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為例,對詩歌鑒賞課應如何進行教學設計作了探討。
關鍵詞: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詩歌鑒賞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把教材所呈現(xiàn)的知識加以選擇重組,使之在學生心中生長構建的預設方案。優(yōu)秀的詩歌鑒賞教學設計不僅呈現(xiàn)了知識,更構建了學習的空間,讓學生進入對詩歌美的享受,獲得人生的發(fā)展與情感的升華。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評講練習,正好講到一首宋詞,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首詞靈動而優(yōu)美,縹緲而淡遠,宛如一幅傳統(tǒng)的潑墨山水畫,讀來清新淡雅,我個人十分喜歡。然而一節(jié)課的評講賞析后,學生茫然的反映讓我大為失望,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提問1:請學生看題目“送鮑浩然之浙東”,找關鍵詞。
學生答:“送”(“浙東”沒有找出來)。
提問2:上片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只有寥寥的幾個學生輕輕地答道:“比喻”(沒有一個學生能看出“一語雙關”)
提問3:這種修辭手法在上片一共出現(xiàn)幾處?
多數(shù)同學答兩處,只有少數(shù)同學答三處。
提問4:你覺得上片寫得美嗎?可以抓住你最喜歡的句子做一下賞析嗎?
學生甲:“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表達了詩人的傷感情緒。
學生乙:“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運用比喻的修辭,更讓人覺得悲傷。
學生丙:“眉眼盈盈處”運用疊詞,讀來朗朗上口。
原本以為鑒賞一首優(yōu)美的詩詞,就如同聽一曲美妙的音樂,品一茗清幽香茶,定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然而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機械、呆板、空洞,完全是為了答題而答題,根本就沒有激發(fā)起學生對詩歌美的享受。這種“審美疲勞”讓我深感憂慮,我對詩歌鑒賞的教學設計也許存在著誤區(qū)。
詩歌鑒賞應該怎么教?我深深地反思,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三讀詩歌,整體把握
誦讀,既是文本解讀的重要手段,又是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內容。誦讀不是可有可無的,更不是隨心所欲的。詩歌鑒賞更應該充分挖掘誦讀的價值,不僅要讀,而且要反復讀。我在教學設計中就漏了誦讀這一步驟。學生還沒有讀懂、讀透,就直接回答問題,自然是答不出來的,更別提對美的享受了。
鑒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可分三次誦讀。第一遍粗讀,初步理解詩歌的大致內容,把握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體會詩歌的陰韻之美;第二遍精讀,要讀懂詩歌的意象,比如“眼波橫”、“眉峰聚”、“盈盈處”等,還要讀懂詩歌的表現(xiàn)技巧,以及詩歌是怎樣來表現(xiàn)情感的;第三遍悟讀,要讀出詩中戀戀不舍的離愁別緒,要聲情并茂,自然流露。第一遍可讓學生大聲齊讀,第二遍可讓學生邊思邊讀,第三遍可讓學生自由吟詠。
三讀詩歌,引導學生進入中國傳統(tǒng)詩詞優(yōu)雅含蓄的藝術境界中,營造鑒賞的美學氛圍。
二、三拆詩歌,于細微處見真情
三讀詩歌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音韻之美的體悟,但鑒賞還必須從“拆”入手。
有人說,把一首完整的詞拆得七零八落,會破壞詩歌的完美性。然而在強大的高考壓力下,不讓學生學會拆詩歌又何來鑒賞,又怎么做題目?
怎么拆?主要分以下三步。
(一)“拆”詩題
標題之于詩歌,如同眼睛之于人。要了解一個人,不可不看他的眼睛,要讀一首詩,不可不讀它的標題。讀題可幫助我們了解詩歌表達的旨趣,詩歌蘊涵的情感。
拆題目就是運用題目與文本的關系,抓題目中的關鍵詞。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題目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送”,二是“浙東”?!八汀笨梢娺@是一首送別詞,詩人王觀送別友人鮑浩然。既然是送別,蘊涵的感情往往是戀戀不舍的?!罢銝|”表明友人鮑浩然所去之地是一個山水明麗的江南勝地,這對理解詩中山水之貌的描寫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住這兩個關鍵詞,就可以理解詩歌的層次脈絡,為鑒賞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拆”關鍵句
關鍵句是詩歌中制約學生理解的關鍵性語句,對關鍵句不僅要能翻譯,理解其大意,還要體會其背后的情感,以及用怎樣的技巧來表達這種情感。對關鍵句認知上的疑問與沖突,可以推動對詩歌的深入理解。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讀來淺白平滑,找出關鍵句就能體會到這首詞的妙處。教這首詞可以抓上片的“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眼波橫”是指橫在眼里的淚波,“眉峰聚”是指緊鎖在一起的愁眉。所以此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水比作淚眼橫流,把山比作愁眉緊鎖。表面寫山水之貌,實則暗示了對友人的離別之情,可謂一語雙關,妙哉。學生有了這樣的理解和體驗,再來品讀這一聯(lián),就能體會出詩歌優(yōu)美的藝術境界了。
(三)“拆”字詞
品讀詩歌就象剝洋蔥,一層一層剝開,方能體會真味,有時深入解讀某個字詞,可以加深對整首詞的理解?!懊佳塾帯保恕坝帯本烤故悄睦锬??“盈”乃滿之意,眉眼里滿滿的是什么呢?是淚。“眉眼盈盈處”即是指淚光盈盈的地方,可見當時不僅詩人因友人離別而傷感流涕,其實友人鮑浩然也已是淚眼婆娑,雙方含淚的情態(tài),更顯當時離別之苦。字詞是詩歌教學中的關鍵,往往蘊藏著豐富的教學契機,鑒賞詩歌一定要學會拆字詞。
三、舉一反三,探索歸納
課堂上鑒賞一首詩詞并不難,難的是課后的探索歸納。很多學生認為一節(jié)課結束了,對一首詩詞的鑒賞也就結束了,學習任務也就結束了。然而這樣的學生往往是很難把握詩詞鑒賞的關鍵點的。學習詩歌鑒賞不能只憑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學生要在課后自己歸納總結詩詞鑒賞的方法。比如:(1)看題目抓內容,(2)看關鍵句品感情,(3)看字詞抓表達手法。在具體解答題目的時候要注意解答思路,以及答案的層次感,可用公式歸納為:表達內容+表達技巧+表達作用。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題目都要按這個步驟來,還得根據(jù)特定的題目而定。只有課后不斷地歸納,才能舉一反三。
詩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粹,有著悠久的歷史,有如水般靈動,有如山般壯闊,希望每一堂詩歌鑒賞課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