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九
枕,俗稱“枕頭”,其實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枕,并不是枕著頭的意思,頭字其實是類似磚頭、石頭一類的后綴。漢代的“說文解字”中說:“枕,臥所薦首者。”即講明枕的出處。
我國古代枕頭的材質十分豐富,如木、玉、銅、竹、陶等。也許是用木質最為方便,所以“枕”字用了木旁。然而論數(shù)量之最那非陶枕莫屬了。
陶枕是我國古代北方民窯的一種主要產品,始見于隋、唐,那時雖略顯粗糙,卻已大量生產,真正流行還是北宋、遼代、金代、元代,以宋、遼、金為鼎盛時期,明清兩代漸次衰退。
隨著歷代陶瓷工業(yè)的發(fā)展,北方民窯燒造十分普及,致使陶枕在民間流傳甚廣,由于它有著清涼去熱的特性,所以它是那時期風靡一時的理想夏令寢具。唐代陶枕上曾有詩為證“久夏天難暮,紗幮正午時;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到了北宋,皇帝崇尚書畫藝術,這在陶枕上也顯而易見,大家既把它作為最貼近自己的實用品。又作為抒發(fā)自己情感的工具。因此上至北宋皇帝、宮廷貴人;下至御用文人、黎民百姓,各人使用的陶枕上都會用自己的“藝術語言”繪制自己所喜歡的圖畫、詩句,塑造與自己人生有關聯(lián)的造型。有時往往出自底層民間藝人之手自娛的一個陶枕,卻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陶枕從造型來分,有豆形、長方形、矩形、束腰形、贏形,獸形、瓜菱形、人物形、如意形等。另外它還有一個特點,即早期體型較小,越向后期體型越大,及至元代,更顯壯碩,此時已失去造型之美感。陶枕從裝飾手法來分,有刻花、劃花、印花、剔花、彩繪、堆塑等。圖案紋樣就更多姿多采了,有花,草、蟲、魚、獸,人物,還有書法詩詞,以寄托陶工藝術家們的情思。古代陶枕工藝手法在不同朝代、不同窯口各有差別,總體唐、五代以模印、細劃絞胎為主。宋、金時期則以繪畫為主,同時出現(xiàn)更為復雜的剔地留花、珍珠劃花等裝飾手法。
兩宋時期陶枕最流行,在北方窯口:磁州窯、定窯、耀州窯;南方的窯口:越窯、銅官窯、景德鎮(zhèn)窯,全有燒造,同時與宋人社會上層及民間生活習性,文化習俗、追求時尚,有蓿密切的關系。宋代北方磁州窯陶枕上的黑繪筆致流暢活潑、健康奔放,文字書法,質樸自然。隨著制瓷業(yè)在工藝技術、造型裝飾手法等方面的不斷改進豐富,瓷枕作品的藝術色彩也愈見燦爛。
宋代陶枕的文物價值與藝術品味已達到頂峰,而畫花又是宋代陶枕中最大的特點。畫風活潑自然、優(yōu)美健康,畫法簡練,圓熟,有許多描寫生活題材的作品,且大部份出于無名畫工之手。
宋代陶枕上的山水畫,有山、有云、有樹、有草。用風俗畫的手法,描寫自然界常見的風物,筆觸雄健、意象寥闊,畫法質樸。花鳥畫,畫法流利生動,表現(xiàn)技法卓越。陶枕上的裝飾圖案,亦非常突出,例如纏枝牡丹,十幾朵花盤結在半圓型的枕面上,布置得十分得體,且勻稱、自然,使用線條也流暢洗練。
總體說來,宋代陶枕上的繪畫,主題明確、形象生動,構圖和諧,筆調有時雖顯得草率,但卻剛健有力、流暢熟練,即使是一幅不經意的題材,也能夠把握住所要表現(xiàn)的重點,使它主題突出,寥寥幾筆,卻蘊藏著無限的意味。
宋代陶枕的塑造技術也是一流的,如定窯“孩兒枕”可謂價值連城。一臥姿男孩,左臂墊頭下,側伏,一副天真頑皮的神情,而那雙炯炯發(fā)光的眼睛,給人以自然恬靜的藝術感染力。
遼代是以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為主體建立起來的封建割據(jù)地方政權,經過隋、唐、五代的發(fā)展,它的文化藝術也得到了空前繁榮,在繪畫、雕刻、石窟、佛教藝術等方面留下了許多光輝篇章。表現(xiàn)在釉陶上,大概除了唐三彩外,也只有遼三彩獨領風騷了。而與遼同時代的宋代,盡管也有三彩釉,但基本上是劃花填彩,顯得呆板。再從繁花似錦、美不勝收的遼代陶枕來看,其色彩斑爛、窮極變化。裝飾手法刻、劃、印三管齊下,制作時先在胚胎上作出花紋,再依據(jù)紋樣實施三彩釉,劃花技法簡練,線條流暢灑脫,釉色鮮艷明快。
遼代契丹民族由于長期生活在廣闊草原,崇尚綠色,枕上綠釉占據(jù)絕大面積。綠釉則先素燒胚胎,然后上釉烘烤,釉色晶瑩,為兩次燒成。在裝飾紋樣上,選擇草原上的花草、蜂、蝶,各具風情。
金代是女真族干中古時期在我國北方繼遼而建立的又一個地方政權,與南宋對峙足有一百多年。它的整個文化藝術,都是在遼、北宋文化藝術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作為工藝美術之陶瓷也同樣如此。受北方留下諸多名窯如定窯、汝窯、鈞窯、官窯的影響,還有民窯中的磁州窯、耀州窯等等。這足使金代陶瓷突飛猛進,而遼代的釉陶也使金代陶藝得益匪淺,顯現(xiàn)在陶枕上名目繁多。
金代繪畫藝術,以“文人畫”為貴,而像遼代那種具有濃郁民族民俗生活氣息的主題相對減少,如磁州窯的陶枕,花紋簡潔,或點或劃,雖筆,卻富有裝飾效果,其中寫墨竹、書詩文不少,北方各民族“文人畫”的興盛時代,在金代陶枕上又得到有力佐證。而另一種裝飾陶枕,紋樣可布滿全器,有的寫意?;ㄖΣ萑~完全隨心所欲,筆酣釉重、粗曠豪放,而有的所繪人物、禽鳥則又娟秀超逸、清新雋永,儼然是一幅絕妙的繪畫小品,給人以美的享受。
陶枕中還有以戲劇內容為題材的。江西省豐城就收藏著元代影青透雕戲臺式陶枕,這些妙趣橫生的造型,還引出了許多故事。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恒言”,即有“莫貪瓷枕誤黃粱”之句。元代戲劇家湯顯祖寥寥數(shù)據(jù)此編成“邯鄲夢”一劇,成為一代佳作。但到了元代,陶枕已不如前面幾代,這與朝代祟尚文化有關,不光是陶枕,其他領域也一樣。
我國陶枕收藏于各大博物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內集中保存著近二百多個陶枕,并按年代、窯口歸屬。那里枕頭紋樣繁多、形式齊備、資料翔實,為研究者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品賞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