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應以全面發(fā)展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為本。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要求給每一個學生自身發(fā)展的機會。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個學校能否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痹趯W校,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人際關系在學校中的具體體現。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動中,通過信息交流與溝通逐步建立起來的。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教與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師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面對二十一世紀的素質教育,建立新型的良性的師生關系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眾所周知,教育是人類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高級活動,它的實施者是人,實施對象也是人,評價者還是人,整個教育活動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其核心是師生關系。沒有師生關系,也就無所謂教育。素質教育的目的、任務決定了它必須依賴良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共同滿足教學需要、協同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和保證。正如古人所云:“親其師,信其道。”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達到“移情”心理效應,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愛、勤、博、范”要求自己
中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突出一個“愛”字,即要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英語學科、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生。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的美德。于漪老師曾經說過:“要真心實意地愛學生,熱愛學生是人民教師的天職,我們要把熱愛事業(yè)、熱愛未來的強烈感情傾注到教育對象身上,對他們滿腔熱情滿腔愛。沒有愛,可以說也就談不上教育?!睅煇凼谴蜷_學生心靈大門的金鑰匙,也是教師智慧和教學藝術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體現“勤”。在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勤于學習,勤于探索、實踐,為提高教學質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勞動。再次,知識上要追求“博”,教師要掌握廣博的知識。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以突飛猛進的科技進步為顯著標志,教師要不斷積累知識、更新知識、充實自我,交給學生一把通向新世紀科學寶庫的金鑰匙。因此,教師要恪守師德、嚴于律己,處處作學生的表率。
二、用“真誠、理解”對待學生
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而不是“唯我獨尊”。首先,教師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所謂真誠,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飾自己的情感,又不粉飾自己的缺點,與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并消除防御心理。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分擔他們的感情。同時,還要把這種理解交流給學生,使他們深切地認識到教師的理解。只要教師能夠建立這樣的人際關系,對學生具有這樣的情感態(tài)度,就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安全感,并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增強學習的信心,發(fā)揮學習潛能。
三、更新教學觀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
在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素質化的今天,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教師角色,樹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全面、認真、科學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
要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就必須優(yōu)化自己所教學科的課堂結構。首先,要營造活潑進取的學習氣氛,教師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論是課堂提問板書還是練習等教學活動都要注意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豐富知識,增強智能。二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學生的學習既是自身的任務,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對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三要減輕學生的負擔,發(fā)展個性特長,語言學科注意發(fā)展個性特長。
首先,要使學生樂學,教師就必須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動機。通過改善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有別于父子和母女,有別于兄弟姐妹,有別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學效果就越差。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諧的教與愉快的學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樂學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雖然建立和諧融洽、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要做到這一點,第一,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師既要做先生,又要做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此時教育教學才有可能走向自由。第二,要熱愛學生。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熱愛是教育的保證,教師熱愛學生與學生熱愛教師互為條件。第三,要了解學生。因為沒有對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的觀察與了解,教育就難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學更是如此,不了解學生的學情,何以指導學生的學習,樂學也就只能是緣木求魚。教師必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知道他們的學習水平,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每個學生都要有相應的標準,讓他們跳一跳,夠一夠,切合自己的實際有所提高。否則,標準低了,學生學起來注意力就不易集中,覺得不夠解渴,造成興趣提不起來;標準高了,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失去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給學生設計提問時,一定要因人而異,恰到好處地進行學習,使學生感到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堅持不懈地學,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識。
其次,要想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好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美好的情境,可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激發(fā)出思維的極大活力,為學生樂學創(chuàng)造條件。正像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教師要像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化,在指導學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初中英語教學大綱中的目標之一。例如:對話教學,教師可先帶學生共同操練,然后讓學生自己模仿練習,還可讓他們表演小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
總之,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深化中學英語教改,積極實施素質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均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