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雪背后的震驚
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吹竭@幅景象,你想到的是什么?
2009年11月1日,北京迎來了入冬的第一場雪。與此同時,“尊敬的旅客您好,我們抱歉地通知您,由于天氣原因,您乘坐的航班被取消/延誤,在此我們深表歉意”的沉悶女中音,在候機大廳內(nèi)此起彼伏——據(jù)統(tǒng)計,當日首都機場超過500架次航班,因這場雪被延誤和取消。
而其進一步原因,是機場要每兩小時才能清除一架班機的積雪,使其能夠起飛。于是無法起飛,也無法降落;于是在大廳滯留達10小時而不得音信者有之,甚至已到達卻被困機內(nèi)數(shù)小時無法出艙者亦有之。
兩周后,這一問題被再次重演,毫無二致。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震驚且困惑的現(xiàn)象,特別是后面的理由,及其機械重復。我們無法理解一個世界級的新機場,為何居然“一再”毫無反應,而提前沒有任何有效應急——同樣令人震驚和困惑的是,機場似乎情愿與所有滯留的旅客對立。于是我們聽到爭吵聲此起彼伏,看到機場服務人員的橫眉冷對,感受到乘客午夜滯留機場在寒風中的無助——沒有毛毯、沒有飲食、沒有安慰,什么都沒有。
因為天災,就不可抗嗎?
在一聲聲機械麻木的“抱歉”中,卻隱藏著一個悲哀的事實:我們的機場運營公司,縱然已經(jīng)上市,卻依然高高在上,俯視著在機場內(nèi)苦苦等候的乘客們。
所謂的問責對于現(xiàn)在的機場管理體制而言,無異癡心妄想。對于機場,對利益受到損害的乘客哪怕看似真心地說上一句“真對不起,請您諒解”都很難得,更不用說善后和賠償了。
但如果將思路跳出來,想想在飯館里吃飯吃出一只蒼蠅,與在機場候機時碰上一場大雪……實際上并沒有本質(zhì)分別——按照機場的邏輯,這類事件都屬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沒有人能阻止大雪,如同沒有人能滅絕蒼蠅。一切看起來都無能為力。
但如果機場的管理層在飯館飯菜里吃出蒼蠅來,恐怕絕不會像那些被困機場的乘客那樣溫順,道歉退菜都是最輕的,免單賠償也是順理成章。反過來,如果這位飯館老板因為大雪被困在機場,他能得到什么呢?恐怕只有溫順,或者生悶氣。
那么,是什么構成了我們對兩者的天差地別?因為我們知道餐館是企業(yè),是服務者——但是,難道我們的機場,就不是嗎?
因為壟斷,就能容忍嗎?
此刻,也許很多人會習慣性沉默……也許有血性者會從壟斷的角度,對機場及一切壟斷者進行抨擊。實則這既不現(xiàn)實,更過于遷就縱容了。如果說航空公司可以用充分的競爭來催生行業(yè)水平的提升,那么機場的特征注定了其壟斷的天然。問題是,壟斷者可以獲取壟斷利潤(盡管這是人民公敵),比如:說不清楚名目的機場建設費,但它絕沒有任何理由推卸本不可推卸的責任,和拒絕進行責無旁貸的補救與完善。為什么一個北方機場卻沒想過應急除雪問題?為什么一個國際機場能容忍兩小時一架的效率?為什么一個現(xiàn)代化機場面對延誤乘客的焦慮,可以始終無動于衷?
但還是那句話:機場大亨們,就因為你們是企業(yè)!你們的本質(zhì)是服務者,而非老爺!你們理應通過提供有效的服務和完善,為客戶負責,來獲取你們說了算的暴利,縱然你是壟斷者。管理
責任編輯:孔#8194;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