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認知風格中的主要緯度場獨立和場依賴作一綜述,并在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就該認知風格對外語學習的影響進行了一些探討。諸多研究表明,具有場依賴風格的人傾向于從宏觀上考慮問題,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方式,社會敏感性強,好交際。而場獨立者以自我為參照系統(tǒng),在學習中善于排除干擾,具有獨立性,傾向于分析,社會交際能力較弱。
關鍵詞認知風格第二語言習得場獨立性場依賴性
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信息科技的發(fā)展,讓學習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課堂,越來越多傳統(tǒng)教材教法都逐漸轉移至網(wǎng)絡空間。在網(wǎng)絡化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的特性會在更大程度上影響其學習成效,故學習者特性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一般而言,學習者特性包含了思考風格(thinking style)、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及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等分野。在第二語言學習中,認知風格的研究對于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有著重要貢獻,它可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以及師生間的互動。
2 認知風格
2.1何謂認知風格
認知風格,或稱之為認知形態(tài),是一個介于智能與人格之間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統(tǒng)地說是指個體面對情景時,自己經(jīng)由思考、知覺、組織等內(nèi)在心理歷程,行為表現(xiàn)之習慣性特征。認知風格具有智能性與穩(wěn)定性,它與認知策略和個性密切相關。認知風格僅表示個體的認知傾向性,并不表示智力或能力水平的高低,因為智力是智力測試或者學業(yè)測試所表示出來的差異,只有一個緯度,而認知風格則用兩極來描述。
有關各種認知風格的理論架構,以Witkin和Goodenough(1977) 的“場地獨立性”發(fā)展較為完整,且是最被廣泛研究應用于教育的問題,它在日常生活中比其它要素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直接,可以說是認知風格的核心。一般均假設場地獨立是一個連續(xù)變項,依受試者在此特質的不同程度,可分為場地獨立者(field independent)和場地依賴者(field dependent)兩種。當個人知覺容易受到外在事物或視覺框架的支配,會將結構中的各個部分視為整體,這種比較傾向依靠外在參考架構的知覺形態(tài)稱為場地依賴型;當個人知覺不會受到組織周圍場地的支配,能從整體中分離個體項目,這種比較傾向依靠內(nèi)在參考架構的知覺形態(tài)稱為場地獨立型。
2.2場獨立/場依賴的特征
場獨立與場依賴具有獨特的特征,個體依此特征可辨別出是屬場地獨立還是場地依賴,但兩者是處于相對地位,并非絕對地位。場依賴者往往依靠外部提供的有關信息,傾向于從整體上認知事物。場獨立者往往依靠自己內(nèi)部具有的知識框架,傾向于自己獨立分析問題。這種偏好不斷地影響人們在認知、心理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行為表現(xiàn)。
Witkin和Goodenough(1977)曾經(jīng)指出:習慣場依賴性的人發(fā)展了一種與他們接觸的傾向,這不僅使他們集中注意從別人那里獲取信息,而且使他們具有理解別人和與別人打交道的能力。與此相反,習慣場獨立的人在外界和他們自身之間顯示出更為明顯的界限,對于接受外部信息,他們有很大的自恃性。這種自恃性使他們發(fā)展了一種不善于與人接觸的傾向。
也有研究者研究發(fā)現(xiàn)場獨立/場依賴在個體的生物特征和個體的心理病理學特征方面有顯著差別。研究者使用字母辨認、面孔識別和語言材料成對呈現(xiàn)等多項技術,研究發(fā)現(xiàn),場獨立/場依賴性和半球機能一側化之間有明顯的相互關系。一般的說,場獨立性個體比場依賴性個體表現(xiàn)出更加明顯的一側化效應。其次,認知方式與X染色體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在空間能力方面,研究者發(fā)現(xiàn),母親與兒子、父親與女兒的相關是很明顯的,而父親與兒子的相關幾乎接近于零。這一相關形式與遺傳的X染色體的基因控制假設是一致的。古德伊納夫(Goodenough, 1977)等人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具有相同X 染色體的兄弟間在棒框測驗和鑲嵌圖形測試的相關明顯高于具有不同染色體的兄弟。但是,這一結果在其它空間能力(如空間旋轉、視覺)研究中沒有得到證實。
心理病理學研究表明,無論是在童年期,還是在成年期,場獨立者與場依賴者相比,具有較少的沖動性,并善于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情感的表達方面又善于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控制。在控制運動的研究中,如讓被試者盡量慢地書寫自己的名字或者走一條直線,場獨立者具有更好地控制自己運動過程的能力。
2.3場獨立/場依賴的形成和測定
威特金的早期研究發(fā)現(xiàn),在鼓勵性的家庭環(huán)境中容易培育出場獨立的個體,而在要求孩子服從父母的權威及外在壓力的條件下,孩子則易形成依存性的個體。也有學者從生態(tài)學角度入手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游動性的狩獵民族比穩(wěn)定性的農(nóng)業(yè)民族更容易形成獨立性個體。因為狩獵民族沒有穩(wěn)定的居住地,要在廣泛的范圍內(nèi)尋找食物,因此他們往往有較好的空間定向能力、自我同一性及重構能力;而農(nóng)業(yè)民族相對穩(wěn)定封閉的環(huán)境,強調(diào)的是積蓄和人際關系能力。而社會學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密集型的社會強調(diào)宗教的權威及政權的強制,要求人們聽話順從。而松散型的社會,角色分化性較弱,社會組織性差。由此推測,前者易導致依賴性個體,而后者易養(yǎng)成獨立性個體。有關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進一步表明,要求嚴厲及母親嚴格控制下的孩子易形成依賴性,因為母親不允許孩子自由選擇游戲伙伴及活動內(nèi)容,強調(diào)服從,而不強調(diào)獨立性、好奇性及進取性。如果父母均介入孩子的養(yǎng)育,且很少使用體罰,并允許孩子有較強的獨立性,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獨立性的個體。
對場地獨立性的測試,比較流行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棒框測定(Rod and Frame Test)。目前研究采用較多的是Witkin 和其他心理學家采用的鑲嵌圖形測驗(Embedded Figure Test),也叫隱蔽圖形測試?;咀龇ㄊ窍茸尡辉囌呖磫为毜膱D形,然后在較復雜的圖形中用鉛筆勾畫出鑲嵌或隱蔽在其中的簡單圖形。在這一測試中,場獨立者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擾,從復雜圖形中知覺到指定的簡單圖形,得分較高;而場依賴者完成這項任務則較為困難。圖三是這一測試的一個例子。
Table 3 GEFT Sample Item
Source: From Oltman, Raskin, Witkin, 1971
3 場獨立/場依賴與二語學習
在場獨立/ 場依賴和二語習得的關系方面,國外的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調(diào)查和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假設。目前語言學家普遍認為,場獨立的學生在正式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下學更好,場依靠的學生在非正式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下學得更好。也有學者提出, 場依靠的學習者與他人交流得更多, 這將有助于二語習得,但到目前為止,該假設沒有得到有力的證實。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所有調(diào)查都是調(diào)查場獨立,而場依靠的語言交際和語用能力沒有得到調(diào)查(Jamieson,1992),這也反映了場獨立/ 場依靠研究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那么場獨立和場依賴這兩種認知風格到底哪一個更對語言學習有利呢?我們覺得某些學習任務場獨立風格比起場依賴風格更有效,反之亦然。Naiman, Frohlich 和 Todesco(1978) 指出場獨立和場依賴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和過程,場獨立型在模仿和聽力理解上有利于場依賴型。Witkin, Dyk, Faterson, Goodenough, 和Karp(1962),透過心理分化(psyc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觀點探討認知風格,尤其著重于場地獨立和場地依賴,并引發(fā)了很多更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者為場地獨立在認知重建能力及辨析、學習遷移較佳;場地依賴則在人際互動、結構式的學習較佳。這是因為在聽力材料中,學習者必須從所聽到的聲音材料中摘取重要的信息。但由于這些因素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無關的信息,如果能將注意力集中在相關的細節(jié)上就有利多了。就這點而言,場獨立風格的學習這引起具有較強的選擇性調(diào)整注意力和關注重要細節(jié)的能力,往往能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場依賴風格的學習者因為喜歡和別人在一起,喜歡與別人靠得很近,對社會信息比較注意,注重有社會涵義的語言信息,他們的態(tài)度與情感更多的取決于所談論的外界環(huán)境,往往坦率談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使別人也這樣做,在場依賴型的會話活動中,他們會顯得格外的輕松自如。
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場地獨立者較適合以重視概念意義、認知理解性、結合新學習領域的主動學習法;而場地依賴者較適合以強調(diào)計算技巧、架構性公式、線索的提供、問題解決的原則學
習。
4 結束語
國內(nèi)外學者目前對于場獨立者和場依賴者到底誰是好的語言學習者尚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作為兩種思維方式,無論是場獨立者還是場依賴者在語言學習上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場獨立/場依賴學習風格的研究對于我們語言教師的意義并不在于測定某位學生具有何種學習風格。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所要做得是如何能更有效的幫助學習者的學習,將學習者帶入學習狀態(tài)中,支持和鼓勵學習者更有效的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各種氛圍以適應不同風格的學習者, 以利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對學習者的認知風格加以引導,積極促進學習者的外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