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實婚姻概述
(一)結婚和結婚的實質(zhì)要件。
男女雙方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確定夫妻關系的行為叫做結婚。一般情況下,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并領取結婚證后,才能確定夫妻關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第5、6、7條的規(guī)定,構成結婚的實質(zhì)條件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1、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2、結婚必須達到法定婚齡;3、符合一夫一妻制;4、禁止一定范圍內(nèi)的血親結婚;5、禁止患一定疾病的人結婚。同時,第8條還就結婚程序予以強制規(guī)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北緱l規(guī)定明確了結婚除必須符合法定實質(zhì)條件,還須履行法定必經(jīng)程序——結婚登記。而在第10條關于婚姻無效認定的條款中,并未將未履行結婚登記認定為婚姻無效的條件。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4、5、6條又分別對事實婚姻的性質(zhì)認定作出了補充說明,其中第5條以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時間為界線區(qū)分了事實婚姻和同居關系的認定。因此可以看出,我國目前對于事實婚姻采取了相對承認的態(tài)度。
(二)事實婚姻的概念及構成。
事實婚姻在我國長期大范圍的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jù)民政部1990年發(fā)布的消息,在我國現(xiàn)存婚姻中,有30%是事實婚姻,尤其在農(nóng)村和偏遠的地區(qū)尤為突出;而且,近年來事實婚姻有日益發(fā)展的趨勢。那么,事實婚姻的概念究竟該如何認定呢?目前我國尚未有明確的統(tǒng)一認識,法理界對此也意見不一,但大體上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從廣義上講,是指男女雙方在主觀上具有永久共同生活的目的,在客觀上具有未經(jīng)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事實,群眾也認為其是夫妻關系的結合;從狹義上講,事實婚姻專指沒有配偶的男女雙方,未經(jīng)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結合。司法實踐中對事實婚姻的認定,往往采用狹義的解釋。
通過事實婚姻的定義可以看出,構成事實婚姻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事實婚姻應當具備結婚的實質(zhì)條件,即男女雙方在均無配偶、完全自愿的情況下共同居住生活在一起,并且不是法律禁止的近親屬關系,沒患有法律禁止結婚的疾病。這是認定事實婚姻的首要條件;(2)男女雙方對外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具備公開的夫妻身份,為周圍群眾所認可。(3)事實婚姻沒有履行結婚登記程序,這是事實婚姻與法律婚姻的最重要區(qū)別。
二、事實婚姻效力的認定
事實婚姻在許多國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名稱、性質(zhì)和法律上的效力認定都不盡相同。歷史上羅馬法中的時效婚、英美的普通法婚姻、古巴的非正式婚、德國的同居婚等,都具有事實婚姻的性質(zhì)。對于缺乏實質(zhì)要件的事實婚姻,外國法律中均以無效婚或可撤銷婚對待;對于僅缺乏形式要件的事實婚姻則采取不同的原則,可概括為不承認主義、承認主義和相對承認主義。
1、不承認主義。即法律不承認事實婚姻的效力。比如《日本民法典》第742條規(guī)定:“當事人不進行婚姻申報時,婚姻為無效。”
2、承認主義,法律對符合結婚實質(zhì)條件的事實婚姻承認其效力。英美的普通法婚姻是承認主義的典型。
3、相對承認主義,即通過法律為事實婚姻設定一些成就條件,一旦具備,即可轉化為合法婚姻。一般設定的條件有以下幾種:(1)達到法定同居年限,如羅馬法中的時效婚,以同居年限為條件;(2)經(jīng)法院確認,如古巴的非正式婚姻;(3)補辦法定手續(xù)。
對事實婚姻的效力問題,我國大概經(jīng)歷了承認主義——相對承認主義——不承認主義——相對承認主義這樣一個過程。
1980年婚姻法生效之前,只要當事人具備事實婚姻特征,都按事實婚姻對待,并責令補辦登記手續(xù)。1981年1月1日婚姻法生效之后,沒有配偶的男女,未辦結婚登記手續(xù)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如同居時以方均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可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如同居時一方或雙方不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應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之后,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公民以夫妻名義同居的,或者符合結婚條件的當事人未經(jīng)結婚登記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
200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修正案第8條規(guī)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予以登記,發(fā)給結婚證。……未辦理結婚的,應當補辦登記。”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規(guī)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guī)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qū)別對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jīng)符合結婚實質(zhì)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zhì)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由此可見,我國《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中雖未對事實婚姻的效力進行明確,但與之配套的相關司法解釋及配套法規(guī)等進行了補充說明,目前采取了相對承認的態(tài)度。
在司法實踐中如何充分掌握并理解事實婚姻問題,更有效的解決新時期出現(xiàn)的婚姻家庭矛盾,更好的保護在婚姻關系中的弱勢群體,以及事實婚姻中財產(chǎn)關系的處理等等,還應引起更多地思考和關注,尤其是對司法判例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巫昌禎主編婚姻與繼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注釋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