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昭根
_8月8日以來,莫拉克臺風造成的重大水災重創(chuàng)南臺灣,民眾或媒體對馬政府的救災表現(xiàn)感到非常失望,甚至要馬英九下臺。馬英九1 8日親自召開記者會鞠躬道歉,保證下個月初以前追究責任。甚至一位從保釣時期就是馬英九的好朋友投書在《中國時報》上稱馬英九無能剛愎、無情褊狹,又自私,這是馬英九政府的特色,他除了沒有陳水扁邪惡腐敗之外,所有領導者的缺點他幾乎通通都有。
誠然,面對意想不到的天災,任何政府都會倍感無力,馬政府需要檢討并虛心接受批評。因為人民有氣不罵政府罵誰?有困難不找政府找誰?但冷靜下來,臺灣真的不需要馬英九?馬英九真的那么差?事實并非如此。
嚴格來說,李登輝和陳水扁只能是傳統(tǒng)式政治人物,他們精于權術,擅于斗爭和見風使舵。而且陳水扁更信奉金錢能玩轉一切政治,不惜大肆貪污受賄。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不乏這樣的政客。相比,馬英九不僅深受中國傳統(tǒng)的浸潤:對父母的孝道,對政治恩師蔣經國的敬仰,對中國文化的酷愛,為官強調個人的道德、操守、人格,而且馬英九一向尊重司法體制,嚴守“憲政”分際,這不能不說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育的成功。馬英九身上體現(xiàn)出的是中西文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最完美結合。這就是說,只有馬英九所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政治操守或品行才真正代表臺灣甚至大中華的政治的未來及方向。難道臺灣還需要一個陳水扁式的政治領導人嗎?顯而易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馬英九明星式的形象給了人們很多的想像空間,加上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和陳水扁8年執(zhí)政的負面影響,兩岸民眾對馬英九上臺有了不切實際的期待。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大陸或臺灣均不要對馬英九期望太高。期望太高的結果只會是失望太大。這并不是說要給馬英九卸“挑子”。在臺灣的馬英九面臨的是三項緊迫任務:
一是完成百年老店國民黨自身的轉型。國民黨百年沉疴,積弊深重,老人政治、暗箱政治是國民黨的一大特色。其腐敗與黑金政治形象,是其最大弱點與對手攻擊的致命傷。馬英九的使命是讓這個百年大黨適應新民主時代,成為清廉、有效率的長期執(zhí)政黨。任何重大改革都會觸及部分人的利益,特別是地方派系與黑金政治等結構性問題并非在短時間內所能改變。因此,馬英九要在短期內進行徹底改革并不容易。國民黨畢竟是從大陸撤退到臺灣的政治,其根在大陸。國民黨轉型成功與否,對兩岸和平將有重大影響。
二是完善臺灣民主政治品質。臺灣民主實現(xiàn)了兩次政黨輪換,而且把前領導人陳水扁依法審判,這無疑是政治的重大進步與成熟。但在先前的臺灣選舉中,統(tǒng)獨及省籍問題長期是主要炒作政治議題,另外臺灣立法院經常上演的“全武行”,這仍表明了臺灣民主政治的極端和非理性以及不成熟。這種極端和非理性政治給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民主生態(tài)一度有失衡而逐漸演變成暴民政治的可能。如今操作這種政治的力量和想法仍然存在,馬英九的當選初步改變這種現(xiàn)狀,但絕不能掉以輕心。所以馬英九要把相當多的精力與資源放在民主的基礎建設之上,完善臺灣民主政治品質。
最后是提升臺灣的競爭力。陳水扁執(zhí)政8年,族群分裂、經濟低迷,掏空了臺灣,亂象紛呈,自絕于大陸和國際社會,競爭力在“四小龍”之末。馬英九只有把臺灣打造成為全球創(chuàng)新中心和亞太經貿樞紐,把全球科技跟產品創(chuàng)新中心在此創(chuàng)立,以提升臺灣生產力和競爭力,提升投資機會,促進新興產業(yè)發(fā)展。提升臺灣的競爭力,是馬英九執(zhí)政能力的最好說明,也才可能在2012年贏得連任,并同時為國民黨自身的轉型和完善臺灣民主政治更進一步地贏得一個良好的時間和空間。
對于大陸,切不可認為當前給了臺灣很多恩惠。要知道,馬政府對九二共識的承認,等于解除兩岸沖突的引信。在周邊諸國均不同程度對中國挑釁的情況下_臺灣和平具有特別的意義。而大陸操之過急的統(tǒng)一必然導致臺灣島內急獨勢力的膨脹,正如臺灣如不顧后果急于獨立,最后也只會導致迅速統(tǒng)一。臺灣民眾當然也不能對馬英九期待過高,因為他是人不是神,馬英九要一步步來。兩岸最終的和平與統(tǒng)一之路只能是在當前起步,最后的功成只能寄希望于第三個、第四個或第N個“馬英九”了。
編輯 葉匡政 美編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