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在初中階段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關鍵在于人們不重視。
首先,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它不納入主科,不像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受到重視。
第二,地理科不用參加升學考試。
第三,未能得到家長的重視,家長只顧孩子的數(shù)語外理化等科。
由于以上原因,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自然也就不會重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值得廣大教學工作者認真思索,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jīng)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動力。凡學習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例如,現(xiàn)在的中學生對電腦游戲很感興趣,其原因就是電腦游戲變化多樣,很刺激。因此,他必然會去認識它,掌握它。我們一定要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以提高教學成績。
中學地理的教學目的,是在地理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tǒng)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積極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yǎng)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們應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nèi)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借助多媒體、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nèi)容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1. 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nèi)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之、圖文結合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chuàng)設地理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2. 充分利用電化教學手段,目前效果最好的當然是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間概念。同時又可以突破難點與突出重點,優(yōu)化教學效果。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
如果借助多媒體,就可以觀看到其運動現(xiàn)象和過程,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學生接受信息時首先有一種嚴謹務實的感覺,配之以精練的講解,知識重難點會因勢利導得以突破,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巧妙插敘,激發(fā)情趣
課文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nèi)容。教師若適當?shù)匾靡恍┡c教材有密切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材料加以證實,能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地理興趣。
如講七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時,學生從課本的插圖看到地球的形狀,但又有誰真正見到地球的形狀呢?我們國家有沒有,這時學生會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教師這時要抓住契機,播放“神五”、“神六”發(fā)回的圖片及宇航員在宇宙中觀看到的地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及興趣。
三、采用易記的歌謠、諺語、順口溜
教學中抓住區(qū)域地理相互聯(lián)系的規(guī)律,編成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適合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富有生趣,并且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秋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qū)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nèi)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壯闊。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講長江一節(jié)要求記憶的東西特別多,有長江的源頭、長度、流經(jīng)的省區(qū)、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編成順口溜: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冬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我國海運條件優(yōu)越,沿海多優(yōu)良港口,需要記憶的開放海港城市省十四個,借助歌謠記憶較好:江海連波通三洲,秦皇云煙上青天。運用歌謠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fā)了興趣,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躍躍欲試創(chuàng)作地理歌訣的熱情。
四、采用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語言
教學中對于內(nèi)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nèi)容,利用生動的語言,傳情的教態(tài)和板書結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可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目的。
富于啟發(fā)、和諧動聽、節(jié)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1)巧借古詩教學。詩詞歌賦,朗朗上口,應用得當,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huán)境。如講到地球運動時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描述黃河奔騰咆哮,滾滾東去的氣勢。還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講解長江時,為描述三峽灘險,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誦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短短的四句話,把學生帶入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麗風光一覽無余,情景交融,詩情畫意油然而生。
(2)短小精悍的成語也會給教學過程增輝添彩。如“滄海桑田”描述了地殼的運動;講解天氣用時用“風雨交加”;講地球運動時用“星移斗轉(zhuǎn)”;講內(nèi)蒙古高原時用“一望無際”。引用這些成語準確、生動、形象,既具有科學性,又客觀地反映地理現(xiàn)象,寓義深刻,耐人尋味。
(3)謎語是我國的國粹,具有廣深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適當應用,則可啟發(fā)學生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罢f它多大就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有個老公公,天亮就開工,一朝一日不見它,不是下雨就刮風”(太陽),導入新課運用一些謎語,活躍了同學們的思維,然后開始講解新課,效果不錯。講課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謎語,活躍課堂氣氛。如“船出長江口”——上海、“銀河渡口”——天津。
五、開展第二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 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調(diào)查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鄉(xiāng)土地理的調(diào)查,使學生了解家鄉(xiāng)和學校的變化和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和地理現(xiàn)象的理解與記憶,可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形象、直觀、具體、扎實;并結合實際,如河道污染,噪聲污染等,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觀、道德觀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意識。
2. 利用地理課外活動小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外小組通過參觀氣象站,進行天氣預測,物候觀測,參觀天文館等,還可組織地質(zhì)夏令營、制作地球模型。力求把課本知識賦予各種活動之中。這樣地理課的教學就變得有聲有色,熔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爐。
通過兩年的興趣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綜合分析能力都大有提高,效果明顯。特別是在畢業(yè)會考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年級平均分超出市平均分3分多(總分為60分),兩個實驗班的平均分均到達了省級重點學校的平均分。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學習,而且能夠起著激發(fā)學生潛能的作用。通過教師激發(fā)、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huán),可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zhuǎn)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師在運用興趣教學時,一定要能很好地控制整個局面,要放得開,收得攏,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韶關鐵路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