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計劃配種。種公母兔準備配種前,應先檢查患病與否,禁止使用患梅毒、腳掌炎、乳房炎、傳染性鼻炎或換毛的公母兔交配。另外,種兔年齡不宜過老或過于年輕,更不能使用弱兔。公母種兔雙方血緣要分清,杜絕近親繁殖。應選用個體大、生長快、性欲強的作父本,選用母性好、泌乳量高的作母本,這樣父母優(yōu)點可得以發(fā)揮和積累。母兔以每年繁殖5~6胎為宜,不提倡頻繁血配,因為這樣做對母兔體質損害很大,反而會造成仔兔成活率低。
2.確保懷孕期營養(yǎng)充足。母兔懷孕前期1~20天,飼料在原來供給基礎上應增加1/3~1/2,而懷孕后期的10天應自由采食。飼料配合要求全價,粗蛋白在16%、鈣在0.1%、磷在0.3%、食鹽在0.5%,粗纖維應在12%左右。
3.細心護理仔兔。養(yǎng)殖戶應密切注意及看護臨床母兔,避免母兔產下的仔兔被籠底板夾縫卡死或凍死的現(xiàn)象發(fā)生。剛產下的仔兔,最好用37℃溫水加少量碘酊兌成浴液,用拇指和食指輕提仔兔頭部將其身體部分放置溫水中盤浴,然后擦干水再放在一只紙箱里,添加一些木屑和兔毛保暖。
4.讓仔兔吃到初乳。仔兔應在產后2小時內吃乳,讓仔兔從初乳中獲得免疫力和產生抗體。
5.做好母兔的催乳。母兔的泌乳量多少、奶汁濃與稀,直接影響仔兔的發(fā)育。因此,在日糧中要勤加多汁青綠飼料,如紅薯藤、苦荬菜、豆芽等均有催乳作用。也可在精料中添加熟黃豆30粒,每天2次。飼料供應要充足,飲水中加放少量食鹽,以保持母兔新陳代謝所需。實踐證明,飲水量與泌乳量成正比。如發(fā)現(xiàn)缺乳者,用王不留行20克煲黑豆200克逐次添加給母兔,可產生大量乳汁。
6.讓仔兔早開食,給仔兔早補料。仔兔在出生18天后逐漸開食??捎眯迈r紅薯葉放一些奶粉讓其啃咬,精料中加少量糖水拌勻,使飼料膨化,有助于仔兔消化吸收。同時飼料中投入抗球蟲藥物,如抗球靈、氯苯胍等。預防腹瀉發(fā)生,可用金霉素、氟哌酸拌料。補料期間以少食多餐為原則,每天4餐以上。同時仔兔20日齡后改為每天喂奶1次,讓仔兔逐漸過渡,飼料做到定時、定量,避免仔兔貪食造成消化不良。
7.做到適時斷奶。仔兔最佳斷奶日齡在30~35日,應視仔兔強弱而定。斷奶時如果是母子混養(yǎng)的,應先離母2天后再轉移仔兔,避免因環(huán)境的變換造成應激反應,減少疫病發(fā)生。筆者主張母子分開飼養(yǎng),這樣既有利于母兔休息養(yǎng)膘,又有利于仔兔獨立,減少母子混養(yǎng)中母兔精力消耗過大,仔兔易患病和母子爭料食的現(xiàn)象發(fā)生,從而大大提高仔兔成活率。
8.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危害仔兔、幼兔的主要疾病有兔瘟、巴氏桿菌病、魏氏梭桿菌病及大腸桿菌病等。應在仔兔斷奶后5天皮下注射或肌注巴瘟魏三聯(lián)苗1毫升,也可分開注射,1周后再皮下注射大腸桿菌疫苗1.5毫升。(廣西 周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