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fā)改委財政與金融司司長徐林近日表示,目前中國地方政府負債規(guī)模已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官方首次披露地方負債情況。財政部有關官員指出,今年以來,地方融資平臺大規(guī)模舉債,令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大躍進”,或在未來造成巨大的金融和經濟風險。
盡管中國現(xiàn)行的《預算法》等有關法律嚴格禁止地方財政出現(xiàn)赤字和地方政府舉債,但事實上各級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舉債度日或負債運行,且這些債務大多處于隱性狀態(tài)。2004年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曾發(fā)布報告稱,地方債務規(guī)模在1萬億元左右,而今年以來,在4萬億元投資計劃及天量信貸的刺激下,地方負債更大幅增加。
財政部一位官員表示,今年來,地方債務出現(xiàn)“大躍進”,主要是通過地方融資平臺大規(guī)模舉債。所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即是政府通過劃撥土地等,組建一個資產和現(xiàn)金流大致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保證,融入資金后重點投向市政建設、公用事業(yè)等項目,包括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建開發(fā)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
今年初中國央行表態(tài)“鼓勵地方組建地方融資平臺,來拓寬融資渠道”,地方各級政府遂爭相組建投融資平臺。而上半年相當數(shù)量的信貸資金流向了各級政府主導的項目,從而形成地方政府新的債務。據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公布的調查結果,截至今年8月,全國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級政府投融資平臺,其中70%以上為縣區(qū)級平臺公司。2008年初,全國各級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負債總計為1萬多億元,到今年中,迅速上升到5萬億元以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于銀行貸款。
這位官員表示,由于地方融資平臺加速發(fā)展,對許多地區(qū)的地方財政償付能力構成了威脅,很可能會造成財政問題和金融問題。這些地方政府通過大規(guī)模構建投融資平臺,發(fā)行各種企業(yè)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及各種“銀信證”產品,給未來留下隱形赤字和債務負擔。有關金融和財政部門已著手調研地方負債情況。
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指出,目前經濟回升及天量的新增信貸實際緩解了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創(chuàng)出新高,使得地方財政無眼前之憂。
不過很多地方融資平臺負債率已顯著提高,有些甚至達到100%,不少投融資平臺存在資本金不實、抽逃資本金、管理混亂等問題。“一旦地方政府無法償還債務,那么中央政府必將最后為其兜底,其中隱含著巨大的財政風險?!?/p>
“如果地方政府出現(xiàn)償債風險,最終都將轉嫁到銀行系統(tǒng),甚至引發(fā)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風險。”劉尚希還說,這些以政府資產作為抵押,財政收入作為還款來源,向銀行貸款獲取建設資金的辦法,給地方的后續(xù)發(fā)展造成巨大的破壞力,嚴重透支當?shù)氐慕洕鐣沙掷m(xù)發(fā)展基礎。
賣地還債,助長樓市泡沫
目前,內地地方政府負債多以當?shù)匚磥硗恋厥杖胱鳛榈盅?,一些地方的債務保守估計需要長達數(shù)年的地方財政收入才能償還,因此使得地方政府有強烈的動機推高土地價格,從而對房地產泡沫形成顯著的推動作用。
而在具體項目選擇上,地方政府替代企業(yè)成為主要決策者,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過于超前的基礎設施投資,或者加劇產能過剩的投資。
至于地方債務的風險何時可能引爆,劉尚希認為,這將取決于未來5至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狀況?!艾F(xiàn)在各地方政府,普遍抱一兩年后中國經濟增速將重回2003年至2007年那段‘黃金時代的憧憬來進行投資規(guī)劃。然而假如2011年至2015年經濟環(huán)境不樂觀,或利率水平提高很多,地方政府將很難承擔這筆龐大債務?!保êr)
(香港《文匯報》,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