其中一節(jié)。

        同時,毛一直不愿出第五卷,理由是他認為五卷收錄建政后的文章,而形勢不斷發(fā)展變化,文章未經(jīng)過實踐檢驗,所以一再推延,先后曾由康生及鄧小平、胡喬木負責過選編工作,直到他去世后,1977年才推出了第五卷,但因有很多攻擊劉少奇、彭德懷的地方,1982年要求停售。此外,毛選在“文革”重印中,又根據(jù)政治形勢不斷刪改,如去掉了以前文章中引用的劉少奇的話。但出版一個原汁原味的毛選或全集,一直是海內(nèi)外史學家的愿望。

        一人的出版“熱潮”

        民國時期,中共雖然也有推介自己領袖的圖書,但影響力遠不如兩位外國人的英文作品,即斯諾的《西行漫記》、《毛澤東自傳》和愛潑斯坦的《毛澤東在重慶》。在此之前,國內(nèi)外人士對這個神秘的紅色團隊領導人其實欠缺了解,猜測紛紜,日本人甚至憑想象畫出了貌似“響馬”的毛朱形象。

        隨著中共影響力增大,民營出版社的注意力開始轉移,相關中共領袖的出版品越來越多,甚至包括國外共產(chǎn)黨領袖。伴隨著公私合營和社會主義改造,對領袖著作及相關領袖作品的管理日益嚴格。1954年即嚴格規(guī)定,所有私營出版社嚴禁出版以國內(nèi)外革命領袖為題材的傳記、畫冊,從馬恩列斯至胡志明、金日成,都被嚴格“保護”起來。這樣,跟領導人有關的出版體系基本成形。

        50至70年代,把全世界暢銷書作家前10位的著作印量加一塊,毛澤東都能輕松地把他們比下去。隨著毛的權威不斷增加,其著作的出版發(fā)行日益走向狂熱,并且整個領導層幾乎只有他—人享受這種待遇。

        自1949年10月至“文革”前夕的1965年,毛著作的印刷情況大致如下(包括各種文字版本):毛選一至四卷,約4600萬冊,單行本6.83億冊,著作選讀甲、乙種本共7900萬冊,語錄2800萬冊,另外還印了畫像1.65億張。

        “文革”10年,更是走向巔峰,新印制任務剛下發(fā),不斷加印的通知立馬到來?!拔母铩逼陂g,毛選一至四卷,印制9.6億多冊,著作選讀甲、乙種讀本共1.3億冊,毛著單行本24億多冊,毛澤東像42億張,毛澤東單張語錄及詩詞21億多張。

        最初毛著發(fā)行辦法分為兩大種,一是對有組織的讀者進行登記銷售,或門市零售以及郵購,另外就是特價配售給全國黨政軍機構的供給制縣團級(以上)干部。接近“文革”之后,這種有點“計劃”意味的發(fā)行方式已不能滿足“革命需求”,從印刷到發(fā)行整個流程完全進入癲狂狀態(tài)。

        每當新的印制任務推出,文化、交通、郵電、稅務等所有部門全面動員,不斷開會和下發(fā)文件,要求當作頭等革命大事來抓,推出優(yōu)先、免費發(fā)運、免征稅、降低定價標準和發(fā)行折扣等措施,確保著作發(fā)行一路暢通。

        在這種氣氛下,各地紛紛上報“銷量大好,不是小好”,似乎“脫銷”情況嚴重。但癲狂付出的代價十分慘重,據(jù)新華書店1979年6月的“不完全”統(tǒng)計,積壓在全國各地書店的馬列著作和毛著作達4.5億冊,其中毛著積壓量為3.14億冊。這些積壓的著作,占用當時銀行貸款8500萬元(約合今10億元左右)。從1979年起,新華書店每年要為這些積壓品向銀行付息430萬元。前述統(tǒng)計還未包括省市自治區(qū)、市縣鄉(xiāng)、各黨政軍機構、企事業(yè)單位、群眾團體圖書館、閱覽室、倉庫積壓和塵封數(shù)字。

        毛時代,在大陸之外的出版界也有例外。香港自聯(lián)出版社的司馬璐在“文革”之初曾印行《劉少奇語錄》和《劉少奇選集》,引起轟動,尤其是語錄的銷量十分火爆,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日本共產(chǎn)黨內(nèi)的擁劉派即以這本語錄作為理論依據(jù),與擁毛派論戰(zhàn)。因《劉少奇語錄》獲利頗豐,自聯(lián)繼續(xù)劍走偏鋒,還先后推出《周恩來語錄》、《林彪語錄》,沒想到劉語錄是借著“文革”的形勢才在海外火爆,后面推出的中共領導人著作就賠本了。

        領導集體共享出版待遇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作出“毛澤東思想是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的決定,既然是集體貢獻,那么領導集體應該都有“話語權”。用龔育之(先后出任毛著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宣部副部長)的話說,大家懷念總理,就得出“周選”,劉少奇平反了,就得出“劉選”。

        中央文獻研究室從推出第一套《周恩來選集》后,隨續(xù)推出《劉少奇選集》、《朱德選集》、《任弼時選集》、《陳云文選》……鄧小平時代從此一改只編輯出版毛澤東一人著作慣例,領導人及相關其著作品種也多了起來,除選集和文選,還有專題集、書信集、年譜、傳記、回憶錄。

        歷史上有很多事并未澄清,很多老領導心里憋著話,如當年西路軍出來的徐向前元帥、李先念主席,自然就有了《李先念文選》。鄧小平時代體現(xiàn)出頗為廣淘的胸襟,注重歷史反思探求,就連中共托派領袖鄭超麟和王凡西的回憶錄,也得以內(nèi)部出版,以供參考。此外,領導人著作的印發(fā)流程上,也不再顛狂,而歸復理性。

        中共文獻,從時間上分,有歷史文獻和當代文獻,從形成情況劃分,有集體文獻和個人著作。鄧小平時代對文獻收集整理給予高度重視。1980年5月,中央書記處第十九次會議經(jīng)過討論并報政治局常委同意,決定成立中央文獻編輯出版委員會,原毛澤東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改名為中央文獻研究室。首任副主任,胡繩、龔育之、逢先知等人還參與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工作。

        在推出周選和劉選之后,1982年初,中央同意中央文獻研究室領導班子配備和機構設置方案,設主任1人,副主任4人,正副秘書長各1人,同時下設辦公室和毛、周、劉、朱著作生平4個研究組,綜合、注釋兩個研究組,總共7個局級機構。

        不久后,中央批轉中宣部、中央文獻研究室《關于毛、周、劉、朱和現(xiàn)任中央常委著作的出版、發(fā)表及審核辦法的請示報告》,自此規(guī)定,毛、周、劉、朱和現(xiàn)任中央常委的選集、文集和個人傳記、年譜,統(tǒng)一由中央文獻研究室或中央指定的其他單位負責編輯工作,報送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審定。中央其他單位要發(fā)表這類文稿,需送中央文獻研究室審核。有關核心領導人物及相關其著作的出版體系徹底完善定型。

        因此,像《葉劍英軍事文選》就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與軍科院合編,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徐向前軍事文選》,由國防大學第二編研室編輯;《黃克誠軍事文選》,由解放軍黃克誠軍事文選編輯組來編輯。

        這個時期,老領導出書的渠道也多元化了,有些自己印發(fā)給親友,有些可拿到港臺和海外出版。如鄧力群先生的著作《十二個春秋》(征求意見稿),最初在北京由社科院少量印行,但2006年,香港大風出版社正式印行,曾轟動一時。

        改革開放30年,最重要的領導人著作出版事件,應屬《鄧小平文選》和《江澤民文選》的推出,構筑起中共兩代領導核心的思想理論,同時也是全黨的政治教材。

        文選是領導人思想理論的載體,有趣的是,最高領導人文選的推出,最吸引人們關注,同時也帶動了學習材料、解讀性著作及衍生出版物的熱潮。1983年推出第一種《鄧小平文選》,5年發(fā)行4000萬冊,1993年推第二種《鄧小平文選》,由于恰值改革開放最關鍵時刻,引起海內(nèi)外關注,不到半年發(fā)行2000多萬冊。但整個八九十年代,相關的學習輔導教材有二三百種,出版不計其數(shù),占了這類圖書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就是研究性著作,如天津社科院的《鄧小平經(jīng)濟思想研究》。

        江選的推出也概莫能外,如上海社科院推出《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叢書》。海南作家張秀強推出的《(江澤民文選)成語典故》更是別出心裁,獨具特色,在市場上頗吸引眼球。

        編輯 涂艷 美編 虎妹

        2005年1月出版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當年即在許多地區(qū)的國書市場上排行社科類暢銷書第一名,全年銷售103萬冊。

        猜你喜歡
        文選斯大林著作
        柴文華著作系列
        趙軼峰著作系列
        楊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畫與理
        畫與理
        畫與理
        畫與理
        民意調(diào)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斯大林猝死之謎
        軍事歷史(1998年1期)1998-08-21 05:53:42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人精品视频69|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首页免费|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二区三区特黄|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白白色青青草视频免费观看| 无套无码孕妇啪啪|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1|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 4455永久免费视频|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 日本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免费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电影|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www射我里面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黄色毛片|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久久洲Av无码西西人体| 开心五月激情五月五月天|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日本手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多人|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天堂a版一区二区av|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免费人成视频欧美| 日韩av一区二区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动画|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亚洲|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