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性學習屬于引進國外的教學理念,對于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潛在智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但要根據(jù)各學習段的實際情況來實施。本文主要從高職英語的教師作用、教材特點、學生專業(yè)三個方面探討高職英語中研究性學習與高職英語教學的契合點。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高職英語教學契合點
雖然研究性學習屬于引進國外的教育理念,但在國內(nèi)的教育界,關于其研究也不少,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關于研究性學習的理論研究,如張肇豐(2000)對研究性學習的產(chǎn)生背景、內(nèi)涵、基本特征、時代意義作了分析;陳志科(2003)對研究性學習所作的研究也有類似的論述;李黎波(2004)專門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原則作了初步的探討。另一類是關于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總結或建議,張興華(2002)從研究性學習的定位、師資等問題進行了有意義的思考;最近專門針對于高職英語的研究性學習的應用也有學者探討,如熊蘇春、談慧娟(2007)就研究性學習的發(fā)展與高職英語教學的應用進行了討論;郭能輝(2007)也作了類似的研究分析。他們對研究性學習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對于研究性學習與高職英語的結合的實際問題還有待探討。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涵與特點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是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對“研究性學習”涵義的界定。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顯而易見,一是實踐性,研究性學習直接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而不是間接從書本上去學習;二是自主性,學生自己主動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題,而不是由老師來規(guī)定;三是探索性,研究是發(fā)現(xiàn)問題以確立專題,調(diào)查研究,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吨改稀氛f明了三種研究性學習組織形式: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學生自己探索新的未知領域,形成自己的獨創(chuàng)見解或新的發(fā)現(xiàn),而不是被動地吸收前人經(jīng)驗知識。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科學合理地應用研究性學習尤為重要,一是可以提高學生英語的水平,二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其本專業(yè)的學習創(chuàng)新。然而,從其概念中也可以看出研究性學習不是沒有教師指導的單獨學習行為,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地學習行為。但研究性學習并不等同于研究性教學,研究性教學是教師指導為主,起主導作用,而研究性學習卻是以學生的積極主動選擇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因此,在實施研究性學習中,就要特別關注教師指導與學生主動學習的結合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要考慮學生的水平,量力而行,具有可操作性。發(fā)現(xiàn)問題是關鍵,解決問題是目的。第三個問題就是研究性學習是否只是從學生生活中與社會生活中選取專題,而課本所學知識就可以不顧,這就是教材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結合問題。學生、教師、教材在研究性學習中都是不可忽視的,必須加以考慮。
二、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
(一)英語基礎普遍薄弱
高職學生主要來自于高中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和“三校生”。他們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特別是“公外”的學生,他們當中有的連發(fā)音都不過關,單詞語法更不用說。據(jù)筆者的同學反饋,他在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兼職時期帶的兩個班,一個是廣告設計班,一個是新聞采編班,他們屬于文科,但在作文當中,簡單的語法錯誤、單詞拼寫錯誤卻屢見不鮮。兩個班共70余人,女生占70%,但成績比較好的也就10來個。另外,也有江西工業(yè)職業(yè)學院的老師反映,她所教的兩個班,機電一班和二班,更是如此,共109人,成績稍微好些的也就是15個左右,他們屬于理科,一個班全部是男生,另一個班除了兩個女生外也全是男生。還有,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差較大,成績較好的有80多分,而成績差的竟然只有10到20分。這種情況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職業(yè)院校。
(二)英語學習動機不足
高職英語的學生因為本來英語基礎就比較差,他們當中80%表示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或興趣,還有一部分學生想認真學習英語,但由于方法不當或缺乏耐心最后還是選擇了放棄。另外,有一部分學生視公共高職英語為副科,不是他們的專業(yè),也就沒認識到高職英語的重要性,學習英語是出于無奈??偠灾呗殞W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嚴重不足,從而導致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普通較低。當然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使學生的動機不足,那就是高職英語教師的水平與教學方法問題,各個職業(yè)院校為降低教學成本,外聘部分兼職英語教師來擔任公共英語教師,而職業(yè)院校對于兼職教師的管理不夠完善,基本屬于放任的狀態(tài)。
因此,教師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必須充分考慮高職學生原有薄弱的基礎,以及英語學習不足的動機情況。提高對高職英語的重視程度,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其積極性,由易而難,循序漸進,教與學有機結合才能使研究性學習行之有效。此外,雖然研究性學習專題直接來源于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但也離不開一套適合高職學生的英語教材,必須以教材為依托,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擴展,因此,對于教材的特點的分析頗有必要。
三、研究性學習與高職英語教學的契合點
以上分析了各高職院校中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作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需要教師角色的轉變,這就是研究性學習與高職英語教學的第一個契合點,即學與教的契合點。筆者根據(jù)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以《當代高職高專英語》為依托,以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廣告設計與新聞采編兩個班為典型,結合學生專業(yè),探討研究性學習與高職英語教學的三個契合點:學與教、間接經(jīng)驗與直接經(jīng)驗、英語學習與學生專業(yè)。
(一)研究性學習與教師作用
目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還是基本上停留在以傳統(tǒng)單向教學為模式、課本單詞語法教學為主體、應試教育為目的,忽視了學生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可由于高職學生不同于中學學生,不存在升學壓力,加之,學生的英語底子普遍比較差,以教師權威與考試來強求學生學習英語行不通。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課堂主導的角色,成為學生的心理的朋友與學習的組織者,把英語學習融入教學當中,為高職英語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民主的氛圍。以第一冊第一單元“College Life”為例,筆者先讓學生暢談大學的生活的一些感受包括一些趣事,把他們心里的想法用英語寫在黑板上,進而讓他們填寫學習英語遇到的困難,分為語音、語法、聽力、口語閱讀、翻譯幾個方面,并以實例來說明學習英語不怕起點低,解除他們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并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弱點來糾正他們的錯誤,真正做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朋友。并且要做學生學習的指導組織者,這包括任務的協(xié)商、活動的指導、學習的協(xié)助。根據(jù)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特點來指導,性格比較開朗的,讓他們自己組織實踐調(diào)查;性格內(nèi)向的,可以適當安排與其他同學合作等。
(二)研究性學習與英語教材
研究性學習強調(diào)直接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題,而作為非英語國家的外語學習,語料主要來源于教材創(chuàng)造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高職英語的研究性學習要以適合學生水平的教材為語言知識為載體,在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進而開展專題性的研究性學習,而不是脫離教材。如圍繞《當代英語》中“College Life”這個主題,在講解關于大學生活的詞匯、語法、篇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各種有關的實踐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及能力水平采取個人、小組、個人與集體結合的方式,并靈活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及專業(yè)特色。如果學生的英語水平較好,就可以設想給國外一個朋友寫一封有關大學生活體驗的英文信;如果學生社會活動能力較強,就可以設計調(diào)查問卷,考查大學生普遍的心理狀況,然后寫一份英語的大學生生活問題報告,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還可以讓幾個班一起舉辦有關大學生活的演講比賽,老師做評委等。
(三)研究性學習與學生專業(yè)
開展高職英語的研究性學習,教師既要看到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差的狀況,也要看到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要善于充分利用這些優(yōu)勢及特色。作為“公外”的高職生都有自己的專業(yè),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他們的強項與重點,英語的學習被他們看成是“副科”,不是學習精力的投向范圍。若能把高職英語研究性學習與學生的專業(yè)靈活結合,不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促進其本專業(yè)的學習。例如,圍繞“College Life”這個主題,在新聞采編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模擬記者進行課外采訪,而后進行文字編輯,制作板報,他們可以自愿組成幾個小組,進行評比,老師當英語顧問;在廣告設計班,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為學校設計一副宣傳大學校園生活的廣告,既可以自己個人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但必須有英語的說明,既可以是在廣告上,也可以是展出時講解,教師提供英語幫助;在評比時可以請學校的專業(yè)教師參加。這樣的英語研究性學習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四、結語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必須充分考慮學生、教師、教材在其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既看到學生薄弱的英語基礎,又要充分發(fā)現(xiàn)和利用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及專業(yè)特色;教師既是學生英語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的組織者和顧問;學校在鼓勵學生從事社會生活實踐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英語教材的選用。總之,高職英語研究性學習應該處理好三個契合點的關系:學與教、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語言學習與學生專業(yè),更好地為生產(chǎn)、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肇豐.試論研究性學習[J].課程教材教法,2000,(6).
[2]陳志科.研究性學習研究概觀[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5).
[3]郭能輝.研究性學習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論壇,2007,(7).
[4]熊蘇春,談慧娟.研究性學習的發(fā)展及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7,(4).
[5]李黎波.研究性學習評價原則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23).
[6]張興華.關于研究性學習實效性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2,(2).
[7]張英.淺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63).
[8]許珂.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英語教材選用分析與對比[J].論文天下論文網(wǎng),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