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類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學習方式,是人類吸收文化財富、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豐富知識、發(fā)展智力、陶治情操、造就品格?!墩Z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diào)學生閱讀量的積累,在低年級學段就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還要求學生喜歡閱讀,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使他們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目前小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的興趣,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數(shù)量和年齡特征等諸多原因,更是談不上有意識地進行課外閱讀。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積極地、正確地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必須加強科學的指導和實踐。我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嘗試。
一、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指導課外閱讀同樣應從興趣開始,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外閱讀中去,才能把課外閱讀當作他們的一種享受、一種休閑,從而保持旺盛的閱讀熱情,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故事引趣——感受書的神奇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yǎng)他們從小就愛看書,老師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會或者每周的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并茂的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師要有計劃的堅持每天講一個小故事,這樣耳濡目染,學生就會覺得書是那樣的神奇,慢慢的也會覺得書里有很多故事在等著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種學習課外閱讀的方法之一。
2. 留疑激趣——調(diào)動讀書的欲望
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想讀書的沖動,例如我給學生講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說: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還怕貓,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這時我說,想不想知道結果呢?學生紛紛要我講,我卻故作神秘的說,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這時老師可以發(fā)給他們拼音版的故事閱讀,此時孩子們可津津有味的讀得可起勁兒了。
3. 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
當學生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樣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強。 《格林童話》是我給孩子們講得最多的,童話故事能給 低年級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讓他們在動人的故事中獲得美與丑,是與非的學習。記得我講《貓和老鼠》時,學生演三次貓偷吃豬油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孩子們演得惟妙惟肖,最后連好朋友老鼠也沒逃脫它的嘴,在一陣陣笑聲中孩子們快樂極了,也嘗到了書籍帶給他們的歡樂。
4. 開展比賽——激發(fā)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爭強好勝,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故在低年級開展比賽活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故事會——在班級舉行講故事活動,要求學生把課外閱讀中看到的童話、寓言、故事等講給其他同學聽。故事會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要想講好故事,就必須去找恰當?shù)牟牧?,而且要進行選擇,這就需要他們用心地閱讀大量的童話、寓言和故事。
朗誦會——朗誦包括朗讀和背誦,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普通話,提高朗讀能力,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詩歌等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推薦閱讀短小的詩歌和散文,以背誦為主。
詞語接龍——這是一項很有趣的活動,它可以檢查學生的詞語積累情況,從另一個側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讀書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學中發(fā)動一切力量,利用低年級兒童強烈的從眾心理,幫助他們盡快駛向讀書的軌道,首先應該創(chuàng)設讀書的大環(huán)境:一是充分發(fā)揮學校閱覽室以及班級圖書角的作用,不斷更新圖書,張貼有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二是教師要以身示范,與生同讀。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其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弊鳛榻處熚覀兪紫葢摬┯[群書,發(fā)揮教師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要讓學生背誦的古詩,自己首先能夠倒背如流;三是讀書給學生聽,由于低年級孩子的識字量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而且,讓他們讀書很容易疲倦,因此應該提倡教師讀書給學生聽,這樣做,不僅可以延續(xù)學生的有意注意的時間,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fā)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自覺自愿的去閱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教材,在第一冊的第四主題單元“家”中,安排了這樣一項實踐活動:“我家有個好習慣,晚上,爸爸、媽媽常為我念故事書。現(xiàn)在我認識一些字了,自己也能跟著讀。全家人一起讀書的時候,我覺得特別愉快?!蔽乙源舜螌嵺`活動為契機,號召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家庭讀書環(huán)境,做到為孩子選擇一些可讀性強的書;每天陪孩子讀一會兒書;每晚為孩子講一個名人小故事。這樣,將家庭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為學生建立起了一個優(yōu)良的閱讀氛圍,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提供優(yōu)秀的閱讀篇目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钡湍昙壍暮⒆釉谌雽W之后,語言能力得到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已經(jīng)具備把自己聽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此時,他們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對于課本以外的讀物很感興趣,若有充足的讀物供他們閱讀,將能培養(yǎng)他們愛讀書的習慣。
(1)根據(jù)年齡特點和興趣推薦書籍,低年級的學生比較適合童話故事、民間故事以及一些圖文并茂的卡通、漫畫,如《安徒生童話》《多啦a夢》以及《藍貓?zhí)詺馊枴返劝莞鞣矫嬷R的注音讀物。
(2)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要求推薦膾炙人口的小文章,例如教學夏天單元內(nèi)容時,推薦學生讀《日有所誦》中關于夏天的詩歌《蜻蜓》《螢火蟲》《樹葉不讓說》《小螳螂》,以此來作為課文補充,豐富學生的積累。
(3)古詩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朗朗上口,深受小學生的喜愛。而且,小學生從小誦讀古詩,不僅有利于發(fā)展語言,提高智力,還能陶冶情操,培養(yǎng)文學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為此我每周帶領學生背誦一首古詩,現(xiàn)在學生的古詩量大大增加,老師在學生面前甚至都有“地位不保”的危險。
讀共分三個層次:先進行古詩的美讀和背誦;接下來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欣賞古詩;最后,進行為古詩配插圖或古詩表演等活動,這樣有機地將閱讀教學與藝術教學相結合,二者相得益彰。
(4)《弟子規(guī)》也堪稱我們國家文化底蘊中的瑰寶。每天晨讀我都帶領學生誦讀。雖說是古文,但簡短易讀,也許解釋時學生也未必理解,但是學生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會慢慢領會,而且銘記于心,使之終生受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現(xiàn)在一二年級小學生正是兒童想象力發(fā)展的頂峰時期,求知欲非常旺盛,對于課本以外的讀物很感興趣。這時候,教師如果能夠進行有效的指導,就能使學生終生受益。
總之,在閱讀這塊有待開發(fā)的神圣領地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積累和摸索,讓我們把人類精神上的食糧帶給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都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樂趣,更找到課外閱讀的鑰匙,那就從低年級孩子訓練開始吧,有了良好的開端,一定會帶來喜人果實的。
(樂清市南岳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