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流傳著許多有趣的謎語,如謎面:“有風不動動有風,不動無風動有風,等待梧桐落葉時,主人送我入冷宮。”“打開來半個月亮,收起來兜里可裝;來時石榴花開,去時菊花開放?!贝蠹也虏驴?,它們的謎底是:扇子。
扇子,在我國歷史悠久,據(jù)傳早在公元前26世紀就有扇子,且有“其制起于軒轅氏黃帝”之說。扇,戶下從羽,可見最初的扇子是“羽扇”。相傳商殷時王者用雉羽造長柄大型羽扇,作為出行儀仗飾物。在敦煌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使用這“儀仗扇”的生動畫面。漢代以后用絹制的紈扇,在宮廷中興盛起來,稱之為“宮扇”。此時,扇子才開始用于取涼。大約到了南北朝時期,才出現(xiàn)了攜帶方便的折扇?!赌淆R書》:“褚淵以腰扇障目?!贝恕把取奔础罢郫B扇”。至北宋,朝鮮的折扇開始傳入我國。漸漸地,折扇走俏于士大夫間,又被作為貢品傳入皇宮。明代時,明成祖喜愛折扇,并把它作為恩賜大臣的賞品,令工匠大量制作,折扇由此開始風行。明清兩代,在盛產(chǎn)毛竹、鳥羽、綾羅和紙張的江、浙、川,出現(xiàn)了專門從事制扇工藝的作坊,扇子種類日益豐富,論尺寸大小,有七寸、八寸、九寸半和一尺等諸種;論扇股兒的數(shù)量,有十四股、十六股、三十六股和四十股等之別。
經(jīng)歷代發(fā)展,如今我國的制扇工藝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藝術(shù)光彩,扇子種類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品種不下四五百種,如美觀大方的鳥竹拉花絹扇,文雅清秀的二青三青竹扇,小巧靈便的菱形圓形藤扇,物美價廉的大圓蒲扇等等。在扇子家族中,有不少馳名中外的名品,如蘇州檀香扇,素享“扇中之王”美譽,具有纖巧玲瓏、芬芳馥郁、華美精致之特點,一扇在手,滿屋生香,清心怡神;杭州黑紙扇,是“杭扇”中的一絕,工藝精湛,柔軟輕滑,圖案美觀,收折靈活,且可遮陽、擋雨,有“一把扇子一半傘”之稱;四川自貢龔扇,扇形如桃,透明晶瑩,色澤嫩黃,圖案精美,畫面花紋隨光線強弱變化,獨具一格;浙江湖州羽扇,以花紋天然、形象雅致、光滑明亮、質(zhì)地風柔四大特點,成為扇苑中一奇葩;廣東新會葵扇,以工藝扇最為出名,清雅秀麗,搖曳多姿,郭沫若贊之:“精逾鬼斧,巧奪天工?!贝送?,江蘇高淳、湖北洪湖的羽毛扇,浙江浦江、山東的麥秸扇,福建的印花紙扇,廣東肇慶的牛骨扇,浙江紹興的全棕折扇,南京的昭京扇,四川的棕櫚扇等,也風采各具,名聞中外。在扇子世界中,有許多奇特的扇子,令人叫絕。如上海一雕刻廠制作的一把紫檀香微雕梅花扇,扇長13.8毫米,上寬0.9毫米,重量僅0.1克,此扇被收入到《吉尼斯世界紀錄》。1983年,江蘇一教師,在不足一平方寸的扇面上,鐫刻著300首唐詩。這把藝扇融詩文、書法、微雕藝術(shù)于一體的藝術(shù)珍品,是迄今最精致的牙雕字扇。1984年,杭州王星記扇廠藝人金崗,在一柄只有9寸的黑扇上面,用金粉寫《四書》全文,達5.7萬余字,堪稱金粉書法扇的一大奇觀。業(yè)余藝人王賢寶制作的“九龍扇”,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折扇,這柄巨扇寬4米、高2.3米,要4個人才能展開,3人手拉手才能觸及巨大扇面的兩端,其扇軸粗如碗口,骨架為兩根2米長的邊骨和26根扇蕊,扇面上繪有一條盤龍,八條虬髯飛舞的行龍左右纏繞,獨具風采。
扇子,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自古牽動著詩人的情愫。扇賦予詩人以靈感,詩人為扇添光彩。南朝江淹寫的是紈扇:“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碧迫藦堨锏摹陡V癜字裆茸印芬髟伒氖侵裆?“藤縷雪光纏柄滑,篾鋪銀薄露花輕。清風坐向羅衫起,明月看從手中生?!痹嵲印囤w千里扇面寫山次韻》贊的是折扇:“宋諸王孫妙盤礴,萬里江山歸一把,卷藏袖巾舒在我,清風徐來谷衣薄。”明代瞿佑的詠扇詩:“開合清風紙半張,隨之舒卷豈尋常?;ㄇ霸孪聢F圓坐,一道清風共自涼?!闭宫F(xiàn)了一幅溫馨的家庭消夏圖,清幽又迷人。唐代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鄙鷦拥孛枥L出少女們持扇追螢的活潑姿態(tài)和歡樂情緒,呈現(xiàn)出一幅清新的納涼場景。唐代李嶠的“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同時如可贈,持扇合歡情?!币话研∩染故乔嗄昴信ㄇ榈男盼铩?/p>
扇子不僅入詩,也入聯(lián)。在聯(lián)海中,扇聯(lián)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如聯(lián)語:“明月入懷,團圓可喜;仁風在握,披拂無私?!鄙下?lián)說的是白團扇,將家人團聚的意愿寄托扇上,下聯(lián)則暗喻持扇者立身品德高尚。相傳,唐伯虎與祝枝山常取對互娛。一年夏天,兩人來到一鄉(xiāng)村,看到農(nóng)夫車水。祝枝山吟道:“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唐伯虎脫口續(xù)了下聯(lián):“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鄙舷侣?lián)對仗工整,不露斧鑿之痕。明朝朱元璋一次見大臣陶安以書作枕,即出一上聯(lián):“枕耽典籍,與許多圣賢并頭。”此時,才思敏捷的陶安見皇上手搖一把畫有山水的扇子,應(yīng)聲吟道:“扇寫江山,有一統(tǒng)乾坤在手?!毕侣?lián)對得貼切自然,又頗具大氣,朱元璋聽后不禁大喜。
扇子不僅是取涼之物,在我國文化藝術(shù)中特別是戲劇表演藝術(shù)中,也占有重要席位,有的戲劇曲目,本身就是以扇取名的,如《晴雯撕扇》、《芭蕉扇》等。在傳統(tǒng)戲曲舞臺上,扇子已成為許多行當?shù)牡谰摺R话焉茸?,可代筆墨,可作刀槍,增風流儒雅,添無限嬌媚。在戲劇表演中,文生以扇盡展其瀟灑,旦角以扇掩飾其嬌羞,花臉以扇平添其威武,丑角以扇更逞其滑稽。扇子在戲劇表演程式上,也頗有講究,如文生扇胸,花臉扇肚,小生不過唇,黑凈到頭頂,丑扇目,旦掩口,媒婆扇兩肩,僧道扇衣袖等等。在戲劇中,表演所用的扇子種類視劇情而異,如《西廂記》中紅娘用的是團扇,用以撲蝶戲耍,透露少女天真爛漫;《鬧江州》中的李逵,手持二尺長大折扇,表現(xiàn)人物粗獷豪爽;戲劇中諸葛亮手執(zhí)白羽扇,襯托出他指揮若定的神形。我國一些戲劇表演藝術(shù)家,在運用扇子表演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如京劇名家梅蘭芳在《貴妃醉酒》中,憑一把扇子,便把貴妃醉態(tài)表演得維妙維肖;豫劇名家牛得草在《七品芝麻官》里,折扇的姿態(tài)多達三十余種。
有趣的是,不少書畫名家喜歡在扇面上揮毫題字作畫,在咫尺天地盡情展示書畫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情趣盎然。三國時,畫家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掉下一個墨點,聰明的楊修便順勢將墨點畫成一只蒼蠅,一會曹操過來,竟認畫作真,忙用手去拍打扇面上的“蒼蠅”。從此,“誤點成蠅”的故事便在畫壇流傳至今。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見一賣六角扇的老嫗,因一再折價也賣不掉手中的扇子,遂起同情心,在老嫗所賣的每把扇上題了字,老嫗埋怨其弄臟了她的扇面,王羲之則保其以10倍之價出手不成問題。果然,老嫗手中的這些扇子不一會兒便被搶購一空。至此,“書圣”在扇面上題字,轟動紹興全城,至今紹興城內(nèi)還有“題扇橋”的古跡。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擅長扇面書畫,他曾在一扇面上畫了《竹子》,竹枝斜出,枝密葉茂,意境幽深。畫面上所題的詩句:“東風撼地酒初醒,壁上篝澄短焰青,倒屣起來看竹影,清霜滿瓦月中庭?!备股让嬖姰嫼媳冢嘤成x。清代畫家鄭板橋是一位扇面畫的高手,他的一幅雨竹扇面畫,竹篁瘦筱,僅僅幾片葉子,但水墨酣暢,極富風雨秋深,清幽簫爽的意趣,被譽為扇面畫中的一絕。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以畫馬聞名于世,但他的扇面畫,也超凡脫俗,譽滿天下。他曾為友人作扇面畫,畫面上枇杷數(shù)粒,果葉相間,錯落有致,并題詩云:“朋友定購香賓票,中得頭標買枇杷。”更增添了扇面的藝術(shù)效果。他還喜歡收藏扇子,當?shù)靡磺宕嫾胰尾甑纳让娈嬀窌r,愛不釋手,并蓋上了“悲鴻生命”那方意味深長的收藏印。
“清風生掌握,爽氣滿襟懷”。扇子,帶給人們的是無限愜意!
〖編輯: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