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作者結合數(shù)年來的一線教學工作經(jīng)驗,同時參閱大量聲樂文獻,并結合教學實踐,不斷地思考,反復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并針對聲樂訓練提出了幾點容易被教師和學生忽略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 聲樂教學 問題 解決辦法
聲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快速地建立科學發(fā)聲狀態(tài),并熟練運用到歌唱中去,唱出適合自己風格的作品,早出好成績,一直是聲樂教師不斷探索、努力的方向。我國的聲樂教學是一項正在發(fā)展的新學科,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
一、聲樂教學第一要把好學生關。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中的兩大主體,缺一不可。就學生而言,主觀上學生熱愛歌唱事業(yè),愿意為歌唱事業(yè)付出艱辛的勞動,客觀上具備較好的身體外形,動聽的嗓音,良好的音準、節(jié)奏,較強的表現(xiàn)欲望,以及對聲音的領悟能力等因素。
具體要特別注意下面兩點:
1.音樂素養(yǎng)
學習聲樂首先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即人在音樂方面敏銳的聽覺、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良好的音樂感覺,也就是常說的音準、節(jié)奏感。一個人音樂素質(zhì)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和培養(yǎng)。因此聲樂教師一定要辯證地觀察學生,既要重視其先天條件,又要充分考慮到后天的影響和培養(yǎng),給每一個愛好聲樂的學生一個學習深造的機會。
2.嗓音條件
理論上講,凡是會說話的人都有嗓子,有嗓子就具備發(fā)聲歌唱的條件。每個人的發(fā)聲器官都有歌唱的功能,再加上一定的音樂素質(zhì)就可以唱歌。但對于專業(yè)歌唱演員的培養(yǎng),我們要把握好分寸,一定要選出天然的好嗓子,或具有潛力,可培養(yǎng)的嗓音條件的學生,作為聲樂訓練的對象,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聲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發(fā)聲的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聲理念。
在聲樂教學中,我們努力訓練追求的“聲音”效果,看不見,也摸不著,只是依靠我們的聽覺去感覺并作出判斷,包括歌唱呼吸訓練中,同樣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氣息發(fā)生在我們身體內(nèi)部,如何去控制,并且運用到歌唱中去,這個問題常常會使初學者感到困惑。事實證明聲音、氣息的控制要依靠我們的大腦,也即思維。在教學中想做到什么,首先要看自己想到了沒有,只有意識到,才能做到。今天也許不能做到,明天也許還是不能做到,這是因為歌唱中控制氣息的肌肉不是隨意調(diào)動的肌肉,往往不能想到就做到,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聲樂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的一句話,學生要通過很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做到,但只要我們一直不斷地去想、去努力,不久我們就能夠隨心所欲地控制氣息和聲音。
比如在聲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歌唱中達到下巴放松,打開喉嚨歌唱的科學方法,我常常告訴學生感覺自己的嘴長在胸前,即第二顆扣子的地方,感覺聲音從這里起。事實上嘴巴不會長在這里,聲音也不會從這里發(fā)出,但實際訓練中引導學生運用這樣的感覺去歌唱,會使學生下巴放松、喉結擺放自然、氣息運用得當,有利于歌唱狀態(tài)的建立。
三、啟發(fā)式感覺教學。
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在教學中所運用的就是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所謂啟發(fā)教學,就是將我們?nèi)粘I钪心茏龅降囊恍﹦幼骱透杏X用于歌唱訓練之中,通過對這些感覺的感受來體會科學的發(fā)聲狀態(tài),達到聲樂訓練的效果。
我在聲樂訓練中,避免給初學聲樂的學生太多的理論概念,如:“打開喉嚨”“面罩共鳴”等專業(yè)術語,而是首先啟發(fā)學生從生活中的感覺尋找歌唱的感覺。如最開始的胸腔式呼氣。我首先從理論上講解相關的理論,讓學生有一個宏觀的概念。在實際訓練中,我讓學生從“聞花式吸氣”、“嚇一跳”、“長跑后氣喘噓噓”等日常生活的動作來尋找吸氣時肩膀、胸口放松,腰圍膨脹的感覺,從而達到正確的吸氣狀態(tài)。
四、初級聲樂訓練中吸氣的機械練習和起唱時的吸氣要區(qū)別對待。
初學者在練習吸氣動作的機械練習中,包括嘟嚕練習,教師要著重強調(diào)氣息訓練的要領,要求其肩膀放松,胸腔自然擴張,腰圍膨脹。但是在歌曲演唱中,起唱前的吸氣要求學生下意識地起唱,不要故意吸氣,這樣學生在起唱前氣吸得深,狀態(tài)也就很松弛。如果引導學生起唱前做吸氣動作反而使學生氣吸很淺,起唱狀態(tài)就會很僵硬,不利于歌唱。
五、聲樂訓練中的“數(shù)學公式”。
在日常的教學中,尤其是初學者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老師訓練過的歌曲,演唱起來得心應手,反之,如果碰到一首陌生的歌曲,就不知從哪里下手,歌唱水平也會一落千丈。我在教學中給學生講基本的發(fā)聲就是運用了“數(shù)學公式”。從發(fā)聲的角度講,不論任何歌曲、任何字音、任何高度音高,在發(fā)音上只有一種方法,即高位置、深呼吸用氣、喉結擺放穩(wěn)定、口腔打開。在碰到一首新歌的時候,不要害怕,要從容面對,以不變應萬變,這樣無論什么樣的字音、什么樣的音高,我基本的發(fā)聲狀態(tài)只有一種,把不同的音和字像數(shù)學公式一樣代入基本的發(fā)聲狀態(tài)中,這樣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六、聲樂教學中教師的大局觀點和全局觀點。
1.教學中的大局觀點
在聲樂教學中,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要抓主要矛盾,而不是面面俱到。講的問題太多,會讓學生有一種挫敗感,長期以往他們就會失去自信,久而久之喪失歌唱的欲望。對于一個初學者而言,他存在的問題往往不是哪一方面的問題,而是很多方面都有問題。比如氣吸淺、不會用氣、口腔打不開、歌唱外置很低,等等。這個時候有經(jīng)驗的教師就會從中找出一個很主要的問題,即用大聲呼呼的感覺去尋找用氣的感覺。對于初學者而言,只要能掌握用氣這些要點,至于氣淺、歌唱位置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步掌握。
2.教學中的全局觀點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聲樂教師往往是學生碰到一個問題,就打斷學生的歌唱,停下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一來歌唱得支離破碎,被分解得面目全非。我在教學中一直要求學生在練聲之后,首先把作品從頭到尾唱一遍,中間出現(xiàn)任何問題都不許停。這樣做是有益處的,其一,整首演唱作品有利于增加學生對氣息的控制能力和耐力,有利于演唱功夫的積累;其二,整首演唱作品,教師和學生會對整個作品有一個整體的觀點,有利于更好地表達作品,抒發(fā)感情。
總之,聲樂教學任重而道遠,聲樂教師要不斷思考、探索、與時俱進,從教學實踐出發(fā),在教學中尋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提高教學的便捷之路,為我國聲樂教育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世光.音樂創(chuàng)作.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2008年5期.
[2]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4月
[3]胡鐘剛,張友剛.聲樂實用基礎教程.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4]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組編.聲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