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用生動有趣、幽默的語言傳授知識,可以激活課堂,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教學過程的樂趣,享受到輕松愉悅的情緒體驗。學生的心情舒暢,才能樂于學習,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使抽象的事物
具體化,使疑難問題簡單化,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幽默的語言能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課外興趣活動中,教師讓學生解答一道雞兔同籠的問題:有頭100只,腳240只,問雞兔各多少只?學生看到題目,議論紛紛,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筆算,始終算不出結果。學生的思路紛亂,一時想不出解決辦法。每只雞的兩只腳和每只兔的四只腳在“搗亂”,如果兔和雞腳只數一樣多,那就好辦了。于是,教師說:“現在,我們全體兔子立正,提起兩只前腳像人一樣兩只腳著地?!比鄬W生哄堂大笑。教師說:“若兔腳的只數和雞腳的只數相同了,上面有100個頭,下面有多少只腳呢?”學生答:“腳的只數是頭的個數的2倍,是200只?!?,教師問:“這和原來腳的只數比,少了多少只呢?”學生算出:“240-200=40(只)?!薄斑@40只腳到哪里去了?”教師又問。學生回答:“被兔子提起來了?!苯處熃又鴨?“現在籠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雞?”學生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雞?!边@樣一個抽象而枯燥的題目,在教師幽默的教學中變得那么簡單、生動而有趣,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二、富含哲理的警句,給學生以啟迪和警醒
一個富有哲理的幽默故事或警句,可以啟迪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醒悟。如在教學“觀察、比較、發(fā)現”的知識時,很多學生覺得“發(fā)現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很難,總是等著別的同學去做。于是,教師給同學們講了“聰明”一詞的來歷,說“聰”字左邊的“耳”表示細心聽,右邊的“總”表示用心思考,會總結,這樣才能“明白”道理,經常這樣做,你就越來越“聰明”。這樣學生開始試著去發(fā)現、去總結,慢慢養(yǎng)成了一種自覺的習慣。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概括和總結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輕松愉快的氛圍,有助于知識的傳播和掌握
教學的幽默藝術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四則混合運算中,運算符號容易出錯。于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數”比作“袋鼠媽媽”,把數前面的“符號”比作袋鼠媽媽育兒袋里的“孩子”。移動數時,要像袋鼠媽媽帶著孩子一樣帶著它前面的符號一起搬家。這樣,通俗易懂,印象深刻。再如教學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學生往往把面積單位的“平方”漏掉。于是,教師告訴學生:面積是復姓,它姓“平方”。學生大笑,以后再也忘不了啦!
幽默是一種藝術。一個具有幽默感的教師往往使學生覺得有力量、有魅力。因此,我們都應該研究幽默藝術,做一個富有幽默感的教師。
(責 編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