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難教,歷來是語文教師教學的一塊心病,而怕寫作文又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大天敵。特別是七年級學生,由于剛剛完成由小學生到中學生的角色轉換,他們生活閱歷普遍較少,知識面較窄,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缺乏細致觀察的耐性及深度,因此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較低,更為遺憾的是:許多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作文就被老師制定了一套套模式,而個性思維的發(fā)展受到了抑制,甚至許多教師要求學生在臨考前背下若干篇范文,以便獲得高分。這些都導致了學生對作文失去興趣。如何培養(yǎng)七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認為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實施“集體作文”方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集體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必須從研究學生作文的心態(tài)入手。學生寫作文的心態(tài)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
(1)畏難偏科。作文是一門技巧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成績進步不像數(shù)學、英語明顯,因而學生偏科思想嚴重,平時就忽視作文訓練,知難而退。
(2)多次失敗后自卑心理。作文評分長期在及格線上徘徊,導致學生心灰意冷而發(fā)展為自暴自棄,嚴重自卑心理。
(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畏懼心理。由于大多數(shù)初一新生知識面窄,涉獵范圍狹小,所以每每在作文時深感肚子里沒貨,難以下筆。
(4)缺乏溝通、枯燥乏味的厭倦心理。小學時作文評改大多是老師獨自完成,而學生也只僅僅關心自己的得分,缺乏學生之間的作文溝通,更談不上參與作文批改。
(5)無可奈何的應付心理。本不喜歡作文,但語文考試又考作文,而且所占分數(shù)比例不小,不寫作文不行。于是學生對作文訓練及考試采取敷衍、馬虎態(tài)度,完成了事。
以上列舉的幾種學生作文心態(tài),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針對這些情況,對七年級學生作文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二、“集體作文”教學的構思
首先,搞好學生群體與學生個體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充分發(fā)揮“雙體”在學習中的促進作用。這一基本教研模式同時也觸動了我對七年級作文教學進行改革的想法。針對七年級新生好動活潑、好勝心強、喜歡發(fā)表意見等年齡特點,我將集體講座形式引入作文課堂教學。根據(jù)語文教學大綱確定的七年級作文教學的具體任務要求為:以寫一般記敘文為主,懂得生活、觀察與作文的密切關系。我制訂了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改變作文教學的無政府自流狀態(tài),將作文教學安排成兩大寫作序列:記人記敘文和敘事記敘文,力求通過小組的集體力量來完成對人物、生活的觀察,從而寫出較高質量的作文,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信心。
其次,作文批改是語文教師最繁重而又頭疼的問題。我?guī)吣昙墐蓚€班的語文,共有一百多名學生,如果按照學校布置的每學期至少八篇作文來說,那樣我的作文批改任務將很艱巨,而且周期也較長。為了減輕自己的教學負擔,我每次只需精心批改二十來篇,其他可實行集體批改、學生自改、同桌互改等形式,讓學生在批改中長見識、受啟發(fā),達到“以改促寫”的目的,同時批改周期大大縮短,基本上達到一周一篇。
三、“集體作文”教學的模式
(1)按照學校教育“分層、分級、分級”的管理方法將全班學生按優(yōu)、中、差均勻搭配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
(2)每次作文確定一名學生當執(zhí)筆人(輪流進行)。
(3)集體討論,內(nèi)容包括審題、立意、構思、謀篇布局等。
(4)小組成員分頭收集、整理作文材料。
(5)執(zhí)筆人根據(jù)小組成員提供的素材寫出初稿。
(6)小組成員輪流審閱初稿,寫出修改意見。
(7)執(zhí)筆人根據(jù)各成員的修改意見寫出二稿。
(8)執(zhí)筆人根據(jù)小組成員在本次作文的表現(xiàn),給每個人評定等級,并負責把集體討論的內(nèi)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見、二稿等材料按順序裝訂好,交教師審閱或各小組交換評改。
四、集體作文的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集體作文”實踐,學生既可以修改別人的作文,又可以欣賞別人的優(yōu)秀習作,還可以集思廣益,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相互討論,真是一舉多得。慢慢地,孩子們都愛上了作文課。
(澧縣澧陽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