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節(jié)“品德與社會”課,為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節(jié)課由學生主講。王賽負責播放課件,晗口則煞有介事地站在前面,儼然一個小老師。
他操著東北味的普通話開場了:“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快樂》這課。誰來說說你生活中的快樂?”
同學們紛紛舉手。
“劉建超,你說?!?/p>
……
“哦,聽音樂是你最快樂。嗯,很好。”
全班哄堂大笑,為他那副認真勁兒,為他模仿老師時那可愛的樣子。
我悄悄走到最后,坐到他的座位上。
他又提問了:“請同學們讀第4頁。你從勞動中獲得過快樂嗎?”
同學們有的舉起來手,有的則陷入沉思。這時,我端端正正地舉起了右手,晗旸的目光略帶驚異地落在我身上。同學們的目光也隨著他齊刷刷地落到我身上。
“我也想回答?!蔽艺f,仍舊舉著手。大家都笑了,可能是因為第一次看見老師舉手回答問題,覺得很新奇。
“好,黃老師說?!标蠒D“老師”批準了。
“我覺得,我辛苦工作換來你們的好成績時,我最快樂?!鄙屏嫉暮⒆觽儗ξ业幕卮饒笠詿崃业恼坡暋N覄t迫不及待地坐回到座位上。
課還在上著,我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坐在學生的位置上上課,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這是我參加工作以后的第一次。在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一剎那,我突然理解了那些不愛發(fā)言的孩子。當我站起來,望著周圍仰視的目光,竟有種眩暈的感覺,我盡可能地用手觸到課桌,以尋求一種安全感,然后趕快把剛才構(gòu)思好的話講完,便匆匆坐下。因為,在我站起來回答問題,被全班同學關(guān)注的那一刻,我感覺到,由于緊張,大腦已經(jīng)不能順利地思考了,唯一的愿望就是趕快說完好快點坐下。作為一名站在講臺上有著十幾年經(jīng)驗的老師,尚且要緊張成這樣,何況學生?更何況那些天生內(nèi)向的學生呢?
于是,我想起那個故事。
在圣誕節(jié)的晚上,一個年輕的母親帶著5歲的女兒去參加圣誕派對。熱鬧的場面,豐富的美食,還有圣誕老人的禮物……母親興高采烈地和朋友們打著招呼,不斷地領(lǐng)女兒到晚會的各個地方,她以為女兒也會很開心。但女兒幾番哭了起來,母親開始還是很有耐心地哄著,但多次之后,女兒坐到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母親氣憤地把把女兒從地上拖起來,訓斥之后,蹲下來給孩子穿鞋子。在蹲下來的那剎那,她驚呆了她的眼前晃動著的全是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剛才所看到的笑臉、美食和鮮花。她明白了女兒為什么會不高興,因為她蹲下來的高度正是女兒的身高。
這個故事曾受到廣泛關(guān)注,在教育界更是引發(fā)了更多的思考,于是“蹲下身來和孩子說話”的理論得到大力倡導。但是,很多人只是在形式上蹲下了身體,說話的態(tài)度依然是趾高氣揚,依然是高高在上。其實,“蹲下來”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站在同個心理高度上,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眼光,用認真而親切的態(tài)度,把孩子看成一個需要尊重的獨立的人。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就是從他的思維方式和年齡特點,去理解包容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去體會感受他們內(nèi)心的真正需求。因為,孩子的世界和我們成人的世界,隔著歲月的距離,“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孩子的世界,我們對孩子才會有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作為教師,經(jīng)常坐到學生的座位上,去體會下他們的感受是十分必要的。而要讓孩子感受到這種理解、平等、尊重,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蹲下身體,我們要置身學生們中間,更要“置心”于學生們中間。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編輯感悟:
“蹲下身來和孩子說話”,這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墒?,為什么總是有人舊話重提?舊話重提還有沒有必要?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察覺到,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很多時候并沒有真正做到“蹲下身來和孩子說話”,尤其是沒有形成“蹲下身來”來的“下意識”和“潛意識”。因此,編輯認為,再提“蹲下身來和孩子說話”仍然很有必要。
不“變通”的愛 史 峰
趙清棟是我小學時的語文老師。
記得那時我上小學四年級,我在這個班級中學習雖然還算努力,但成績并不好。我的語文成績尤其差,在班里的排名總是在中等以下,算是差生。
趙老師從來沒有因為我語文成績差而嫌棄我。相反,卻給了我更多的關(guān)懷和幫助。他常常抽出時間來為我講解,這讓我非常感動。只是我不爭氣,趙老師講過的問題,我仍舊是模糊不解。
有次,鎮(zhèn)上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聚集到我們學校,要進行講課比賽。講課比賽對于老師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事情:要是講課獲獎了,老師就有可能從鎮(zhèn)里的學校被推薦到縣里去教學,甚至到市里或省里教學也是有可能的。許多老師都將講課比賽當成自己“成功”的一條捷徑,所以都相當重視。
上語文課時,有一位參加講課比賽的老師來找我們趙老師。趙老師跟我說是他老同學來了,課堂要中斷一會兒。趙老師讓我們先看著書,他走出教室,在教室外邊的窗臺下接待自己的老同學。
我的座位恰好就在這個窗口下,所以能“偷聽”到趙老師和他老同學的對話。
那人說:“趙呀,這次多虧在你們學校里參加講課比賽,多虧你就在這所學校里。老同學,這次參賽你可要好好幫我呀?!?/p>
趙老師問:“怎么幫你?”
“讓我用你們班的學生上課?!蹦侨颂嵋蟆?/p>
“這好辦,到時我?guī)湍憬M織一下就是了。”趙老師真誠地跟老同學說。
“組織倒不用,只要你把學生給篩選一下就行了?!蹦侨私又嵋蟆?/p>
“篩選?怎么篩選?”趙老師不明白,我也不明白。
“噢,你知道,我是教語文的,講課時要是有那些差生也在聽課,提問時他們不會表達,討論時他們不會參與,這些學生簡直就是課堂上的木頭人,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的。你也教語文,你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你就把你班里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幫我篩選掉,等我上課的時候,你別讓他們在課堂上就行,這樣課堂就干凈了。”那人解釋清楚了什么叫“篩選”,我聽明白了,趙老師肯定也聽明白了。
聽到要“篩選”掉差生,我心里有被人侮辱的感覺一一將語文差的學生“篩選”掉,可不是就要先將我篩選掉嘛。我緊張地聽趙老師將如何應對他老同學的要求。
好一會兒,趙老師才對他同學說:“這樣篩選,不行?!?/p>
“為什么?”老同學不解。
“會傷害到學生們?!壁w老師告訴他。
我松了一口氣。趙老師的同學卻緊張起來“有什么不行的,不就是讓他們一節(jié)語文課不上嘛,又不是永遠不讓他們上語文課了。就算是有傷害,還能傷害到哪里去嘛。你知道,這次講課比賽對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要是講砸了,我調(diào)到縣城學校的希望可就泡湯了?!?/p>
趙老師說:“這次講課比賽對你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但正常參與每一節(jié)課對孩子們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并且這也是他們的權(quán)利。”
那人火了:“你少跟我唱高調(diào),芝麻點大小的事,你都不幫忙,你還承認不承認我是你最要好的同學了?”
趙老師說:“承認。但這與篩選學生沒有關(guān)系。對不起,老同學,你的要求我真得做不到。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這么做,不能因咱一個人的利益而去傷害那么多孩子的心靈……”
那人不等趙老師把話說完,就生氣地離去了,拋下一句話:“雖然你承認你是我的老同學,但我已經(jīng)不承認了!”
那人走遠了,趙老師或許也生氣了,紅漲著臉進了教室,給我們繼續(xù)上課。而這時,我的眼圈卻紅了——為了我們一個也不能少地上每一節(jié)語文課,趙老師硬是不知“變通”地拒絕了自己老同學的“合理要求”。這讓我分明感覺到趙老師是那么無私地愛護并重視我們每個人。
趙老師的老同學最終沒有用我們班來上課,看來他真不承認趙老師是自己的老同學了。
趙老師就這樣一直愛護著我們,不知“變通”地愛護著我們。他用“一個都不能少”的執(zhí)著,實踐著位教師應有的博愛。
我至今十分懷念趙老師。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南縣路鎮(zhèn)一中)
編輯感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編輯相信,在中國,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對這句話都高度認同,并且都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動詮釋這句話的內(nèi)涵。如文中的那位“趙老師”,就是在用自己的固執(zhí)、死腦筋和不知變通的言行告訴我們,教師的愛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把愛的雨露灑向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