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就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數(shù)學教學中,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重視實踐活動和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生;數(shù)學;主體作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最近幾年,我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在數(shù)學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調動學生主體的學習動機
在影響學習效果的許許多多變量中,學習動機是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學習活動的催化劑,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實際教學中,我常常向學生介紹數(shù)學發(fā)展史、數(shù)學家故事、趣味數(shù)學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在講解“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邊”時,我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實際應用的例子?”通過問題的引導啟發(fā),喚起學生心理上的學習動機,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我經常用的方法還有:①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②提出問題,設置懸念;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④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堅持做到這些,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讓學生主體參與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并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地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種感官的作用,通過感性材料的豐富積累,學生才會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才能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我在實踐中的做法如下:
1 讓學生多觀察。數(shù)學雖不同于一些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能讓學生直接觀察實驗情況,得出結論。但數(shù)學概念的概括抽象、數(shù)學公式的發(fā)現(xiàn)推導、數(shù)學題目的解答論證,都可以讓學生多觀察。
2 讓學生多思考,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抽象、公式的推導與概括,題目解答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lián)系與結構等,都須讓學生多思考。
3 讓學生多討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質疑和設問可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可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4 讓學生多動手,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時,我先提出一個實際問題,然后指導學生動手畫圖實驗:分別剪兩個有“兩邊夾一角”、“兩角夾一邊”、“三邊對應相等”的三角形,通過比較,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出判定方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不經意中學到了知識。
此外,教學中讓學生多練習、多提問、多板演等都可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為學生主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首先,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潛能的釋放,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兩點做起:
①與學生平等相處,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生動有趣等一系列行為換取學生心目中的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學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
②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張揚個性,教師要善于組織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以便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發(fā)表見解的機會,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群體學習氛圍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fā),既促進了思維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又挖掘出學生主體的學習潛能。
四、重視學習方法對學生主體的作用
在教學中,通過方法指導,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和學習技能,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tǒng)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學生”這個主體,要盡可能地使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即通過設計適當?shù)慕虒W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五、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主體作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的氛圍中,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從而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新理念。
總之,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