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職中德育課的教與學一直存在著“學生沒興趣,老師很茫然”的狀況,如何擺脫傳統(tǒng)的僵化教學模式,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使他們有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是德育課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近年我學習和實踐了“行為導向教學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為目標,在教師的行為引導下,通過多種不定型的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主動
地使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十分適合職中生。
一、在職中德育課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新教材為“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德育課是職中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加強職中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2001年秋季開始,職中開始執(zhí)行新的德育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其中必修的四門課程是《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指導》、《法律基礎知識》、《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和《哲學基礎知識》。
2.推行“行為導向教學法”是改變職中生學習德育課現狀的有效途徑
由于職中的生源質量差,職中生普遍對學習欠缺熱情,加上他們具有好動、善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點,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如果不想方設法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肯定就會出現不少“特困生”,他們在課堂上睡覺、開小差,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是失敗的。推行“行為導向教學法”,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動腦動手的平臺,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其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
二、在職中德育課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主要形式
首先要認真學習“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具體的操作方法,它實際上是一種包括模擬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和角色扮演等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所學專業(yè)的不同、所修德育課程的不同、訓練目標的不同要選擇不同的教學形式。
1.基本行為目標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為所任教班級的學生確立“基本行為目標”。職中生應以“就業(yè)為導向”,要明確未來的就業(yè)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質,即必須具備以實用為導向的職業(yè)知識、以專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技能、以價值為導向的職業(yè)觀念、以敬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態(tài)度、以結果為導向的職業(yè)思維、以生存為導向的職業(yè)心理素質,向他們提出基本的行為目標設想,然后讓他們一起討論,最終確定基本的行為目標和任務。主要包括:①言行舉止符合禮儀,要求舉止得體、儀表大方、談吐溫文爾雅;②嚴格遵守課堂紀律,要求上課不遲到、不缺課、不睡覺、不搗亂;③培養(yǎng)全局觀念和協作精神,要求各學習小組中各成員學會合作,能在小組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與其他成員一起為小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④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在每節(jié)課的前5分鐘用普通話上臺演講,主題要結合時政或者所學知識的典型案例。
2.模擬教學法
也稱“仿真教學”,它主要是通過在模擬的情境或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掌握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能力。例如,在講授“雙向選擇與競爭就業(yè)”這個知識點時,我組織了一個模擬招聘會,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小組自編、自導、自演模擬招聘會,學生、老師共同點評。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理想和擇業(yè)觀念,學會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特點進行職業(yè)生涯設計,端正擇業(yè)與求職的態(tài)度,正視現實、正視自身,從實際出發(fā)求職擇業(yè),講究擇業(yè)與求職的方法,學會搜集職業(yè)信息、確定求職崗位、善于自我推銷、講究求職技巧。這種方法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參與到活動中,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職中德育課中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其它教學法中的案例分析,盡管兩者都是利用案例進行課堂教學,但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案例—理論—案例,案例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又是落腳點,探究案例需要學習理論,學習理論是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它教學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則是:理論—案例—理論。理論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又是落腳點,掌握理論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為了掌握理論。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和實施主要包括三個過程:選擇整理教學案例、組織案例討論和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進行考核。
實施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由被動聽講轉為主動參與,有利于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實際的討論、參與,強化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達到“以學為主,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在職中德育課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反思
在德育課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傳統(tǒng)的政治課那種死記硬背的狀態(tài),為創(chuàng)建現代教育模式找到突破口,對此我有以下兩點體會。
1.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
在傳統(tǒng)教學中,人們非常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往往忽視“人”的發(fā)展,注重教學的結果而輕視教學的過程。行為導向教學則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其學習方法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閯?chuàng)造性學習,教師角色由傳統(tǒng)的主導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引導者或主持人。
2.善用現有教材
職中現有的德育教材雖然設置了很多活動,但還是追求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教師如果按照教材先理論或原理、后實踐的思路教學,那么就背離了“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宗旨。因此,教師對現有教材應該進行處理,除了根據新知識、新要求對教材內容及時進行適當增刪外,在教學設計時還要具體對每個模塊的內容進行處理,以應用為目標,從應用入手,按照從實際到理論、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根據“行為導向教學法”的要求,打破教材體系,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析”的思路,重新設計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還原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認知規(guī)律。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職中德育課的應用還有其他形式,如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等。只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夠把這些新的教育模式廣泛地運用到教學中,運用到學校的德育工作里,為新時期的職業(y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