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實行新課程標準以來,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涌現(xiàn)了任務驅(qū)動法、合作學習法、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新課標要求信息技術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但是信息技術的學習絕不是靠某種新方法或新模式就能一蹴而就的。它就像英語學習一樣,需要一個合適的空間,需要一個課題之外的延展使用環(huán)境,需要一個師生互助的學習共同體。
一、學習共同體的含義
一個學習共同體是指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jīng)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lián)系。因為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活動是以問題解決及項目研習為學習模式,以成員間就某個特定問題進行討論與互動,分享經(jīng)驗與專業(yè)知識的團隊學習活動為主,完全符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理念,所以,構建和諧、高效的學習共同體對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是極其有益的。
二、應用博客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可行性分析
博客雖然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新方式,但由于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BBS等方法更簡單和容易,現(xiàn)已成為集體或個人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在我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落實,教育博客的研究和應用也日益廣泛起來,成為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學相長的有效工具和平臺。應用教育博客構建高中信息技術學習共同體存在著很多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
1 博客在各年齡群體中的擁有率日漸增高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中心(CNNIC)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08年6月,中國網(wǎng)民數(shù)量達到了2.53億,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數(shù)最多的國家。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十大應用領域中,博客及個人空間位列第八。今天中國的博客數(shù)量已達到1.07億,網(wǎng)民擁有博客的比例高達42.3%。并且,2006年以來,中國的博客出現(xiàn)“低齡化”現(xiàn)象。天津市少年發(fā)展研究中心近日針對1000名學生作的抽樣調(diào)查顯示,天津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中57%的人有自己的博客。由此可見,博客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對青少年都存在著極大的吸引力,興趣決定學習態(tài)度、決定使用效果、決定最終成敗,這也是利用博客構建學習共同體的主要因素。
2 博客的零門檻,適應學習共同體所有成員的能力要求
學習共同體的營造,需要所有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即應該適應全體成員的能力范疇。對于某同體中的學生和家長,讓他們?nèi)ソI(yè)的網(wǎng)站或使用高難的技術顯然是不合實際的。而博客的迅速普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零技術、零成本和零形式等特點。
教育博客一般都依托于專業(yè)的網(wǎng)站或?qū)儆谕泄懿┛停恍枰杀?。并且博客的建立不需要深奧的專業(yè)知識,只要注冊,就可以寫作、編輯、上傳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博客中還有各種形式的模板供選擇,作者不需要為形式耗費時間和精力,這對于高中生和家長尤其適合。這樣,對于使用它的人就做到了“零門檻”,使教師、學生、家長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線上,適應所有成員的能力,有利于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3 博客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形成了良好的使用信息技術的大環(huán)境
博客中的內(nèi)容是開放的。作為教師,他會把課堂之外的學習經(jīng)驗和生活感受公布于眾,學生和家長也會把遇到的難題在博客中述說,使得博客成為師生平等交流的工具。這種交流,不局限于課堂和身份,而是形成了學習共同體中成員之間平等的溝通。從而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現(xiàn)有認知結構,成為教師對學習者進行分析的依據(jù),實現(xiàn)因材施教;學生可以逐步認同老師,加深感情;家長也可以從中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改進教育形式。
博客良好的互動性更能幫助成員之間對知識的討論和延展,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能在對問題的互動解決中進步。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可以與本學科教師進行交流,以增加經(jīng)驗層面的知識;學生不僅可以與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交流,還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學習,體會信息技術在各學科中的應用,真正在實際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有效學習。
可見,博客為共同體成員提供了一個大的舞臺.而信息技術是這個舞臺中唯一能夠使用的工具,即形成了使用信息技術的大環(huán)境。
三、高中信息技術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策略
通過對信息技術教師博客群的案例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信息技術教師博客群存在不足之處,具體表現(xiàn)為組織形式不合理、參與熱情不高、主題分類雜亂、群組成員交流互動少、組織者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缺少有效的評價機制和行政力量的支持等問題。最重要的是信息技術教師的博客群還沒有發(fā)揮輔助教學的功能,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
博客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習共同體中應發(fā)揮的功能包括:
1 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實現(xiàn)延展的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取的知識如果沒有足夠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就不能消化理解并且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這就需要在課堂之外延展教學活動。首先,可以在博客中專門設置類似于“同步課堂”的欄目,放置教師的教學設計、課件、補充教材和講解視頻,方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預習和復習;同時還要設置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深化的模塊,例如“拓展空間”和“同步測試”等欄目,來支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其次,信息技術的學習共同體不僅僅可以用來學習信息技術課程,還可以通過博客的超鏈接功能,把其他科目的教師博客作為教學輔助資源進行鏈接,匯集高中課程相關網(wǎng)站,勾勒知識地圖,讓學生按圖索驥、自行學習。
2 合理組織,形成協(xié)作學習的廣闊天地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培養(yǎng),但是以目前高中生的學習強度,很難在課堂上全面開展這些活動。博客群應該在組織范圍、組織形式和主題分類上多作思考,形成有效的協(xié)作學習的群體。博客群可以按照教師和學生以用戶名注冊的方式,形成兩個大的博客;也可以按照主題分類和師生博客聚合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構建各自的博客。不過,不論以何種形式組織,都應該注意共同的主題分類可以提高參與者的興趣,進行深入的討論,利于成員之間良好的溝通和互動。
3 完善評價體系,建立師生的電子檔案袋
信息技術的評價很難通過一張卷子就能合理地給出,所以對于學生的評價就需要給出多維的評價體系,而利用博客來建立學生的電子檔案袋,能夠反映學生的全部學習進程,其中包括學習者每天所思、所學的內(nèi)容,除了原創(chuàng)還可以是資源的鏈接、以及其他人所作出的評論信息,這有利于評價者從多個維度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教師和家長及學生本人可以定期了解各個階段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個人知識形成和認識提升的情況。老師能夠從學習知識過程的方法、情感、心理方面全面評價學生,而不是簡單地針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電子檔案袋的應用,除了學生還應該包括對教師的評價。所有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平等的地位是形成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師生之間客觀的評價、共同的進步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對使用信息技術的熱愛和興趣。同時,電子檔案袋也記錄了教師的成長過程,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評價應該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梢悦績芍馨才乓淮坞娮訖n案袋展示評價會,一般為一課時。適時的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克服學生和教師的“惰性”,激發(fā)師生的競賽情緒,使之都處于使用信息技術的亢奮狀態(tài)。終結性評價可以一個學期進行一次,全面、客觀地對教師和學生進行總評,既總結過去又指明了新的發(fā)展方向。
4 加強博客的交互功能,提高成員的參與度
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參與情況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最終效果,首先要加強學習共同體博客主頁的各種推薦功能和日志的分類管理,方便成員了解共同體中最新的學習動態(tài)、本人博客的受關注程度。其次要強調(diào)博客群的超鏈接和TrackBack技術的使用,如果成員相互間主要通過回復其他同學日志或通過日志向他人提出感興趣的學習話題來進行集體溝通,則很難對一個論題進行快速的反應,會降低對某一主題的關注程度,最終導致一個討論的擱淺。如果在所有成員的博客上都設置了TrackBackPing功能的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通過TrackBackPing來相互發(fā)表意見,這樣,多個博客就通過相關話題而聯(lián)接起來,從而真正形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最后,還要特別注意提高教師的參與度。如果教師在整個學習共同體中的作用僅僅是指揮者或是領導者,只是定期瀏覽博客群上學生的日志和回復,幾乎不直接參與學生之間對相關學習話題的討論,就會缺乏對學生的及時引導,造成許多有意義的學習話題的討論不能深入或出現(xiàn)偏離正確軌道的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中生信息技術的培養(yǎng)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筆者認為,基于博客的學習共同體更能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原則,按照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讓學生在應用技術的過程中學會使用新技術,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