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用合作原則分析日語會話中頻繁應用的省略策略,可得出結論:省略這一曖昧的表達方式很好地遵守了合作原則,是日語的特征之一。人類的言語行為是有規(guī)則可以遵循的。無論人們認識與否,合作原則確實存在于日常會話中,且被人們有意無意地遵守著。
關鍵詞: 合作原則 日語 省略
關于格萊斯會話原則是否具有普遍性問題,近些年來在外語界、語言研究界出現(xiàn)了一些爭議。的確,日本文化與歐美文化存在著差異,如果用歐美的會話理論來解釋日語的語用表現(xiàn),在理論的選擇與應用上就一定存在不同。對于這個事實,已經(jīng)有很多學者發(fā)表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比如《日語會話原則》等。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認識到無論是歐美人還是日本人,都具有人類的共性。同時,作為言語行為,無論是英語、法語、日語還是漢語,雖然存在種種差異,但是在實際運用中都遵守了格萊斯會話原則這一語用理論的基本部分。日語也如此。日語會話中省略策略的頻繁應用正是以上觀點的例證。換言之,日語的省略策略也體現(xiàn)了格萊斯會話原則的基本原理。
1.合作原則
合作原則是由牛津哲學家格賴斯提出的。格賴斯1975年發(fā)表了題為“邏輯與會話”的論文。[1]在文中他探討了會話的一般條件,也就是會話的一般規(guī)律。他從哲學的角度考察會話,并概括出了使會話順利進行的一般規(guī)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合作原則”。它由四個準則組成,分別為:
(1)量準則。
即所說的話應包含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且不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2)質準則。
即不說自知虛假、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3)關系準則。
即所說的話與話題有關聯(lián)。
(4)方式準則。
即所說的話應避免晦澀、歧義、冗長,要井井有條。
2.對四個準則的理解
量準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即,“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可不足”和“所提供的信息量不能過多”。中心意思就是“提供不多不少的,適當?shù)男畔⒘俊?,同時,這個適當?shù)男畔⒘渴且月犜捜藶闃藴实?。換句話說,說話人認為對于聽話人來說,這樣的信息量是足夠的、適當?shù)摹?/p>
質準則也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不說自己認為錯誤的事情”;第二,“不說沒有充分根據(jù)的話”。一般說話人向對方斷言說什么的時候,通常說話者相信那是真的。假定說話人說了以下的話:「鈴木さんが結婚しました。」按照質準則,從這句話中可知,說話者基于某種根據(jù)相信鈴木結婚了,并且有證據(jù)。
關系準則要求有關聯(lián),即通常要說有直接關系的,有意義的話。當然,包括即使表面無關聯(lián),但隱含了對對方話語的無視、輕蔑、反對、拒絕嘲諷或夸張的贊許等態(tài)度和反應,這種信息其實質是一種關聯(lián),是有交際意義的。
方式準則又叫樣態(tài)準則,其主要內容是“怎樣表達”。格萊斯首先明確了一個大的前提,即所說的話“要清晰”。在這一大前提下,又分為了“避免晦澀;避免歧義;避免冗長;要井井有條”四個次則。
以上的四個準則,量準則與方式準則中的“要簡短(避免冗長)”次則,必然會涉及日語的省略現(xiàn)象。同樣,關系準則的逆用也可以解釋省略現(xiàn)象,而言外之意的省略具有關聯(lián)性。
3.從合作原則的角度分析日語的省略現(xiàn)象
3.1量準則、關系準則與省略。
格萊斯會話原則四個準則中的量準則、方式準則可以用來解釋日語的省略現(xiàn)象。為了說明問題,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1:
南:すげー。リサイタルってどこでやるの?
瀬名:え?あ、あの、東京だったら、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とか……
例句1出自電視劇《悠長的假期》。例句中,瀨名回答的句子中的謂語部分,因為可以在小南的問話中找到,因而被省略掉了。這可以說體現(xiàn)了量準則的“提供不多不少的,適當?shù)男畔⒘俊焙头椒蕜t的“要簡潔”。
例句2:
(小林一整天都在趕一份文件。課長看了小林的文件后,雙方進行了如下的對話:)
課長:りんさん、今日中にできそうですか。
リン:はい、ここまでやったのですが……
課長:そう。あとちょっとですね。
リン:はい、頑張ります。
此處,課長看了小林正在趕做的文件后,對小林的工作效率很滿意。但是課長卻沒有直接表揚小林,而是很委婉地說了一句“あとちょっとですね”,以此表達自己對小林工作認真的滿意。這句話實際上省略了:“あと、すこしだけ殘ってますね、よく頑張ったな?。ㄖ皇O乱稽c了啊,看來你是相當努力?。。边@樣的表揚??梢哉f既體現(xiàn)了“要簡潔”的原則,也符合日本文化“以心伝心”的特點。
例句3:
A:あのう、今はホテルにおつとめだと伺ったんですが、きっかけは……
B:パーティーで友達が今のホテルのマネージャーを紹介してくれたんです。
A:お友達が……
B:ええ。……
例句3如果從數(shù)量準則的角度分析,一方面,說話人A連續(xù)兩次省略了其句子的后半部分。這種省略式的提問方法對日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且無論是誰都能理解。可以說它遵守了“避免冗長”和“提供不多不少適量的信息”的準則。另一方面,對于B來說,假設A的話“お友達が”只是為了避免重復前文中的謂語部分,為了避免冗長而采取的策略的話,那么,B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就把A的話語理解為:“なるほど、お友達が今のホテルのマネージャーを紹介してあげたんですか。(哦,原來是你的朋友為你介紹的現(xiàn)在這家旅店的經(jīng)理啊。)”因而B做出了回答,即“ええ(是的)”。
同樣是例句3,如果我們從關系準則的角度,即“說有關聯(lián)的話”的角度來理解的話,結果又有不同。我們可以設想談話的兩個人A與B只是一般的工作關系,因此對彼此的私生活并不是十分熟悉。當A提出的話題涉及B的朋友時,B不想就這一話題繼續(xù)談下去,但是直接拒絕又覺得不禮貌,在這種情況下B用“ええ”來回答。這一看似毫無信息的“ええ”是B故意違反“關系準則”,通過逆用法,表達了B的意圖和態(tài)度,反饋了與A相關聯(lián)的信息,其言外之意即“我朋友的性別、年齡、名字、工作單位、與我之間的關系等屬于個人隱私,請不要再追問下去了”。作為局外人的我們也從B的答話中體會到了日本人“沉默是金”的語言觀及日本人的處世哲學??梢灶A見,在接下去的談話中,A一定會有意避開“B的朋友”這一話題,轉而尋找其他話題。
如例句3所示,現(xiàn)實生活中故意叉開話題,無視對方問題的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這種對話在旁人看來似乎是毫無關聯(lián)性,但實際上是有關聯(lián)的。
3.2方式準則與省略。
下面,讓我們再從方式準則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例句。日語中省略策略的運用可以說是遵守方式準則的典范。合作原則把會話的參與者進行有效的交際的方法、手段作為研究的重點。從上述例句可以看出,話語中的省略現(xiàn)象其實是人們在“不經(jīng)意中”使用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手段、策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地應用省略策略,正是由于省略策略的應用使得會話的語言變得簡略,也體現(xiàn)了交際中語言的經(jīng)濟性。同時,通過應用省略策略,可以使通過語言無法表達或用語言不易表達的含義得以表現(xiàn)出來。可以說省略在一定程度上讓語言變得曖昧、溫和、禮貌。省略可能對許多國家的人們來說并不是有效的交際手段,但是對日本人來說絕對是有效的交流手段。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省略策略頻頻地出現(xiàn)在日語會話中。
撇開日語本身結構上的特點,省略策略之所以如此廣泛地應用在日常會話中,是因為它能完美地表現(xiàn)日本人的曖昧性格及體諒對方心情的思維習慣,能彌補用語言表達的局限性。單民族的日本人成長的文化背景相同,操著同樣的語言,因此即使運用少量的語言符號也能表達復雜的含義。
4.結語
從以上的例證和分析可以得知,省略策略對于外國人和日語初學者來講似乎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某些準則。然而對于日本人來說省略后的文字符號量、信息量已足夠表意。非但沒有違反,反而很好地遵守了合作原則??梢哉f省略這一曖昧的表達方式正是日語特征之一。
本文通過分析日語會話中應用的省略策略,證明了人類的言語行為是有規(guī)則可以遵循的。無論人們認識與否,合作原則確實存在于日常會話中,且被人們有意無意地遵守著。當然,由于民族與社會文化不同,在遵守合作原則的側重點上便有所不同。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的人們沒有學習和研究過語用學中的諸多語用理論,甚至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但是人們確實本能地擁有遵守各種會話原則的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57-67.
[2]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