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中課改的進一步深入,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也一直在不斷的進步之中。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英語課堂變得更加生動,但是檢測手段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一直沒有太大變化。2009年江蘇省高考英語卷閱讀題的篇幅和難度讓閱讀的地位又一次得到了提升。但是應對這樣的變化,我們應當冷靜思考,客觀地對待。在這樣的高考形勢下,我們不能盲目跟風,挑選偏長偏難的閱讀習題,而應該去挖掘平時的練習資料,研究如何恰當充分地利用好這部分習題。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有限的閱讀材料,給予學生不同層次的指導,以期待學生在語言技能、情感培養(yǎng)和文化積累方面等方面都有所收獲。
一、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高中學生來說可能更多地被認為是一種語言技能,實際上這種語言技能也是閱讀練習最基本的目的。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學生對于篇章的充分理解是他們語言學習的一個質(zhì)的飛躍。早期對于語音、詞匯、短語、句子的教授,解決的只是語言形式這個問題,但是單一的句意理解和句法分析已經(jīng)不能滿足篇章整體理解的需要了。那么,教師應當如何利用閱讀習題的這項功能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呢?
首先,我們要找到閱讀材料的特點。有一點非常明顯,大部分的閱讀材料,盡管篇幅不同,題材各異,但是都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完整性。文章的完整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詞句的恰當運用,使得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句法得當,句意清晰。二是恰當?shù)脑~句能準確傳達相關信息,或者明確地表達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所以相對應的,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偏向于選擇這類材料。
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導和控制。雖然閱讀習題要由學生自主完成,但是教師恰當?shù)亟槿霑兄谂囵B(yǎng)學生更好的閱讀能力。第一,教師應當提出閱讀目標和閱讀要求。如果僅僅滿足于完成閱讀材料后面的選擇題,學生的閱讀水平是很難有明顯提高的。如果學生只注重材料中的生詞、短語、句子結(jié)構(gòu),那么對于整篇材料的意義把握就會顯得支離破碎。第一,教師可以從任務型閱讀中得到啟示。任務型閱讀對于文章結(jié)構(gòu)的要求比較高,但是也給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指明了方向。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閱讀重點放在段落、語篇結(jié)構(gòu)上。指導學生用簡便的方法提煉出篇章結(jié)構(gòu),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第二,教師可以適時給予提示和組織必要的討論。學生背景知識的缺乏會導致對文章理解有困難。這時需要教師的提示,引導學生運用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把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和已知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通過討論得到正確的理解。第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各種類型的閱讀材料分析歸類,以便于遇到同一類型的材料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
最后,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不避諱翻譯的使用。這里的翻譯不是指整篇文章的翻譯,而是關鍵句或難句的翻譯。從英語閱讀材料中截取適當量的句子要求學生翻譯,對于他們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首先,有上下文的聯(lián)系,學生更容易理解句子大意。其次,翻譯能使學生充分認識中英文表達上的差異:英語講究語言邏輯和結(jié)構(gòu)完整,因而以長句居多,一個長句里可以包含有幾個層次的意義;而中文講究用詞精練,語義優(yōu)先,所以短句更常見。最后,翻譯也能幫助學生提高猜測生詞意義的能力。
二、對學生文化、知識積累的作用
如果說閱讀習題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強的解題技巧的話,那么事實上,學生在閱讀過后,留下的心理痕跡往往是語言傳達的信息而不是語言的形式。閱讀材料對于學生文化、知識的積累的作用要遠遠大于對語言技能的作用。英語和其他語言一樣,都有信息載體這一功能。所以閱讀材料中的非語言信息,對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對世界的認識,他們的人文、歷史、地理、科技、體育、衛(wèi)生、環(huán)境、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知識的多寡,直接影響他們的閱讀理解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閱讀理解材料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異域國家的內(nèi)容,比如在美國大峽谷游覽的奇特感受,或者在各個國家問路后當?shù)厝说牟煌卮鸱绞?,又或者坐船看鯨魚的注意事項等。還有一些科學知識的拓展,這些內(nèi)容在其他科目中也很少會提及,比如為什么有的魚可以在冰點以下生存、菠蘿品種的改良歷史等。因此閱讀量越大,獲取的信息越多。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會變成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共同增長的過程,這正體現(xiàn)了語言的工具和媒介作用。
三、情感的培養(yǎng)和正確的心理引導
高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波動比較大,思想變化也比較難以琢磨,這就需要教師能及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各種機會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英語閱讀材料題材相當廣泛,其中不乏一些勵志故事。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對學習有不同的影響。積極的情感,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很大作用。人在積極向上時感知較敏銳,記憶較牢固,想象較活躍,有助于學生各個方面的發(fā)展。例如,有一篇閱讀材料分析的是學生好勝心的兩種不同體現(xiàn):一種是想贏的積極心態(tài),而另一種是害怕努力無果的消極心態(tài)。這兩種情況在高中階段其實是很常見的。在學生了解了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后,就能作出適當?shù)母淖?,有助于學習狀態(tài)的調(diào)整。又比如,一篇閱讀中講述了出租車司機開著車,帶著一位老太太在城市里轉(zhuǎn),不求報酬,只為滿足她去敬老院之前的愿望的故事。文章中流露絲絲溫情,這正是學生需要體會的。對于學生的情感教育,在不經(jīng)意間的影響要比空口說教要來得更有效。如果我們留意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閱讀材料非常豐富。
四、對學生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這里的判斷能力不是指對于選項對錯的判斷力。英語閱讀材料中也有許多觀點類的文章,或出現(xiàn)有爭議的事件。在解題的技巧方面教師往往會強調(diào)需要學生根據(jù)作者觀點態(tài)度來作出判斷和解題。但是,正因為有個人觀點,所以就有了讓學生鍛煉自己辨別能力的機會,原因就在很多觀點都不是絕對正確或錯誤的。當前閱讀習題的講解方面一直沒有很大的改變,仍然是以教師講解為主,那么,一旦學生在閱讀到這種可以各抒己見的材料時,教師就應該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就材料進行充分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見解,甚至可以探討如何解決問題。
高中階段,閱讀材料非常豐富,但是如果僅僅當成是習題使用,那么將是一種極大的浪費。研究如何對于閱讀材料進行充分利用是保證學生在語言技能、知識積累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共同進步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