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奇等
凍冰的秘密
材料準備:
汽水一瓶,普通冷水一瓶(玻璃瓶),厚布一塊,布的大小能把水瓶完全包起來。
實驗步驟:
1將汽水放在冰箱里冷凍,注意,別讓汽水瓶里的汽水結冰。到快要結冰的時候,把汽水拿出冰箱,打開瓶蓋,讓汽水瓶處于室溫中。
2將一飯普通冷水,用布包好后放入冰箱中進行冷凍。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后,估計瓶里的水結成了冰,再把瓶子拿出來。
實驗結果:
1從冰箱里拿出的汽水瓶中的汽水很快結出冰塊了。
2裝有普通冷水的瓶子里面的水結冰了,但瓶子卻被脹裂了。
實驗原理:
在實驗步驟1中,汽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因而冰點較低,難以結冰。打開瓶蓋,二氧化碳氣化后,冰點升高了,同時,二氧化碳氣化時還要吸熱,使汽水的溫度進一步降低。于是,瓶里結出了冰塊。
在實驗步驟2中,水在結冰時體積要增大,所以瓶子被脹裂。用布包著是為了防止瓶子脹裂時,玻璃碎片散落到冰箱里。
[山東省臨清市北門里街233號20號樓二單元一層西戶王奇)
以《My heart will go on》為例實現(xiàn)英語和語文的“牽手”
第一步:聽一聽,記一記。
首先播放中文的《愛無止境》(播放次數(shù)根據(jù)學生聽的情況而定),然后播放英文的《My heart will go on》,要求學生邊聽邊記下英文歌詞,如有記不下來的留出空格。在聽記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錄音機暫停開關,隨放隨停,使學生盡可能記下所聽到的英文歌詞,并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直至學生認為記完為止。
第二步:讀一讀,品一品。
用多媒體演示《My heart will go on》的英文歌詞,讓學生對照歌詞原文對自己所記的歌詞進行增、刪、換、補、調,并借助工具書解決單詞問題。經過填改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歌詞,并引導學生對中英文歌詞加以比較,從而感受中英文語言表達上的不同特點。
第三步:背一背,唱一唱。
指導學生背誦《愛無止境》(《My heart will go on》)的中英文歌詞,然后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唱,教師在旁點撥,指導,借助“學習——鞏固——提高”的模式,使學生大多都能演唱中英文的《愛無止境》(《My heart will go on》)。
第四步:議一議,寫一寫。
引導學生試著用中英文不同語言議一議歌詞的優(yōu)美之處,說一說作者作詞的目的和自己受到的啟發(fā)。然后鼓勵學生把談論的內容以中英文的不同形式整理下來。當然要閑人而異,不可搞一刀切,只要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望奎縣后三中學王景波趙力影)
語文作業(yè)也要翻新
一、閱讀美文
我規(guī)定學生每天讀一篇文章,內容限定課外,字數(shù)500字以上。每人還要制作一個書卡,將讀過文章的題目、日期寫在上面。教師對完成情況定期抽查,要求能講出內容梗概。學期結束后,對每人閱讀量進行統(tǒng)計造冊,優(yōu)秀者適當減免假期作業(yè)。
二、整理名言
寫論說文若用名人名言作論據(jù),說服力就會大大提高。同時,哲理性的名言可以啟迪學生的思想。我讓學生分“學習”和“道德”兩塊整理。每項要達到50條。收上來我及時批閱。然后在自習課讓學生放聲誦讀,加深他們的記憶,以便寫作時學生能夠信手拈來。
三、調查
語文教學不應是封閉的,而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接觸大自然,感悟生活,認識社會中的各種人和事。如,針對豬肉價格上漲的情況,我安排學生調查本村生豬飼養(yǎng)狀況。學生興致很高,畫表格、擬提綱,全然沒有以往做作業(yè)吋的唉聲嘆氣。
四、看電視
每逢同家召開重要會議,舉行大型活動,我都要求學生按時收看后,寫出感想文章。如“神七”發(fā)射之日,學生目睹丁壯觀的場面,心潮澎湃,寫出了《祖國,我為你驕傲》《激動人心的一刻》《宇航員真了不起》等佳作。
五、寫新聞
國慶節(jié)前夕,學校舉辦了師生籃球賽。我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充當小記者,撰寫新聞消息。如果班上出現(xiàn)了好人好事,我也讓報道宣傳,個別稿件還被校廣播站采用、學生寫作空間不僅得到拓展,而且增強了集體主義感。
(甘肅省蘭州市第25中學李成林)
借英語語法講語文能愿動詞
能愿詞又叫助動問,其后面應接動詞,這一點基本常識,可以說凡稍懂一些漢語語法知識的人都清楚。但由于我們現(xiàn)在所面對的學生,幾乎沒有任何語文語法基礎,因此這一看似簡單且順理成章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卻是無法理解的。遭遇此種情形,我們不少老師一般都會不厭其煩地去講,以為多講之下必有奇效,而事實往往并非如此。盡管老師每見之必精講,可不少學生依舊一頭霧水。其實,筆者以為可借助英語情態(tài)動的相關知識來破解這一難題。因為情態(tài)動詞后面應接動詞原形的知識,可以說每一個學生都是熟知的。借助這一知識不僅便于自己在課堂上講解,更為重要的是其方便學生理解掌握,可有效解決“熟視無睹”的問題。
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就會經常遭遇上述之問題。譬如“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中的“水”,老師如果總講“能”是能愿動詞,故而其后的名詞“水”必活州作動詞,相信仍會有不少學生無法理解和辨識。原因就在于他們對此知識甚為陌生,試問,連能愿動詞是為何物都不甚清楚的他們,又怎會理解你諸如上述的高談闊論呢?事實上,此時如果你能不失時機地引進學生業(yè)已熟悉之英語中的情態(tài)動詞,那么,可能無需你多講,學生也會明白此處之名岡“水”必活用作動詞。
(湖北省襄樊市保康縣第2中學陳永海)
“注射器”探究壓強有妙用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影響因素
器材:注射器,
操作過程:如圖1,用兩個手指同時擠壓注射器的兩端,兩個手指的感覺或凹陷程度;然后改變力的大小,比較一個手指前后的感覺或凹陷程度,即可驗證。
二、大氣壓強的存在
器材:注射器、砝碼、水、紙片。
操作過程:方法一:如圖甲,將注射器活塞推到頂端,用手指堵住注射管口,然后在活塞下面加掛鉤碼,活塞不下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方法二:如圖乙,去掉活塞,把注射器灌滿水,用手指堵住管口,觀察水不會流出來;或者把注射器灌滿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口,紙片不會掉下來。這兩個實驗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三、估測大氣壓
器材:注射器、量程足夠大的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操作過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如圖2所示,當注射器的活塞剛開始滑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即大氣對活塞的壓力):
3讀取注射器的容積V;
4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長度L。
則大氣壓的值為:p=FL/V
(也可以用上例中圖甲方法來測量,試一試.)
四、氣體壓強與體積關系
器材:注射器、U型管壓強計。
操作過程:取一注射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分別向內壓活塞和向外拉活塞,親自感受手的感覺。或將注射器的前端用橡皮管和U型管壓強計連接,觀察當注射器內氣體體積減小時,壓強增大,反之變小。
(訥河市同心中學崔勝春劉桂英)
高考數(shù)學小竅門
把答案蓋住看例題
參考書上例題不能看一下就過去了,因為看吋往往覺得什么都懂,其實自己并沒有理解透徹。所以,在看例題時,把解答蓋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時再去看,這吋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與解答不同,哪里沒想到,該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好,還有沒有另外的解法:經過上面的訓練,自己的思維空間擴展了??磫栴}也全面了。如果把題目的來源搞清了,在題后加上幾個批注,說明此題的“題眼”及巧妙之處,收益將更大。
研究每題都考什么
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做題,“熱能生巧”這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題不是搞題海戰(zhàn)術,要通過一題聯(lián)想到很多題。你要著重研究解題的思維過程,弄清基本數(shù)學知識和基本數(shù)學思想在解題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解決同一數(shù)學問題的多條途徑,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構建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又養(yǎng)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答題少費時多辦事
解題上要抓好三個字:數(shù),式,形;閱讀、審題和表述上要實現(xiàn)數(shù)學的三種語言自如轉化(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要重視和加強選擇題的訓練和研究。不能僅僅滿足于答案正確,還要學會優(yōu)化解題過程,追求解題質量,少費時,多辦事,以贏得足夠的時間思考解答高檔題。要不斷積累解選擇題的經驗,盡可能小題小做,除直接法外,還要靈活運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檢驗法、數(shù)形結合法、估計法來解題,在做解答題時,書寫要簡明、扼要、規(guī)范,不要“小題大做”,只要寫出“得分點”即可。
(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