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我國民間過端午節(jié)是比較隆重的,慶祝活動也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有以下幾種活動形式:
賽龍舟,這個活動主要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xiāng)中國湖南省岳陽市舉行了首屆國際龍舟節(jié)。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lián)歡活動的多達60萬人,可謂盛況空前?,F(xiàn)在,劃龍舟已先后傳入日本、越南等國。
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小孩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qū)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在端午節(jié),人們還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打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楣,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qū)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