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即期待,即希望,即翹首盼望。
有等待的人生比沒有等待的人生要好;且好得多,好得不可同日而語,不可比擬。
只有死人。只有墓穴里的一堆骸骨,才沒有等待。
等待原是一團生命燃燒之火?;鹣?,生命也就正式告吹。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人要有居住的空間,才能安居樂業(yè)。兩室一廳,當然重要,但這僅僅是個物理空間。若要讓自己的精神或靈魂安頓下來,還要有個心理空間。即精神家園,也就是安置自己靈魂的地方。
物理空間是有形有體的,心理空間則是無形無體的。
有的人,占有很大很大的物理空間,豪華,氣派,帶花園和游泳池,當然還有車庫,但擁有的心理空間卻很小很小,既簡陋又寒酸,怎么也安置不下自己的靈魂,致使自己的靈魂日夜失落、漂泊、茫茫然,不知何處是歸宿。其實,構(gòu)成心理空間的建筑材料既不是什么磚瓦也不是木材或鋼筋水泥,而僅僅是一連串的等待。充滿希望的等待。
有的人。占有的物理空間很小很小,僅僅是八平方米的、直不起腰的低矮閣樓,但擁有的心理空間(精神家園)卻很大很大,既自由又廣遠、幽遠、深遠。
前一種人是不幸的(盡管他很有錢),甚至會自殺:后一種人畢竟是幸福的。在他廣大的心理空間,有一連串充滿希望的等待在那里排成隊,這樣的生命哪有不幸福的?哪有不值得一過的?
其實,等待也有大小、質(zhì)量之分。
階級地位、職業(yè)、財產(chǎn)……當然可以將人劃分開來:不同性質(zhì)的等待也可以把人區(qū)分開。
你等待什么,你就是什么樣的人。
當你在等待天氣炎熱,氣溫高達40℃,你的西瓜和冷飲就會脫手,你就是個小商販;
當你一次以自己的全部資本做抵押。從銀行貸了款,用6000萬美元拿下泰國一公路招標項目之后,你在半年之內(nèi)翹首等待公路脫手,你就是個大商人,有眼有識有膽的海外投資者。
不用解釋。小商販和大商人盡管等待的心理性質(zhì)相同,但大小不同,所以才有小商販和大商人之分。
等待是個動態(tài)過程,不是靜止占有。這點是至關(guān)重要的?;蛘哒f。等待的要害是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消極地坐在那里等待,等天上掉下餡餅。
比如某寡婦的核心等待是等兩個孩子長大成人,小學、中學、大學畢業(yè),然后成家立業(yè),再等待做奶奶和外婆……正是這一連串的等待營造了寡婦的一生及其生機勃勃。在她的等待中澆注了她的無數(shù)主觀能動:幫人洗衣,做保姆……
等待是一個無窮序列,很像自然數(shù)1,2,3……這個無窮數(shù)列。沒有最后一個數(shù),也沒有最后一個等待。若有,緊接著下一步便是死,便是瞑目。
我母親一直有病。她有一次對我說:
“鑫兒,等哪天你結(jié)了婚,我抱了孫子,我就可以瞑目,去了?!?/p>
這些年,因有感于等待,我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在德奧交界的阿爾卑斯山山莊別墅特寫了幾行詩句,算是我的心聲:
世上沒有永駐的
幸福
只有充滿希望的
一個個揪心的
等待
幸福好像是
頑童手中的一面鏡
把陽光反射到墻上的
一個既誘人又狡猾的
永遠也抓不到手的
投影
幸福原是
充滿希望等待過程本身
的確,一旦你等到了,到手了你又要跑到另一個新的更加誘人的等待中去重新等待。等待是人的命中注定。它是個形而上結(jié)構(gòu):形而上結(jié)構(gòu)即造物主的安排和設計,人是無法改變或逃脫的。一連串的等待,正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軌跡。它又像個竹籬笆,圍筑成了我們的精神家園。
我想起湖邊垂釣者。他的等待是等魚來上鉤;這等待是充滿希望的,因為他知道湖里有魚。(這個假定是很重要的)他釣魚的最高目的好像不是魚,而是垂釣過程——充滿希望的過程本身。因為他最后可以把竹簍子里面的幾條魚統(tǒng)統(tǒng)倒回湖中去,然而若把他的鉤子弄直,或除去鉤子上的誘餌,或者當他一旦知道,湖中根本就沒有一條魚,他在湖邊恐怕連一分鐘也不愿再坐下去。因為那是沒有希望的等待。
在充滿希望的等待過程中的人心,是絕少有皺紋的。這樣的人心必定是條有帆、有風、有舵的人生航船。我愿自己是這樣一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