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最危險的并發(fā)癥之一。由于腎臟的代償能力較強,糖尿病腎病起病隱匿,因此早期診斷可以早期干預,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
【關鍵詞】糖尿??;腎?。徊l(fā)癥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9)12-0095-01
本文通過檢測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血脂膽固醇(ch)、甘油三醋(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測定,以探討上述各項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現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對照組50例,均為健康體檢者,男27例,女23例,年齡35~78歲,平均52.1±3.2歲。糖尿病組80例,診斷符合WHO(1999年)標準,男 53例,女 47例,年齡 38~76歲,平均52.4±3.5歲。根據有無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分為腎病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7±3.8歲;非腎病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齡52.3±4.6歲。
1.2方法[1]糖化血紅蛋白(HbAlc)檢測采用離子交換色譜-分光光度計法,尿微量蛋白(mAlb)檢測采用GC一20107放射免疫計數器測尿mAlb,試劑由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崭寡?FBG)、膽固醇(CH)、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試劑由Olympus公司提供。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酶法,由上海藍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儀器為Olympus-AU640。
1.3統計學方法數據以均數和標準差( ±s)表示,數據處理采用成組t檢驗,各指標的關系采用相關性分析。
2結果
2.1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糖尿病組HbAlc,FBG,Ch,'IG,LDL-C,mALB的濃度顯著增高,HDL-C血清濃度顯著降低,兩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
2.2糖尿病腎病組與非腎病組比較腎病組HbAlc,IG,mALB的濃度顯著高于非腎病組,兩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
3討論
糖尿病(DM)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常伴隨蛋白質及脂肪等代謝紊亂,屬于代謝綜合征(MS)范疇。是以由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減少引起的糖、脂和蛋白質代謝紊亂伴隨慢性高糖血癥為特點的慢性疾病。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進行的非酶縮合產物,它能夠反映過去的l~2個月間平均血糖值,本文中Ⅱ型糖尿病患者的FBG、HbAlc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而糖尿病患者中,HbAlc并發(fā)腎病組又顯著高于非腎病組,但FBG在兩組間差異并不明顯,可以看出,HbAlc較FBG更能真實反應出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刺激機體產生氧化應激產物ROS,并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細胞間基質增殖等。誘發(fā)DM患者發(fā)生早期腎損傷。內皮細胞釋放內皮素、選擇素等使腎小球毛細血管張力變化,引起腎血流動力學改變,使腎小球處于高過濾狀態(tài)引起腎損傷。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腎臟損害診斷和監(jiān)測的靈敏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腎臟微血管損傷越重,本實驗病例組中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蛋白皆呈顯著正相關。Ⅱ型DM患者糖代謝異常并伴隨血脂代謝紊亂,多表現為血糖和TG濃度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增多。其血脂異常的發(fā)病機制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胰島素抵抗時肌肉組織對糖的利用障礙,但由于激素敏感脂酶活性增強使脂肪組織釋放大量的脂肪酸,這種游離的非酯化的脂肪酸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不能轉化為酮體,而是作為一種原料使TG、TC、LDL在肝臟合成增加。本組80例糖尿病患者中,患者表現為血脂異常,與對照組血脂各項指標差異顯著,而糖尿病患者中并發(fā)腎病組與非腎病組間血脂差異不明顯。
參考文獻
[1]李龍平.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全血糖化血紅蛋白[J].現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04,19(6):2.
(收稿日期: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