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對推動國民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初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厭學心理相當普遍,對學習文言文的恐懼不亞于學習外語。原因除了文言文本身年代久遠,與現(xiàn)代人的語言習慣有很大差異外,還有初中生對文言文有語言障礙,這就需要對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采用恰當有效的方式方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或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文篇目,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感知、直覺能力,積累一定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很有必要。每教一篇文言文,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至少兩遍,要求學生借助字典掃除障礙,讀準字音,讀清句式。其次讓學生細讀課文,要求學生參照文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再次讓學生立足全篇抓住重點語段研讀,在讀的過程中,反復揣摩、理解文章的中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可以達到對文章內(nèi)容由整體感知到細部理解的目的。
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口頭翻譯課文,口述文章中心和自己的感受。一是讓學生把文章的每句話都用現(xiàn)代文“七嘴八舌”地講出來,二是讓學生把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講出來,三是讓學生把自己的疑難問題擺出來。這樣不但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沖破不可言傳的禁錮。具體做法是:先分組(每四人一組),再每組分別推薦代表就文章內(nèi)容和疑難問題發(fā)言,不足的由本組成員補充。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既訓練了口才,又訓練了思維。
在此基礎上,教師針對學生讀說中存在的問題,結(jié)合課文的重點、難點及文章的精彩處,給學生做適當點撥,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guān)重要。
1.點撥字音。文言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讀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職名、古器物名稱)等,如不首先解決這些字詞的語音問題,根本就無法誦讀。如“然得而臘之以為餌”中的“臘”應讀xī,不讀là。通過點撥學生不會混淆。
2.點撥句讀。文言文只有讀清了句讀,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詞句結(jié)構(gòu)和語言意義。如“其一犬坐于前”應停頓在“其一”的后面,而不應停在“犬”的后面,通過點撥,學生就能準確地掌握“犬”的活用現(xiàn)象,明白句子的意思。
3.點撥字詞義。文言文的詞義教學,不必一一講解落實。只要把通假字和特殊的文言實詞、虛詞指點給學生,就可以了。如“食之不能盡其才”中的“食”同“飼”,喂養(yǎng)的意思?!澳瞬恢袧h,無論魏晉”中的“無論”是“更不用說”的意思。
4.點撥句子。對學生在翻譯中難以理解的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更要給予指點。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是“一鼓作氣,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的省略句,翻譯時必須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昂尾辉囍宰恪笔恰昂尾灰宰阍囍钡牡寡b句,翻譯時要恢復原有的語序。
5.點撥重點段、關(guān)鍵句、中心句等。如《捕蛇者說》一文抓住文中幾處對比,比如“蛇之毒”和“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對比、蔣氏和其鄉(xiāng)鄰的遭遇的對比等,對此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從而促使學生真正理解“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這一中心句的含義,達到真正了解文章內(nèi)容的目的。
知識積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礎,有計劃地進行積累,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古漢語的語言材料和知識,使之形成結(jié)構(gòu)體系,而且能轉(zhuǎn)化為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水平。我們要求每位學生都準備一個筆記本,建立“文言文知識庫”,并有計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整理。如:“走”系列詞——步、趨、行、走、奔;官吏升降系列詞——除、拜、擢、拔、遷、貶、謫、黜、左遷。通過比較歸類整理,學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閱讀中的詞語辨析能力,讓課文里的“例子”真正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獲得學會整理帶來的極大益處。
文言文的練習必須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要針對文中的重點、難點等,精心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當堂完成,當堂回答。還必須重點訓練學生的背誦、識記能力,采用多種方法形式進行訓練,從而達到順暢地朗讀,理性地背誦的學習目的,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努力將文言文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