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成為許多教師的首選。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逐漸發(fā)現(xiàn)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辯證的思考。我們應在先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使多媒體技術真正起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作用。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優(yōu)點不足原則
多媒體教學是以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它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于一體,通過人機交互作用完成各種教學任務。目前,多媒體教學在高校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課堂教學時,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成為許多教師的首選。這一方面是學校推廣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因為多媒體教學本身具備了一些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的特點,受到教師乃至學生的青睞。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逐漸發(fā)現(xiàn)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而有必要對其進行辯證的分析。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
1.豐富了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直觀化,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與傳統(tǒng)教學中“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授課形式不同,通過多媒體技術,把文、圖、聲、像和計算機程序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學生進入一個全方位、多渠道的感知世界,從而可豐富課堂的情境,為直觀教學提供可能,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改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
2.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減少教師的重復工作量。
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很多專業(yè)內容多,時間緊,教師既要把課講完、講透,又要保證教學效果,不少教師還有科研工作和其他任務,工作量較大。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大大縮短了教師板書、畫圖的時間,增加了課堂的教學容量,而且運用多媒體技術,很容易將一些抽象、復雜的內容變得直觀易懂,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進而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3.拓展教學的時空界限,便于資源的共享和傳遞。
得益于多媒體軟硬件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的普及,以各類媒體媒介、教學軟件文件為載體的教學資料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共享和傳播。教師可以將課程的課件等資料共享在教學網站上,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主動搜索自己所需的資料進行自學或復習,這樣就使得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教室,從而具有更大的彈性,滿足更多的需求。
二、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但在教學實踐中,也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過于崇拜多媒體技術,忽視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技巧,實際教學教果差。
在多媒體教學時,一些教師過于推崇技術的使用,追求課件形式上的吸引力,色彩絢爛,動畫繁多,授課時學生更多地被形式吸引,往往忽視真正的內容;一些教師認為多媒體無所不包,傳統(tǒng)的方式一概不用,不寫書本教案,不用粉筆黑板,不管課程內容,全部都使用多媒體教學,制作的課件往往“課本搬家”、“板書搬家”、“影片搬家”,使得學生一節(jié)課就忙于作筆記,分不清主次重點;另一些教師害怕操作失誤,就讓計算機教師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順序“播放”下去,這樣的課只是“流水課”,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缺少課堂的互動和臨時發(fā)揮,而且有的教師常常是整節(jié)課的時間都“躲”在教室一角的操作臺后,學生“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師生之間缺少交流,也沒有情感互動。
2.資料獲取容易,往往滋生惰性,導致教學個性的泯滅。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不僅與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有關,還往往體現(xiàn)教師的個性與授課風格。然而在現(xiàn)實中,獲取類似的教學資料非常容易,一些教材也附贈相應的課件和多媒體資料,相比之下,教師如果想重新制作課件則需要花費額外的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有些教師就開始投機取巧,按照現(xiàn)有的課件或資料進行教學。這樣固然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因為整個過程缺乏教師的獨立思考,教學往往難以生動,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個性泯滅,教學不再是一門富有激情的藝術,而成了固化雷同的程序。
3.存在禁錮學生思維、學生難以獨立思考的風險。
運用多媒體教學,直觀精煉、信息量大,有助于知識點的掌握,但從高等教育的引導創(chuàng)新思維、啟迪智慧的特點而言,多媒體教學卻不理想:在用多媒體教學時,大容量的課堂信息縮短了學生思考消化的時間;而過多的直觀表達,實際上限制了學生推理想象的空間;以固定的課件進行教學,只不過更強化了教師的主體性和學生的被動性,更加深了課堂的封閉性,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多媒體教學中的文本,也往往已經過了教師的一層思考和篩選,學生得到的也是被“消化”過了的文本,其中大部分的營養(yǎng)已被教師加工成了濃縮的營養(yǎng)品,這實際上是代替學生思考,剝奪學生思考權利的表現(xiàn)。
三、多媒體教學應把握的原則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是一個進步,不過人們在對待它時應當更加理性,不宜盲目推崇,有的高校在教學評價時,片面強調運用多媒體教學,對其不足之處往往容易忽視。教學評價,不僅僅應從教師“教”的角度,更多地應從學生“學”的角度考慮,因此,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教師主導的原則。
現(xiàn)代教學模式強調,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作為主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學進程的控制者,同時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向導。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是彌補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而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以輔代主,是舍本逐末的表現(xiàn)。
2.學生中心的原則。
多年來,我國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整個教改沒有很大突破,主要問題在于比較注重內容、手段、方法的改革而忽視教學模式的改革,長期以來,我國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灌輸知識的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接受灌輸?shù)膶ο?。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通過多媒體教學,在教學模式上有所突破是研究多媒體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以學生為中心,建構學習的知識庫、信息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發(fā)現(xiàn),是高等教育應該考慮的問題。
3.手段互補的原則。
引入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然而一些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象征是目前現(xiàn)代教學媒體還無法完全替代的。以板書而言,優(yōu)秀的板書不僅精煉美觀、具有藝術性,而且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和課堂變化需要對板書內容隨時進行調整、修改,讓師生、生生更好地對話、互動?!俺哂兴?,寸有所長”,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既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又要合理使用板書,給學生提供較為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以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式,也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在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教學時空界限等方面有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必須直面存在的問題,在先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使多媒體技術真正起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探索教學規(guī)律,適時、適度地把握好應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冰天.目前我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7,(2).
[2]王紅玲,張軍.多媒體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6,(8).
[3]朱二莉.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J].高職論叢,2007,(3).
本論文為吉首大學教務處教改課題《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教學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