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慢性病的兩個涵義
“慢性病”代表什么呢?意味著發(fā)生緩慢,痊愈也慢。因此,我們認為這是對于癌癥觀念上的改變。人們20多年以前就討論,到底要把癌癥分到哪一類疾病里面去?那時候專家們都說:最好把癌癥單分成一類病??墒墙?jīng)過20多年的討論,世界衛(wèi)生組織去年正式公布,癌癥是一類慢性疾病。所謂慢性疾病,就是說它的形成要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所以,什么叫腫瘤?怎么會形成呢?
一個正常的細胞長期在某些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的因素作用之下,還要有一定內(nèi)因作為條件,在這樣的長期作用下,使得細胞逐漸地從一個正常細胞,開始是有點增生,還有一部分慢慢化生(在這些階段還是可逆的);如果還繼續(xù)作用下去,有一部分細胞就變成了惡性細胞。這種惡性細胞一旦形成以后,就是我們常說的具有過度增生的能力了。癌細胞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它和正常細胞不同,這樣就形成了惡性腫瘤。
怎么理解WHO將腫瘤定義為慢性病?這是否意味著臨床醫(yī)生在治則上有所變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認為,這包含了兩個概念。第一個概念,腫瘤的發(fā)病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形象地說,我們所看到的腫瘤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下邊還有很大的一塊。
如果比喻為一場戲,我們所看到的只是最后一幕,已是尾聲,沒有看到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不過現(xiàn)在已認識到腫瘤的發(fā)生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并開始重視預防和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說腫瘤是慢性病,就是要將臨床工作重點往前移。事實上,大家都有共識:腫瘤防治工作必須前移才能出成果。因為在20、30年前,這些致癌的影響因素就存在,我們完全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預防和阻斷,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直至治愈。如果不前移,讓腫瘤發(fā)展到了晚期,就只能是看到最糟糕的后果了。病人痛苦,大夫辛苦,也讓大家覺得腫瘤是很不好治的病。
第二個概念,就是想辦法把臨床已發(fā)展形成的惡性腫瘤變成慢性病,讓腫瘤的進展速度緩慢下來。讓腫瘤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得到抑制,甚至讓患者能與腫瘤和平共處很多年。目前,我們有很多腫瘤病人,經(jīng)過治療可以很好地帶瘤生存。最好的例子就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可以生存20年左右。
腫瘤定義為慢性病,從理念上講是積極、主動的,為我們的治療留了很多余地。比如,城市里的肺癌,是因為污染、吸煙引起,完全可以防治。北美、北歐的禁止吸煙活動就已經(jīng)見到成效了。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中國人吸煙,甚至我們的大夫也有吸煙的。
我們認為這是很無知的表現(xiàn)。對待吸煙應該同對待毒品一樣,不去追求臨時的“快感”,而應珍惜生命。國外就有觀點認為,應該規(guī)定每買包煙,就需要多交投保醫(yī)療費,用于將來的治療。
對付癌癥,就像治療慢性病一樣
在近幾年的美國,對于晚期癌癥的治療已從一場與絕癥的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轉變?yōu)楦駥Ω兑环N慢性病。雖晚期癌癥的死亡率依然很高,但越來越多的病人一邊與病魔抗衡,一邊享受著積極、忙碌的生活。
有時候,人們需要一兩個“癌癥”名人給予一種榜樣意義。最近,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約翰·愛德華茲(J·Edwards)表示,他不僅要與再次復發(fā)的癌癥戰(zhàn)斗,還要對付不斷擴散、不可治愈的惡性腫瘤。他的夫人伊麗莎白患有轉移性乳腺癌,但她仍然參與了丈夫的選戰(zhàn)。美國選民非常坦然地面對了這對生了癌癥卻還在競爭總統(tǒng)的夫婦。因為,多數(shù)美國人對癌癥已“若無其事”,即使生了癌,也會更加自信地活下去。
“人們對待癌癥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泵苄髮W綜合癌癥中心乳腺癌項目的臨床主管丹尼爾·賀斯(Daniel·Hayes)博士說:“從我們的立場出發(fā),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讓人們明白,即使是癌癥,特別是轉移性乳腺癌,雖然它無法擺脫,但你仍然可以活得很長,并且生活得很充實?!?/p>
對癌癥的態(tài)度轉變折射出一系列在治療方法上的改進?,F(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針對每一種癌癥的治療方法,尤其對于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甚至是肺癌更是如此。已取得的醫(yī)療成果包括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的新藥,越來越有針對性,而且比老一代的化療制劑毒性更弱。而在過去,這些副作用可能會像癌癥本身那樣摧殘著人體。
這些進步帶來的效果是:癌癥病人活得更長,更有質量。根據(jù)美國癌癥協(xié)會的統(tǒng)計,70年代中期,自任何一種癌癥診斷出之后,仍能存活5年的患者比率是50%。80年代中期,這個數(shù)字略有提升,為52%。但是1995年以后,這個數(shù)字馬上飆升到66%,并且它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存活5年的乳腺癌患者的比率從70年代的75%,到2002年一躍升到近90%。
癌癥病人從被診斷出來,到接受長期治療,再到癌癥復發(fā),始終都是可怕的折磨。事實上,與癌癥一起生活并不容易。
每個極力想了解癌癥的人都希望,或許有一天能發(fā)現(xiàn)一種徹底治愈的方法。這也是尼克松總統(tǒng)在1971年提出的“癌癥戰(zhàn)爭”的目標。但由于癌癥的極度復雜性、種類不同、它們的進化和體內(nèi)的轉移等因素,所以到目前為止完全治愈它還只是一個天真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想法是,醫(yī)生們現(xiàn)在認為,并不一定非要毀滅那些頑固的癌細胞,只要通過連續(xù)的服藥,將它們包圍在一個安全的、能容忍的范圍內(nèi),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斑@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fā)生的觀念轉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Jonsson綜合癌癥中心的藥物學教授約翰·格拉斯皮(J·Glaspy)博士說:“我們意識到在慢性病的模型中有一種力量。在患上疾病后,你能夠繼續(xù)過上高質量的生活,而不是一定要治愈它。如果我們能讓人們活下去,同時生活充實而且快樂,如今看來這是非常不錯的效果?!?/p>
這種新觀念為治療癌癥提供了新方法的豐富基礎。如果將老的化療藥物治療比作重磅炸藥,在除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造成許多附帶損害;而新的靶向藥更像小炸彈。一些新藥針對惡性腫瘤細胞中的交流信號,一些則通過干擾腫瘤附近血管的生長來切斷供應鏈。另一些藥物則阻止腫瘤擴散。這些更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法集中用于瘋狂擴散的癌細胞,同時保護健康細胞不受損害。
乳腺癌治療就是把癌癥當作慢性病來治療的典范。很大程度上因為它需要許多研究和藥物研發(fā)?!拔覀円呀?jīng)有一噸的藥物用來治療乳癌,這比治療其他任何一種癌癥都要多8~9種。”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諾瑞斯乳癌研究中心的合作醫(yī)學項目主任克里斯蒂·拉塞爾(C· Russell)說。對于像伊麗莎白·愛德華茲那樣患有轉移性乳腺癌的病人,拉塞爾認為,應該堅持使用一種藥物,直到它不起作用。大多數(shù)情況下,藥物最終將不可避免地失效,這個時候再轉用其他藥物,可能會保持相對良好的身體,也可多活幾年。須知,在美國是沒有中醫(yī)藥的,如果有,也許就可以發(fā)揮替代作用。
現(xiàn)在,伊麗莎白·愛德華茲非常樂意成為與癌共存的公眾面孔,她快樂地在競選站點遇見自己的支持者,看他們戴著頭巾或光著腦袋來迎接她。在一段繁忙的競選戰(zhàn)役和與孩子度過春假之后,她將接受新一輪癌癥治療。她很少去想她還有多少時間,而是去想她該怎樣利用這些時間?!拔掖驋吡嗽∈?,而且正在思考,我不想花太多時間在這些事上?!彼f,“我做的另一件事是種一些紫丁香和其他的花,這是我想享受的,我也知道我的家庭會喜歡。這是我樂意充實我每一天的方式?!?(未完待續(xù))
〖編輯: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