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指學生在外語學習中需要用外語進行表達時產(chǎn)生的恐懼和不安的心理,被認為是二語習得中最妨礙學習過程和最影響學習成績的一個情感變量。Ellis將焦慮分為三種:氣質型焦慮、狀態(tài)型焦慮和情景型焦慮。氣質型焦慮指的是一種更持久性的焦慮傾向,屬于個性的一個方面;狀態(tài)型焦慮是指某一特定時刻對一定情景做出反應時所經(jīng)歷的憂慮,它是氣質型焦慮和情景型焦慮結合的產(chǎn)物;情景型焦慮則是指由一個具體情景或事情(如公開發(fā)言、考試、或課堂參與等)引發(fā)的焦慮。在二語習得研究中得到更多關注的是情景型焦慮。許多學習者在努力學習一門外語并用該語言進行交際時所經(jīng)歷的“語言焦慮”即是一種情景焦慮。
一、造成語言焦慮的因素
Horwitz&cope曾設計了一個外語課堂學習焦慮量表,該量表涉及到二個焦慮源:交際畏懼,考試焦慮和負評價恐懼。交際畏懼指的是個人對于與他人的真實或者預期交際產(chǎn)生的恐懼或者焦慮程度;負評價恐懼是指對他人的評價有恐懼感,對負評價產(chǎn)生沮喪心理以及擔心其他人會對自己做出負評價的預期心理。大量研究顯示:外語學習焦慮所包含的這三個成分與學生的競爭意識、自尊心理相關。學生的競爭天性和自尊意識使學習者喜歡將自己與班上其他同學進行比較,并且非常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及看法,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上不如別人,就很怕在眾人面前因出錯而招致教師的否定利同伴們的笑話。此外,當學習者的學習技能及策略存有缺陷,學習成效不明顯,且過去義經(jīng)歷了太多的失敗時,對其自信產(chǎn)生了較為嚴重的傷害,就會產(chǎn)生考試焦慮。當學習者對自己能力自我評價較低時,就很容易出現(xiàn)較高程度的交際畏懼,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語言焦慮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二語習得研究表明,焦慮影響學習過程的二個階段:輸入、加工、處理和輸出。因為高焦慮地學習者其情感屏障較強,由于高度緊張在學習過程中其認知活動往往趨于停止,反應遲鈍,信息處理過程發(fā)生紊亂,無法全身心地專注于對新語言項目地學習和記憶,對語言的感知不是很敏銳,缺乏一定的效率,不善于使用高效率的策略,思維缺乏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比較貧乏,學習效能一般,往往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但未必能取得滿意的效果,這往往給他們帶來一定的挫敗感,影響對可理解輸入及新知識的吸收。此外,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語言課上的不安會使學生產(chǎn)生防御心理,阻止其對二語學習迅速進步所必要的課堂參與及冒險,學習中往往表現(xiàn)出回避或退縮。由于不愿尋找機會去進行必要且充分的語言操練,不僅無法有效地利用所獲得的輸入,且影響準確流利的語言輸出,使其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嚴重受阻。
三、減輕語言焦慮的相應策略
外語學習不是個簡單的輸入——吸收——輸出地過程,而是一個受學習者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態(tài)影響的復雜任務。在外語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習技能外,更需注意對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要努力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減少焦慮情緒,幫助學生做好心理利知識準備,使學生在進行學習任務之前有安全感、不緊張、充滿自信,以促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發(fā)揮其學習能動性。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呢?
1 建立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為自由交際提供空間。自由交際是一種安全、舒適、寬松、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習者不會感到緊張,也不存在教師的時刻糾錯現(xiàn)象,認知活動最有效。學習者能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平等地參與交際。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水平適度調控學習任務,積極參與到語言交流的操練之中。在自尊心得到保護的情況下,學習者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去表達自己、理解別人上,當學習者所表達的意思被人理解,當所投入的時間和努力換來的是成功時所體驗到的那種愉快感和滿足感,就會增強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自信心,從而消除交際畏懼。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自由,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的環(huán)境。
2 加強學習策略訓練,提高學習效率,消除考試焦慮。學習者之所以害怕考試,是因為其語言水平較低。一般來說,學習好的學生考試焦慮的程度相對較低,考試中會充滿自信。而那些平時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往往對考試產(chǎn)生恐懼,擔心考不好。因此,對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不妨借助學習策略訓練,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并使用適合其具體情況的學習方法。合理調控學習策略,克服學習障礙,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盡快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一旦學習者體驗到使用新策略的成功時,就會樹立自信,降低考試焦慮。
3 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習中的焦慮因素。許多學習者對比較容易的學習任務或語言題目不會產(chǎn)生焦慮,因為對題目有把握,心理不會緊張;而導致焦慮產(chǎn)生的往往是那些學習者不太熟悉、復雜且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就課堂學習而言,任務過于簡單,意味著刺激太少,容易使學生放松戒備,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減少,思維不敏銳,注意力不集中;而任務過于復雜,則意味著刺激過多,超過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承受量,認知可能發(fā)生混亂,產(chǎn)生高度焦慮,使學生回避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一方面應使設計的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和積極參與的欲望,但另一方面應注意“將生的心理負擔降到最低限度,使他們積極參與,敢于發(fā)表觀點,有信心表達。不怕犯錯誤。使學生在寬松、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形成互幫互學的學習風氣”。使用合作目標,減少競爭性目標,使每一位學生既能保持適度的焦慮,又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對所提供的學習任務做出積極的反應;要讓學生在任何一個新領域的第一個經(jīng)驗成為成功的經(jīng)驗,使學習過程成為有趣甚至娛樂的過程。
4 教師要注意評價方式,小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負評價極易導致學生的自我“負驅動”,對學習動機和情感狀態(tài)有著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促使學習者回避學習任務。而一句得體的贊揚則會激發(fā)出學生巨大的學習熱情,甚至對學生產(chǎn)生終生的影響,因為人人都有一種形成自我概念、讓他人認可的需求。因此,在課堂學習和師生交流的過程中,要注重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學習的目的性及其心理活動等,教師要仔細斟酌和正確使用評價方式,切勿刺傷學生的自尊心,要多看學生的長處和所取得的進步,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少一些批評和指責;多一些安慰與啟發(fā),少一些直截了當?shù)墓_糾錯利負評價。同時,還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愉悅的心情和堅定的信心是達成這一目標最重要的內驅力,而這一切首先來自教師的寬容、理解和鼓勵,來自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只有當學生在課堂上感到輕松、沒有恐懼感時,學生才有可能更加主動地積極尋求更多的輸入,也可能更愿意將老師接受為輸入源,有助于學習者獲取更多的知識,促使其產(chǎn)生對學習活動的情感。
總之,情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至少與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外語教學要對學習者“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盡量減少情感過濾,把各種焦慮降到最低點,要堅持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更多的使用互動式教學,營造輕松積極的課堂氣氛,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輸入,增加學生語言接觸和運用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與合作,促使學生在合作式學習環(huán)境中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發(fā)展其交際能力,樹立自信心,在學生心中創(chuàng)造一種積極開放、樂于接受所學語言及其文化的心態(tài)。
(責任編輯 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