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豐富的農作物廢棄物,如玉米秸、玉米芯、棉籽殼以及畜禽糞便如牛糞、馬糞、雞糞等生產高蛋白食用菌,可實現農業(yè)資源的可持續(xù)循環(huán)利用?,F將利用農業(yè)廢棄物栽培杏鮑菇、雙孢菇高效配套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菌種生產技術。采用食用菌菌種常規(guī)生產技術進行母種、原種、栽培種生產。
2.培養(yǎng)料選用。選用沒有淋雨和霉變的玉米秸、玉米芯、棉籽殼、麥秸,選用干燥的牛糞、馬糞、雞糞,使用前進行堆積發(fā)酵。杏鮑菇栽培配方:玉米芯40~60份、棉籽殼40~60份、麩皮15份,餅肥7份,糖1份、磷肥1份、尿素0.3份、石膏1份、水150份,pH值7;玉米秸40~60份、棉籽殼40~60份、麩皮15份、餅肥7份、糖1份、磷肥1份、尿素0.3份、石膏1份、水160份,pH值7。雙孢菇栽培配方:牛糞55份、麥秸40份、菜籽餅3份、石膏1份、磷肥1份、水160份。
3.培養(yǎng)料處理、播種。杏鮑菇采用袋裝熟料栽培,選用規(guī)格為16厘米×28厘米或17厘米×60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裝料后在1.5兆帕壓力下保持2.5~3小時,或在100℃下保持12小時,一頭接種或打穴接種,接種后的接種袋放置在潔凈的培養(yǎng)室,于23~25℃下避光發(fā)菌。雙孢菇采用二次發(fā)酵料栽培,具體方法為一次發(fā)酵15天左右,培養(yǎng)料進入菇房后再進行發(fā)酵7~10天,接種采用混播或穴播方法。
4.科學調控生長環(huán)境。(1)栽培設施。日光溫室、半地下冬暖式大棚、專業(yè)菇房、簡易工廠化菇房均可作為栽培設施。為提高菇棚空間利用率,棚內可搭架進行層架式栽培。(2)出菇前管理。杏鮑菇菌袋發(fā)滿菌7~10天后將塑料繩解開,將袋口輕輕上提,待出現原基后再將袋口稍稍擴展,打穴接種的將接種口處打開即可,原基形成過密要適當疏蕾??刂乒椒績葴囟仍?0~15℃,刺激原基形成。雙孢菇菌絲生長至料厚2/3時或基本長透時開始覆土,覆土原料選用草木灰土。(3)出菇期管理。杏鮑菇原基形成后,保持棚內或菇房內溫度在15~18℃,控制空氣相對濕度在85%,隨著子實體生長發(fā)育將空氣相對濕度提高至90%,采收前1~2天,降低空氣相對濕度在85%,出菇期間光照強度在500~1000勒克斯,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0.1%以下。隨著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菇房要加大通風量。雙孢菇覆土后,棚內或菇房內濕度控制在85%~90%,出菇期間需要避光,菇房要經常通風,控制二氧化碳濃度在0.1%以下。(山東省汶上縣蔬菜技術推廣站 張之印 信恒杰 郭延習 郵編:2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