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元認知是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的自我監(jiān)控,是學習者為有效組織學習活動而采取策略性行動的知識和能力,以及在具體學習過程中使用策略的具體做法。本文運用元認知理論,探討了元認知能力與外語學習的關系。文章指出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外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外語教師應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納入自己的教學目標。這對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元認知 外語教學 能力培養(yǎng)
自從20世紀70年代費拉維爾(Flavell,1976)首次提出元認知這一概念后,元認知很快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注意,并在教學實踐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語言學界,其研究成果起初主要應用于兒童母語習得領域。之后,在國外二語習得方面,出現(xiàn)了大量元認知的理論結果及實證研究。而外語學習中的元認知研究則始于80年代,Wenden在1982、1983、1986年發(fā)表的論文中就指出了元認知策略對外語學習者策略研究的重要性。O’Malley(1990),Oxford(1990)等在他們的外語學習者策略分類體系中也將元認知策略專列一類。國內學者文秋芳(1995)在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生和學困生在語言學習觀念、管理觀念和管理策略方面存在明顯差別。這些差異正體現(xiàn)了兩類學生在元認知監(jiān)控等方面的差異,其實質就是元認知水平的不同。由此可見,造成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并不是他們的知識水平不同,而是他們的元認知水平不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元認知發(fā)展方面水平較高,元認知能力較強。反之,則較低。本文將結合元認知基本理論談談外語教學中的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問題。
一、元認知的基本內涵
元認知又稱“認知的認知”,以認知策略為基礎。人類以自身的認知系統(tǒng)為認知對象,對主體的認知過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在元認知的指導下采取的策略就是元認知策略,包含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操作。西方認知心理學家O’Malley Chamot等根據(jù)學習認知心理過程把學習策略分元認知策略(metal cognitive strategies)、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會/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三大類。O’Malley Chamot認為這三種策略中元認知策略高于另外兩種策略,因為元認知策略是為了成功學習一門外語而采取的管理步驟,是學習者調控學習進程的行為,是一種高層次的實施性技巧,可以對學習進程進行計劃、規(guī)范、監(jiān)控指導。語言學習中的元認知策略包括確定和調整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等。在外語學習中,要使外語學習成為學習者自覺、能動的認知活動,可利用元認知策略對外語學習的全過程進行有效規(guī)劃、監(jiān)控和評價。
二、元認知對外語學習的影響
1.元認知知識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外語學習研究表明,如果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認知能力以及與他人在認知能力上的差距有正確認識的話,那么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會揚長避短,更好地完成認知任務。學習者對認知客體即外語本身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他們的學習。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些學習者抱怨英語難學,因此,他們在學習時就會有畏難情緒,缺乏必要的信心,為學習失敗開脫責任,將原因歸結于語言本身,而不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反省并正確地評價和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例如許多學生認為,學一門語言最重要的是學習詞匯或語法規(guī)則。因此,這些學生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詞匯或語法規(guī)則上,認為只要多記詞匯、多背語法規(guī)則就能把外語學好。他們采取的認知策略也大都圍繞著背單詞、背語法規(guī)則來進行,結果是花了很多時間背的單詞和語法規(guī)則很快就遺忘了。
2.元認知體驗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元認知體驗對認知任務的完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積極的元認知體驗會激發(fā)人們的認知熱情,調動認知潛能,從而提高認知加工的效率。而消極的元認知體驗則使人喪失信心。例如有些學生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后,如考試不及格,英語四、六級沒通過等,就會下意識地對英語產生抵觸情緒,灰心喪氣,認為這輩子都學不好了,有的干脆就放棄了。
3.元認知監(jiān)控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元認知監(jiān)控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規(guī)劃策略,根據(jù)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認知活動之前制定各種計劃、預計結果、選擇策略,并構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的方法;(2)監(jiān)控策略:在認知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對認知活動作出及時的評價、反饋,并據(jù)此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3)評價策略:根據(jù)有效性標準評價、跟蹤反省各種認知行動、策略的效果;(4)矯治策略,根據(jù)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所采用的相應的補救措施。外語學習研究表明,學習成功者往往具有很強的宏觀調控能力,經常對學習進步情況和采取策略的成效進行反思,并及時作出調整。一個會學習的學生,其元認知能力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學習者會激發(fā)自己的學習動機,能夠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并能較好地將長遠學習目標和近期學習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明確的自我意識、強烈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欲望和較高的學習主動性。其次,學習者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任務的要求,善于選擇能達到目標的最適應的學習方法,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積極主動地調節(jié)學習策略。
三、元認知能力的培訓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元認知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外語是極為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的元認知能力沒有發(fā)展起來,就不可能將自己的學習活動作為意識的對象,主動作出監(jiān)控和調節(jié),也就不可能進行自主學習。但是,目前我們的外語教學一直強調內容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課程計劃大多以內容知識的傳授為主,而教師也把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排斥在教學目標之外,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元認知培養(yǎng)正是幫助學生“如何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手段,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互動。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方法、考試安排等,一般僅掌握在教師手中。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完成什么作業(yè)、形成哪些能力、養(yǎng)成什么素質,學生事前大都一無所知,學生只能跟著老師走。因此,學生對其學習任務、學習目的以及可采用的策略不了解。教師應把課堂教學模式從傳授知識型向培養(yǎng)能力型轉變,創(chuàng)建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信息傳播過程。教師和學生一起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師生之間及同學之間的互動而使主觀能動性在設計和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得以發(fā)揮,而教師則在設計任務和組織活動之后很快擔當起接受反饋并運用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加工處理反饋的角色。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盡量用多種形式交流思想、觀點和看法。只有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能力以及達到學習目標所要采取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具有明確的意識,他們在學習中才可能有自我監(jiān)督、自我檢查、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等自覺的行動。
2.元認知策略培訓。國外許多語言專家的實證研究表明: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培訓有助于提高學生管理和支配自己學習的能力。筆者在閱讀和聽力教學中,對分級考試不理想的研究生傳授了“圖式閱讀法”和“圖式預測法”,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寫作和聽力能力均有顯著的提高,大多數(shù)學生順利通過了省碩士學位英語考試。以上事實說明,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也是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和提高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有關的認知策略,進行不間斷的練習和反饋,告訴學生什么時候,用什么策略解決問題更有效,在什么情境使用什么策略最恰當,達到目標也最佳。
3.歸因訓練。研究表明,正確的歸因方式可增進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所謂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組織和執(zhí)行某種特定行為的判斷,是自信心在某項任務中的具體表現(xiàn)。在教學中,筆者同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對自己外語成績好壞的歸因影響著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功期望,進而影響其學習態(tài)度和學業(yè)成就。因此,歸因訓練可加強學生對認知主體、認知客體及認知策略方面的認識,增加積極的元認知情感體驗,使學生能更好地對自己的語言學習作出宏觀和微觀的調控。教師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的一些不適當?shù)臍w因傾向進行教育干預,努力改變學生的成就行為,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大有裨益。
4.督促自檢。根據(jù)龔玲莉(2002)對151名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調查分析,只有1%的學生進行預習和復習;對老師批過的作業(yè)及時訂正的只有18%,看一下但不訂正的有50%;總是對自己學習中的長處、短處及學習方法作總結和反思的學生只占3%,經常做的占19%,有時做的占51%,而很少做的占27%。上述調查表明,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相當薄弱。因此筆者認為督促學生定期檢查自身學習情況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學生來說,應及時做好預習和復習工作,對學習的重點、難點應有清楚的認識。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學生應做自我檢查和自我評估,總結學習過程與學習經驗,評判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合適,檢查學習策略的效果,診斷學習中的問題。教師在督促的過程中,應給予恰當?shù)闹笇В员阕寣W生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并更有效地發(fā)揮其元認知策略的作用。
總之,元認知理論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對教學實踐有積極的啟發(fā)意義。鑒于元認知因素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廣大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幫助他們掌握和有效運用正確的學習策略,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給予充分的重視。如何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元認知技能和意識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外語教師應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納入自己的教學目標,要注意從多種角度具體地揭示元認知過程與策略的內涵,使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環(huán)境及元認知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滲透元認知知識和策略的訓練內容,使其成為學生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的組成部分。另外,要通過歸因訓練,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督促學生自我檢查,加強他們自身的管理和監(jiān)控能力。
參考文獻:
[1]Flavell,J.H.Metal 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
[2]Weden,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1991.
[3]O’Malley,J.Michael. Anna Uhl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李慶學,史光孝.元認知與外語教學[J].文教研究,2002.6.
[5]秋文芳.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異[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3.3.
[6]董奇.論元認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9.1.
[7]桂詩春.認知與外語學習[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