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幽默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長的表現手段進行教學,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情境的教學藝術形式。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巧妙地、適時適度地運用幽默,能讓學生產生積極愉快的感覺,消除緊張和疲勞,在形象的比方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對課堂教學起到催化和促進作用。下面從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視角,分別談談怎樣在導入、新授、練習、小結等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幽默來激活學生的主動學習。
一、在幽默中導入——激活“興奮點”
有效教學的前提是學生的參與,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自主建構和主動生成都成了空話。促進主動參與的內在動機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新知學習的導入階段,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驗,采用幽默風趣的形式,激活學生參與學習的“興奮點”,使學生在最短時間里被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教學“商不變規(guī)律”一課,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出示一張自己的一寸照片,對學生說:“有人想和大家交個朋友,他是誰啊?”學生齊聲說:“陳老師?!苯處熃又鴨枺骸澳銈?yōu)槭裁匆谎劬湍苷J出是陳老師呢?他和站在你們面前的陳老師相比,有什么變化?”學生說:“照片中的陳老師和原來的陳老師很像,只是變小了。”教師追問道:“怎么變的呢?如果拍照時,陳老師的眼睛變小了,嘴巴不變,鼻子還變大了,那照片中的陳老師不是成丑八怪了嗎?”學生哈哈大笑后說道:“各部分都要縮小,不能一個縮小,一個變大,也不能不變。”另一個學生補充道:“各部分要縮小一樣多?!边@個案例以生活原型開篇,從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拍照”侃起。在幽默風趣的師生共聊中,學生興趣盎然,笑聲不斷,學習的“興奮點”被充分激活,并在笑聲中有所感悟。該導入巧妙地滲透了“同時”“縮小”“相同”這些商不變規(guī)律中的關鍵詞,為后面深刻理解本質特征鋪好了臺階,減緩了坡度。
二、在幽默中點撥——激活“內化點”
點撥的“點”是指給學生某種啟發(fā)性指示,“撥”是指為學生撥開學習上的迷霧。學生在學習時遇到一些疑問,產生一些誤解,思維被阻塞等現象是很正常的,此時教師如果巧妙地運用幽默的點撥,幫助學生化解畏難的情緒,掃清學習進程中的障礙,使他們思維通暢、撥云見霧、豁然開朗,進而將所學新知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這種藝術性的及時點撥,就像雪中送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師教學“分數的認識”一課,讓學生說說寫一個分數的順序,一生認為應該先寫分數線,再從下往上寫,但至于為什么要這樣寫,他說不出來。此時,教師幽默地說了一句:“沒有媽哪來的兒子。”教室里頓時哄堂大笑,在笑聲中馬上有學生得到了啟發(fā),說:“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數,先有平均分的份數,才能有所取的份數,所以把平均分的份數叫分母,把所取的份數叫分子,所以要先寫分母再寫分子?!苯處熢u價道:“分析得真好,這不就像先有媽后有兒子嗎?”接著教師趁熱打鐵,繼續(xù)追問道:“世界上有沒有兒子比母親大的?有沒有兒子和母親年齡相等的?”從而形象地得出:兒子比母親小的分數是真分數,兒子比母親大或相等的分數是假分數。通過教師幽默詼諧的點撥,學生內化新知的熱情被激活了,他們對分數的認識更加深刻了,甚至終身難忘!
三、在幽默中糾錯——激活“辨析點”
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是很正常的,關鍵是怎樣有效地引領學生辨析錯誤,通過對錯誤的剖析與糾正,引以為戒。教師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埋怨:這道題目我已經強調過好多次了,但學生總是記不住,還是會錯。仔細分析一下,這里面有學生理解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師在糾錯時給學生留下印象不深刻的原因。如果教師在糾錯時能加點“調料”,運用幽默來激活正誤知識的“辨析點”,讓學生在發(fā)自內心的笑聲中,思想受到啟迪、視界變得敞亮、心靈彼此接納,從而使學生將出錯的教訓深深地印入腦海中,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糾錯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師發(fā)現班里的學生在寫“6、8、9”這些數字時,總是書寫不規(guī)范,經常會出現“6”不出頭,“8”上面寫得很小變成了半截,“9”下面的尾巴很短。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編了一個幽默的小故事,讓學生去辨析:一個小孩在路上遇到一農夫釣魚回來,便問:“叔叔,您今天釣到了幾條魚?”農夫說:“我釣到6條沒頭的,8條半截的,9條沒尾的,你猜是幾條?”(答案:0條)又如,在練習長度單位時,一位教師出了這樣一道題:老師的身高為17( )。一位學生不假思索地搶答:“您的身高為17厘米?!苯處煿室舛紫聛恚哪剡吪膊竭呎f:“我是小人國的嗎?”學生聽了哈哈大笑,在笑聲中加深了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四、在幽默中小結——激活“反思點”
一堂課的小結就如一曲樂章的尾聲,設計得好,就會有擲地有聲、余音繚繞、回味無窮之感。好的結尾能“高潮迭起”,或“畫龍點睛”,或“前后呼應”,或“又入佳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與學習,成為連接課內與課外、連接前后兩節(jié)課的紐帶。如何設計一堂課的小結?它沒有固定的模式,關鍵是要做到簡潔明快、靈活多變、新鮮有趣、耐人尋味,如果在小結中加點“幽默”,能夠使有點疲勞的學生重振精神,愉快地展開學習旅程的回顧與反思,并使他們感受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師教學“軸對稱圖形”,快要下課時,一生舉起雙手,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頓時全堂哄笑。笑聲中,教師機靈一動,說道:“看來下課時間到了,大家有些疲勞需要休息了,這位同學用動作發(fā)出了信號。你們覺得這位同學打哈欠的姿勢美嗎?”學生都說不美,還說他懶洋洋的,沒精神。教師隨即對稱地高舉雙手,又平舉雙手,問道:“老師的這些造型美嗎?為什么?”(讓學生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展開反思)學生說比那位同學的美多了,因為老師的動作是對稱的。教師接著幽默地說:“看來打哈欠的姿勢要做得對稱一點,讓大家得到美的享受?!睂W生又爽朗地笑了。教師又問道:“如果把老師的這些姿勢拍成照片,是一幅什么圖形呢?”學生說是軸對稱圖形。教師最后小結道:“這節(jié)課我們就以拍照作為結束,請大家先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然后運用這些知識做一個動作,老師把你的姿勢拍成照片,看誰的造型最美?!睂W生興致非常高,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對稱動作,教學在高潮中結束。
總之,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適時適度地妙用幽默法,課堂就會被點綴得其樂融融、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因為幽默是一種“柔化劑”,可以消除緊張;幽默是一種“強化劑”,可以亢奮思維;幽默是一種“催化劑”,可以化解矛盾。幽默為數學課充滿了笑的活力,激趣、啟悟、固知、糾錯,一切盡在笑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