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體育教育的過程如何選擇適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體育教學內容十分關鍵,本文作者根據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分析和體會,總結了教學內容的選擇是為完成課程目標服務的這一特性,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 小學體育課程 教學內容 選擇
一、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概念和開發(fā)意義的理解
1.體育教學內容的概念。
體育教學內容是指學生應掌握的課程標準中,所明示的人的有關體育方面的教養(yǎng)財富、教育財富和發(fā)展財富,它不僅包括教材的內容,還包括學習的引導、動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論提示、價值判斷、規(guī)范等。教學內容是作用于學生的有效因素,體育教學中,教師掌握具有體育文化價值的內容,諸如體育知識、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等。
2.體育教學內容開發(fā)和利用的意義。
(1)是實現課程價值、體現課程理念和性質,實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需要;
(2)是實施現代教育、教學思想,與時俱進、與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
(3)是發(fā)揮地方教育、教師優(yōu)質資源,創(chuàng)新、發(fā)展體育教育的需要。
二、對實施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對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感受
1.體育教學內容要為學生而選擇。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之前學生非常喜歡自由活動,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渴望自由,渴望擺脫束縛,這里的“束縛”當然主要是指我們以前安排的教學內容不符合他們的“口味”。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我們可以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比喻成裁縫與模特的關系,教師作為“裁縫”要考慮到“面料、款式、裁剪、縫紉”等多方面,這樣才能有助于模特(學生)更好地發(fā)揮潛能,展示自我。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一定要對學生有一個清楚客觀的認識,選擇任何一“款”教學內容都應為學生“量體裁衣”,為學生設計裁制。
2.體育教學內容要源于生活。
體育原本就源于生活,生活實際是體育教學不竭的源泉,隨著我們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的不斷變化,各種新興體育運動項目不斷涌現,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就能創(chuàng)新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內容,豐富我們的學校體育教學內容。
3.體育教學內容要科學系統(tǒng)地安排。
在教學內容上要體現“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的指導思想,要使教學內容貼近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終身鍛煉意識、全民健身意識、與人交往合作意識等方面,并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更好地體現課標理念,實現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體育教學。
三、對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幾點做法
1.對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延用、改造、變化,使動作方法多樣化。
課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盤否定,傳統(tǒng)教學內容是我們體育工作者幾代人實踐總結出的結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教學內容的選擇還要以傳統(tǒng)的教材為框架,根據課程目標進行選擇、取舍、優(yōu)化、組合,改變過去那種純粹為了學習某項技術動作或提高某項身體素質而教學的教學思想。
2.對現有教學內容的延伸、拓展,使學練內容生活化。
延伸和拓展現有的教學內容是指使學生從單一的技能、技巧學習向提高綜合運動能力和實際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發(fā)展。如:投擲內容從單一的右上手投延伸到左上手投,拓展到實際生活中所應用的一些方法:單手下投、飄投、拋投,雙手向前、向后、向上拋投等。
3.對現有的教學內容的聯想、創(chuàng)造,使創(chuàng)新教育具體化。
體育學科以“技藝性”為主,技藝思維以求異思維為主聯想動作變化,創(chuàng)編新的方法。如跳高中直線助跑、斜線助跑、弧線助跑;跨越式、剪式、俯臥式、背越式;聯想動物形態(tài)模仿其典型特征,如從羚羊跑的動作聯想到跑的方法;聯想生活實際模擬實效動作,如跌倒后的滾動;聯想相關知識,遷移、運用、體驗,如擲紙飛機等。在利用現有教材內容教學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啟發(fā)學生運用聯想,擴大教學效益,發(fā)展擴散性求異思維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學生自己見過或超越現有能力的動作方法,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四、對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幾點建議
1.注意教學內容的基礎性。
小學體育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練習手段,以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具有鮮明的基礎性。新課標提倡淡化技術教學,注重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若不掌握最基本運動技能,不具備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體素質,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感到吃力,對體育課便會失去信心、失去興趣,日后就不可能在體育學習、鍛煉中挑戰(zhàn)新的運動項目,因為無論什么類型的運動都要以一定的基本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作保障,因此,教學內容雖可千變萬化,但始終要注意其選擇的基礎性。
2.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確保每一個學生平等受益。
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反映了學生主體的呼喚和需求,在選擇教學內容前,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態(tài)度、個性心理特征、實踐能力,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身體條件、心理個性、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性差異,盡量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都能達成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不能苛求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嚴密性,同一個內容針對不同學生應提出的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將教學內容分解、分級讓學生選擇練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每一個學生平等受益。
3.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注意學生的運動興趣,確保每一個學生終身受益。
體育教學主體是學生,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喜好,要精選既受學生喜愛,又對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有較大價值,有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的體育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作為教學內容,保證學生在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上有專長,并能加以運用??筛鶕W校的場地、設施等條件,確定一些教學內容范圍,讓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學生自己喜歡了就會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學習,從而全面發(fā)展體能和提高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發(fā)展個性,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4.正確理解和處理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關系。
教材是有別于教學內容的,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教學內容是教材的上位概念。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要加以選擇,教師有權利并也有義務進行安排,把教學內容由過去的死性變活性,進行合理科學的選擇,把握好繼承與發(fā)揚、創(chuàng)新與升華的關系。發(fā)揚是建立在繼承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升華是在原有創(chuàng)新內容基礎上進行提高,這樣建立起來的教學內容體系就比較牢固。
總之,教學內容的選擇是為完成課程目標服務的,選擇教學內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價值,既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也能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有效地將自己從“教教材”轉變到“用教材教”的軌道上來,使體育課程真正成為學校教育“育人”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體育教育的理想目標——既育體又育人。
參考文獻:
[1]李祥.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曲正巖.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內容選擇.體育師友,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