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英語聽力是領會言語含義的一種能力。通過聽覺領會言語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包括接收信息、識別、判斷和理解聲音、信號等幾個層次的快速心理活動,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系列的聽力技巧。由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真實的目的語環(huán)境,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克服聽力障礙,在聽力訓練中加強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培養(yǎng),進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聽力能力 培養(yǎng)與策略
1.影響學生提高聽力的障礙
大學英語學習中,許多學生都認為英語聽力提高比較困難。聽力理解過程是指將有聲的語言通過媒體傳到人的大腦,并加以理解和消化的過程。它是一個極為抽象的復雜思維過程。聽力理解能力是語言多種能力的綜合反應。任何一種能力不足都會影響聽力理解的能力,阻礙聽力水平的提高。在聽力學習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語感不強,辨音困難,語調、語氣把握不準。
在聽音階段,部分學生由于語感不強,而造成聽力理解差、反應慢。他們習慣于在聽力理解過程中,把聽到的英語信號譯成漢語,用漢語思維理解,這樣便影響了聽力理解的速度。其次,有學生受地方音影響,本身發(fā)音不準,又缺乏一定的語音基礎知識,往往分辨音素或分辨語流中詞的略讀、連讀、重弱讀困難,造成聽音不準。有時學生也會為語調和語氣把握不準,而錯誤理解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語句之間的內含意思。
1.2詞匯量不足,語法知識不夠扎實,缺少語言背景知識。
英語中同音異義詞非常多,句子的語法結構變化也大。有些學生因為沒有掌握扎實的英語構詞法和句法規(guī)律,并加以靈活應用,造成各種各樣的同音詞和近義詞分辨不清或錯誤理解句子的語法結構,誤解句子實意。聽力學習材料內容很廣,涉及天文地理、人物歷史、新聞廣告、科技報道、社會軼事、文藝教育、醫(yī)學體育等。體裁也眾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有時學生因為知識面太狹窄,而影響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3缺乏思維能力,存在錯誤的聽音習慣。
缺乏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生往往只能通過只言片語,斷章取義地理解聽音內容,不能通過各局部的理解快速地找到句子或對話之間的聯(lián)系,以致從整體上片面理解或誤解了語義,得出錯誤結論。有些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聽音方法,精力過于集中在單詞上,試圖設法聽懂每一個單詞,忽視了對句子或整個篇章的理解。
2.聽力訓練中不可忽視非智力心理因素
和其他教學活動一樣,在聽力訓練中,師生雙方的行為都不限于智力活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也參與并影響教學的進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智力因素一般包括感覺、知覺、思維、記憶等直接參與的認知過程,主要承擔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工作。而那些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常常被視為非智力因素,一般指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等。在學生身上則表現(xiàn)為學習情緒、學習態(tài)度。這些因素雖然不直接介入學習,但卻起著激發(fā)、調節(jié)和推動學習的作用。如何調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處于積極狀態(tài),從而提高聽力訓練的效率,是值得高度重視的。
3.加強聽力訓練,提高聽力能力
3.1加強語音基礎知識的學習,靈活運用語法知識。
學習語音基礎知識包括字母發(fā)音規(guī)則、音節(jié)劃分、單詞重弱讀規(guī)則,了解詞在句中同化、失去爆破、連讀、重讀等語音變化。在這同時可以配合做一些辨別語音的練習來消除語音障礙。聽力練習必須結合所學的語法知識,因為學生所聽到的是表達一定意思、具有一定語法知識的句子,而非一些獨立的單詞。所以學生必須熟悉一些基本句型,做一些句型練習或聽寫練習來鞏固語法知識。
3.2正確對待生詞,加強快速閱讀訓練。
聽力提高必然要有一定量的詞匯,聽力材料中生詞過多會影響聽力理解的速度。學生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聽大意,盡可能去理解句子和短文大意。在聽力練習時學生應該多注意詞匯量的積累,也要培養(yǎng)猜測判斷生詞詞義的能力。
3.3注意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
聽力和口語是語言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平時所聽的材料都是用正常語速朗讀的,情景對話使用的語言也相當口語化。因此學生開始可以進行跟讀練習,模仿一些正確的語音語調,糾正錯誤發(fā)音,平時也可以有意識地在日常交際活動中或課堂內鍛煉自己的聽說能力。
4.結語
提高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要求相當程度的英語基本功、正確的聽音和閱讀方法、快速的語感反應和熟練的技巧運用。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英語聽力上應該多聽多練,這樣才能快速提高聽力技能。
參考文獻:
[1]Allwright,D. Bailey,K.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徐鐘,謝之君.21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邱東林.21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