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他們怕羞,不敢在同伴面前輕易回答問題,害怕出丑。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的一些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調動課堂氣氛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師生以什么樣的心境進入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為此,教師不僅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更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要實施愉快教學,教師就得付出艱辛的勞動,要在博覽、博聞、博思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更新知識。為此,英語教師不但要認真學習教育理論,還要博覽群書,博聞信息,博思善析,在“覽”、“聞”、“思”中創(chuàng)設有新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應針對自己使用的教材,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配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態(tài),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還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優(yōu)化課堂結構,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在課堂上我常常引導學生開展組與組的討論、倆倆對話、男女生互問互答、大小組間朗讀、三四人表演、橫排豎排提問、個人搶答等活動。有時還結合課文內容編寫劇本、表演短劇、擴寫縮寫短文、說格言、順口溜、講故事、猜謎語等以充實課堂內容,優(yōu)化課堂結構。這種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鍛煉其讀、寫、說的能力和開發(fā)智力。活潑好動是青少年的主要特點,為此,我們應根據不同的課堂內容,用學生最熟悉的實物、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認識情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如:
(1)我們在教句型“What is he like?”時,可以讓學生談諸如同學、老師、父母等學生很熟悉的內容。這樣,學生談起來也很自如、流暢。我們必須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不斷設計不同的活動模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的興趣發(fā)生轉移。
(2)講授招領啟事“Lost and Found”時,我們可在課堂上隨意收取兩組學生的一些物品,把這些物品分發(fā)給另外兩組同學,然后讓得到物品的學生寫招領啟事,讓失去東西的同學寫尋物啟事,寫完后,讓其讀各自的啟事,符合者歸還物品。
二、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運用英語歌曲
(一)導入新課可以使用英語歌曲
在課前唱英語歌能迅速使學生從上節(jié)課的注意中轉移到本節(jié)課來,還能巧妙自然地引出新授課內容。把需要學生掌握的單詞、句子配入學生熟悉的曲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有些新鮮,在輕輕松松中掌握了新知識。
(二)在課堂中運用英語歌曲調節(jié)課堂氣氛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讓學生在課堂中唱英語歌或用錄音機播放英語歌。唱英語歌能將學生課上的動作變成音樂聲中有規(guī)律的動作。學生們隨著歌曲的旋律,耳中聽、口中唱、腦中想,各種感官協(xié)調并用,既能放松肢體,又能舒緩腦力,從而精神振奮、趣味盎然,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這樣能消除學生的厭倦、疲憊心理,提高學習效率。在完成一個知識點進入下一個知識點時唱英文歌,可以為轉入下一節(jié)的學習做好精神上的準備。利用英文歌曲,我們可以在課堂中教學單詞、句型、語法和課文。
(三)在復習歸納課文知識時運用英語歌曲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也表明,機械程度高的學習材料習得后的遺忘呈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習得后兩天內的遺忘多達70%,以后的遺忘速度明顯減慢。據此,應在大量遺忘之前及時安排復習,如果我們利用歌曲來復習學過的知識,既可分散進行,又不會給學生造成負擔。我們可以運用熟悉的英語歌的曲調把我們學的知識唱出來,可以加深記憶,在不知不覺中復習和記憶所學習的語言。通過聽英語歌、唱英語歌學習英語,是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英語歌曲因為朗朗上口,學生非常有興趣,所以他們會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唱起,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復習和鞏固,可以幫助他們記住學過的單詞和句型,而且也將課內的教學延伸到了課外。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合理地處理教材,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
至關重要。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力助手。教學難點的形成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而言,某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然而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有效地激活課堂教學,化枯燥為趣味,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瑣為簡單,真正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二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不得力。傳統(tǒng)的課堂形式單一,教法缺乏多樣性、趣味性,造成學生分化、效率低的弊病。
而多媒體手段能使學生接受信息的載體由課本中的文字變成了可感知的聲音、可視的情景,解決了由于認知水平不足而無法完全接受信息的問題,使更多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聽英語錄音,看英語錄像,標準的發(fā)音更具吸引力,錄像聲情并茂,為學生形成語感、提高說和寫的能力打下基礎。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本身對文字、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的處理能力,形成聲、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進行視、聽、觸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比如學生愛看動畫片,就可以設計一些動畫,并配以對話,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知道在什么樣的情境中用什么樣的語言來交際。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對語言點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模擬真實情景實際應用,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將難點化難為易。
教學重點是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電腦,能進行動態(tài)演示,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從而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