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生,稻株各個部位都可受害。但危害性最重的是穗頸瘟和枝梗瘟,嚴重時可造成絕產。
一般施氮肥重的地塊發(fā)病重,增施磷、鉀肥有利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減輕危害。長期灌深水、冷水和土壤缺氧均有利發(fā)病。溫濕度對發(fā)病影響大,當氣溫在20~30℃、田間濕度達90%以上、植株體表面保持6~10個小時的水膜時,容易發(fā)??;當溫度大于32℃或小于15℃時,病害受到抑制。北方稻區(qū)在水稻抽穗期,如遇氣溫20℃以下兼有降雨的天氣,則易流行穗頸瘟。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選用抗病品種,及時處理病谷、病草以減少菌源,栽培控制和化學藥劑防治等。
藥劑防治苗瘟一般以種子處理為主,藥劑有2.5%或10%的適樂時、25%的施??恕?0%的強氯精、10%的浸種靈等,浸種后要充分洗凈再催芽。大田藥劑防治以適時噴藥保護為主,一般在移栽時,用25%的阿米西達懸浮劑、30%的克瘟散乳油、2%的加收米液劑、40%的富士一號乳油、75%的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或25%的施保克乳油等,可有效地抑制葉瘟的發(fā)病。
防治穗頸瘟和枝梗瘟應在破口始期和齊穗期各用藥一次,以40%的富士一號乳油、75%的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為最佳。對生長嫩綠、肥多貪青的田塊,在灌漿時再用藥一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特別要指出的是,防治穗頸瘟和枝梗瘟時一定要注意防治方法。晴天打藥,一般應選擇在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兌水量必須充足,以確保藥液能在葉片上保持一定的吸收時間;用富士一號乳油時,有條件的地方可加適量米醋(每667平方米即1畝用100~150克),以增強防病效果。
在栽培控制上,要施足基肥,根據苗情分期分次追肥,避免過量、過遲施用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水分管理要濕、干間歇進行,以少灌勤灌、干干濕濕為主。分蘗后期適時擱田,促進稻株健壯生長,增強稻株抗病能力。(吉林省通化市種子管理站 任蔚潔 董書玲 郵編:1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