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稀罕”和“希罕”是一組常見同義詞。本文分析了“稀罕”與“希罕”的來源及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探討了它們從古代至現(xiàn)當(dāng)代詞義的發(fā)展演變歷程,從中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一些新義項。
關(guān)鍵詞:詞義 稀罕 希罕 喜歡 漂亮
一、“稀”“?!薄昂薄痹诠糯值渲械慕忉?/p>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有“稀”“罕”二字,無“?!弊??!墩f文解字》中“稀”的解釋是:“疏也,從禾希聲?!毙戾|曰:“從禾爻巾。爻者,稀疏之義。巾象禾之根莖?!?“稀”最初是指莊稼稀疏。
《說文解字》對“罕”的解釋是:“網(wǎng)也,從網(wǎng)干聲?!?,字形就像一個長柄的鳥網(wǎng)。這是“罕”字的本義。
《爾雅·釋詁》:“希、寡、鮮,罕也。”“?!薄昂薄被ビ?xùn),都是少的意思。
二、“稀罕”與“希罕”的來源問題及二者的關(guān)系
(一)“稀罕”一詞的來源問題
從漢語自身的情況來看,“稀罕”的來源屬于同義連用,這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詞被認為來自滿語,因為滿語“喜歡”的發(fā)音與“稀罕”相似。
從時間上看,漢語“稀罕”“希罕”作為詞出現(xiàn)是在宋元時期。當(dāng)時的女真族(滿族的前身)曾建立金國,一度興盛,其中一部分民族詞語進入漢語中。后來,滿族建立了清朝,在滿漢兩個民族密切接觸的過程中,相當(dāng)一部分滿語詞融入進漢語,成為了漢語詞匯。
從空間上看,“稀罕”和“希罕”來自滿語也是極有可能的。出現(xiàn)含“稀罕”“希罕”的作品的地域,都是北京、河北、山東、陜西等滿族的活動區(qū)域。這樣,“稀罕”就是一個外來語了。
那么,“稀罕”這個詞究竟是來自滿語,還是漢語自身發(fā)展變化的結(jié)果呢?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兩種路線都是有可能的,又或許兼而有之,因為漢語善于結(jié)合自身的特點吸收外來語,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對這一問題我們暫且存疑。
(二) “稀罕”與“希罕”的關(guān)系
目前的權(quán)威詞典,大都把“希罕”與“稀罕”看作同義詞,主要有下面幾種解釋:
《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修訂本)希罕:①希奇。駱駝在南方是希奇東西。②認為希奇而喜愛。誰希罕你那玩意兒,我們有的是。③(希罕兒)希罕的事物。看希罕兒。||也作稀罕。稀罕詞條:同希罕。
《漢語大詞典》稀罕:①希奇;稀少?!都t樓夢》第三回:“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兒,豈能人人皆有?”魯迅《<偽自由書>后記》:“這就是說,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東西,給你一談,倒談得難能可貴起來了。”②羨慕;以為希奇而喜愛?!都t樓夢》第二九回(寶玉)瞅著黛玉赸笑道:“這個東西有趣兒,我替你拿著,到家里穿上個穗子你帶,好不好?”黛玉將頭一扭道:“我不稀罕!”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算啦,我才不稀罕他的栽培呢。我們說不到一塊兒,只好各行其是!”③希奇的事物。如看稀罕兒。無“希罕”詞條。
綜合以上解釋可以看出,“希罕”的義項有三條:①少有、難得、稀奇;②認為希奇而喜愛;③稀罕的事物?!跋『薄币彩侨绱?。
由于兩詞的意義基本相同,從詞語規(guī)范化的角度來講,應(yīng)確定一個為正形詞,另一個為異形詞。根據(jù)對北大語料庫的統(tǒng)計,現(xiàn)當(dāng)代時期“稀罕”共出現(xiàn)590次,而“希罕”僅出現(xiàn)196次。“稀罕”的使用頻率遠遠超過了“希罕”。因此,應(yīng)以“稀罕”為正形詞。
三、“稀罕”“希罕”的詞義演變
(一)古代
“稀罕”或“希罕”具體從何時出現(xiàn),我們不得而知。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兩字連用最早出現(xiàn)在漢初四年的《祀三公山碑》:“醮祠希罕,祭奠不行?!边@里的“希罕”應(yīng)該是兩個單音詞連用,還未固定成詞,因為從西漢到隋唐的文字資料中,一直未出現(xiàn)“稀罕”和“希罕”。
兩詞在宋代開始出現(xiàn)。如:
(1)歸去說,也稀罕。(馬子嚴《全宋詞·賀新郎》)
(2)“店小二,我著你開著這個客店,我那里[稀罕]你那房錢養(yǎng)家?”(元代·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
在《宋元語言詞典》中,“稀罕”僅一個義項,希奇可貴。實際上,當(dāng)時的“希罕”應(yīng)有三個義項:
1.不同一般,形容詞?!抖鲙肪硪?“莫胡來!便死也須索看,這里管塑蓋得希罕!”(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
2.稀少,希奇,形容詞?!栋浦琴嵣痖w·第四折》:“塔兒不稀罕,放在那桌兒上?!?元·武漢臣《包待制智賺生金閣》)
3.認為希奇,動詞。《伍員吹簫》一折:“我家老子一日不殺好幾個!希罕你家這兩個兒?”(李壽卿《說鱄諸伍員吹簫》)
(二)現(xiàn)當(dāng)代
“稀罕”的“不同一般”這個義項消失了,而其他義項的使用都很常見。如:
(3)這些須珍玩,何足[希罕]?(蔡東藩《南北史演義》)
(4)我滿倉滿庫有的是糧食和金銀財寶,誰希罕你的那點芝麻大的谷子!(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
(5)歡樂從來不是什么[希罕]之物,只要你有錢,沒有的東西都可以為你現(xiàn)做一個。(朱文《我愛美元》)
四、“稀罕”的新意義
以上為“稀罕”一詞在普通話中的常用意義,如今,除“稀罕”的意義與詞典意義三個義項一致外,又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的意義。如:
(6)“當(dāng)娘的,就是[希罕]不夠你們,一個個長硬了腿,就跑了……我先說給你,可不能再去跑?!?梁斌《紅旗譜》)
(7)如果他不稀罕你,你可以離婚,我稀罕你的嘛!(莫懷戚《透支時代》)
(8)他一直就挺希罕光宗的。(魏潤身《撓攘》)
(9)旁邊的小哥說:“這小曼真稀罕銀!”走過去一個女孩。(旁邊的一個男孩說:“這個女孩真惹人喜愛?!?8239;)(青島方言)
(10)如果有人對我說:俄稀罕看你的文章,我就知道,這是陜西人,他對我說,我喜歡看你寫的東西。
(11)我知道羿哥是稀罕我的,我也很稀罕他,但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變成另外一個人了,他不再看我了,不再幫我描眉畫眼了,也不陪……(晉語方言)
(12)王婆又莊嚴點說:“你們都年青,哪里懂什么,多多編幾雙吧!小丈夫才會希罕哩?!?蕭紅《生死場》)
(13)商洛方言中“稀罕”指把人和物看的很貴重,有珍愛之意,“你把兒子希罕得的呦!”商洛方言有時將這個詞并做一個字使用,發(fā)二字合音xian。(黃元英《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詞(七)》)
(14)你怎么這么不招人稀罕哪?(東北方言口語)
(15)那個丫頭可稀罕了,他還看不上。(那個姑娘雖然很漂亮,可他還是不喜歡。)(王玲《新疆漢語偏正復(fù)句類型》)
(16)她很漂亮(/美/俊/好看/靚/喜歡人/稀罕人)(盛玉麒《現(xiàn)代漢語》)
以上例(6)~(14)中,“稀罕”都是動詞,喜歡的意思。(例句來自各省籍作家作品和方言口語。)可以看出,“稀罕”有動詞“喜歡”之義。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用法,已經(jīng)由方言詞變?yōu)榇蟊娫~匯了。因而筆者認為,這個義項應(yīng)收入《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
例(15)~(16)中“稀罕”則是形容詞,漂亮、可愛的意思。在新疆、甘肅、山東方言都可以這樣用。此義項的使用范圍比上一義項稍窄,是否能收入《現(xiàn)代漢語詞典》還有待商榷。
參考文獻:
[1]束定芳.現(xiàn)代語義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長沙:岳麓書社,2006.
[3]郝懿行.爾雅[M].北京:中國書店,1982.
[4]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5]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6]羅竹風(fēng).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
(張紹娟 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8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