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讓都市人倍感熟悉和陌生的行業(yè)。一家酒吧伴隨整個行業(yè)的從無到有,將音樂、管理、文化、風格凝聚成一把無往不利的企業(yè)尖刀,在泥沙俱下的市場競爭中刻下了一個全新的經營模本。
六年前,它是南寧街頭一個埋頭深耕的酒吧,沒有穿梭其間賣酒的Sales,沒有打扮妖艷的“公主”,沒有煙霧繚繞的夜場特質,獨辟蹊徑的音樂風格還一度引來同行的不屑;六年后,它把戰(zhàn)旗插遍大半個中國,音樂、管理、文化、風格凝聚成一把無往不利的企業(yè)尖刀,在泥沙俱下的酒吧行業(yè)刻下一個全新的經營模本。
事實上,如果不是對整個行業(yè)有所了解,你或許很難理解蘇荷在中國夜場發(fā)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六年來,從一片空寂的行業(yè)藍海,到各大城市的酒吧亂戰(zhàn),“蘇荷元素”像蒲公英一樣飄散開去,繼而被后來者抄襲、克?。簾o論是張揚著后工業(yè)時代氣息的古典主義裝修風格、還是廳堂里搖擺的燈光、逐層推進的音樂節(jié)拍,都已成為業(yè)內廣為模仿的行業(yè)標準。
那么,蘇荷究竟憑什么成為全國19個城市里的夜場旗艦,這個正被后來者競相復制的“音樂場”,是通過怎樣的自我復制和應勢拔高,來架構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競爭優(yōu)勢?
酒吧教父的好奇心
2000年3月的一天,在深圳開餐廳的李華賓告訴他的老朋友閉啟泉:我不能再這樣活下去了!這個后來被業(yè)界稱之為“中國酒吧教父”的男人,當時的狀態(tài)是:愛酒、能吃、兩百多斤。
李華賓顯然是想重拾自己的音樂夢。這個十歲開始彈琴的男人,對音樂抱有本能的狂熱:有一年,在東莞他演出的歌舞廳來了一位北方的吉他手,一陣眼花繚亂的搖滾讓李華賓看傻了眼。“這不行,怎么還有人比我厲害?”于是立馬回家收拾東西,不顧父母阻撓,叫嚷著要去北京的某家搖滾樂學?!?/p>
年少時未曾做完的夢,總會給未來的人生預留沖動。此后的李華賓開過餐廳、賣過音響、甚至還涉足過船舶、機械制造,但音樂始終是他的最愛,只是未有合適的機會將它點燃罷了。2001年,深圳市政府組織了一批企業(yè)家前往歐洲學習,李華賓名列其中。
讓李華賓“觸電”的夜晚是在柏林的一家酒吧。他不明白這家裝修得頗有斷壁殘垣之感的酒吧,為何會聚集如此高的人氣。雖然很多吧客都是40多歲的中年人,彼此卻沒有絲毫束縛感,20~60歲不同年齡的人都在醇和熱鬧的音樂里自得其樂。
李華賓心動了。此時大洋彼岸的中國正缺少這種真正用音樂說話的場所,在當時中國人的夜生活中,歌廳、迪吧、夜總會輪番上陣,粗俗地擊打著人們的神經,娛樂“夜場”尚處在萌芽期的無序與混亂中。
那么,十年后會是怎樣?一定有很多人會和我一樣,40歲、50歲,也需要熱鬧健康的夜生活。如果有一個酒吧能讓四五十歲的中國人與年輕人一起,真正被音樂感動,那它一定能踏準趨勢搶占行業(yè)的制高點!比如英國倫敦的SOHO區(qū)自形成之日便聚集了大批的歌手、畫家、詩人,以及裝滿故事的流浪漢。在這里,他們釋放各自的酸甜苦辣,觸手可及地還有美酒和歌謠——這是一幅多么有價值的畫面!
音樂悄悄感動你
2001年,李華賓說,他要做一家中國從未有過的酒吧。
在蘇荷,無論是以舊鋼琴改制而成的升降梯,還是擺放在吧臺的鐵藝裝飾品,都讓人感覺到與眾不同。而酒吧過道里,竟然出現了后工業(yè)時期極具代表性的粗大鋼管、古老儀表盤;包房中,則用柔軟毛皮配合冷金屬。
如今,這種蘇荷首創(chuàng)的裝修風格已被對手競相模仿,但當時的蘇荷團隊卻為此費盡周折,為了與千篇一律的夜場裝修相區(qū)隔,李華賓拋棄了玻璃、不銹鋼等現代材質,破天荒地引用了大量后工業(yè)時代的經典元素?!拔覀兊牡谝患业?,很多配飾都是從拆車廠淘回來的,那些精巧的齒輪和機車零部件經過重新噴漆,恰恰與蘇荷的音樂質量相得益彰?!?/p>
身處競爭激烈的酒吧業(yè),裝修上的創(chuàng)意可以讓人在感官上耳目一新,但這種表象上的東西對手同樣可以學到。要想一步領先繼而步步領先,蘇荷需要軟實力。
而蘇荷的底牌,是音樂。
“我們在全國都堅持這樣的風格,蘇荷的簽約歌手和知名DJ都是煽情高手?!碧K荷提倡“音樂才能成為生命”:或許你已經聽慣了House、電子音樂,而在蘇荷你聽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逐層推進的“蘇荷音樂”,甚至酒吧里攢動的人群、閃爍的燈光都能在DJ的控制下,成為音樂的一部分。正是這種此起彼伏的音樂設計,可以讓不同時間進場的客人隨時達到高潮。
一個細節(jié)是,為了便于客人隨著音樂自由跳舞,蘇荷的凳子都有一個二級踏腳,上下非常方便。此外,隨著門店不斷擴張,蘇荷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鐵藝廠,店內陳設從酒吧桌、燈具、沙發(fā)到燭臺一律自己研發(fā)。產業(yè)鏈條的上下貫通,成為蘇荷品質的堅實保障。
為了讓音樂形成生產力,蘇荷不惜重金在全國網絡音樂人才,它甚至擁有自己的“星探”。而整個蘇荷音樂部有近百名員工,他們每天會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前沿的音樂素材,一旦覺得適合立馬向全國鋪開。
采訪中,我們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蘇荷廣州店開業(yè)前,李華賓四處收羅優(yōu)秀人才,一位名叫NiKKi歌手引起了他的注意。當時NiKKi在廣州演藝圈已經小有名氣,李華賓幾乎每天都派人前往發(fā)出邀請。更重要的是,他主動提出給NiKKi一定股份,成為廣州店的合伙人。NiKKi從此由歌手變成了老板,這一招也讓蘇荷陸續(xù)招募到了大批有實力的歌手。
事實上,在蘇荷出現之前,國內酒吧業(yè)是個十足的“DJ為王”時代,DJ的薪酬往往比歌手高出幾倍。蘇荷的擴張,讓優(yōu)秀歌手成為行業(yè)里的稀缺資源,高額的薪資回報無形中拉高了整個酒吧業(yè)的競爭門檻。
蘇荷模式與音樂王朝
僅僅六年,一家起步于南寧的酒吧,將整個行業(yè)推向一個新的競爭態(tài)勢。如果說蘇荷一家店的成功,是因為李華賓踩準了中國酒吧業(yè)的空白地帶繼而催生出擴張基因,那么蘇荷能夠在全國做得風生水起,便不得不說是因為一個模式迎合了一種趨勢。
身處龍蛇混雜的酒吧業(yè),蘇荷與其它酒吧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是一個純粹的酒吧。在蘇荷,你看不到“嗨藥”、“假洋酒”等行業(yè)丑陋現象,從普通服務員到總部派來的“特殊顧客”,都是整個監(jiān)督體系的一員。在李華賓看來,短視的經營行為可能會帶來暴利,但只有健康的酒吧,才能具備長久的盈利能力。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或許很難想象,一個酒吧老板會在自己辦公室的兩個墻面擺滿書籍。這個一年有一半時間呆在空中的男人,每次出差都會在自己行李箱里塞上兩本新近閱讀的書。
長期的閱讀讓李華賓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時至今日,酒吧業(yè)的競爭漸漸白熱化,蘇荷的一舉一動都會引來后來者的跟進仿效,但蘇荷似乎總能在各種細節(jié)的比拼中搶先一步出牌。
比如考慮到許多初來酒吧的顧客,往往忘記酒吧內的室溫高于室外,蘇荷會在門口貼出“舒適著裝”的提示;考慮到員工因為夜班無暇顧及生活,蘇荷在每個城市都請有阿姨,專門在宿舍洗衣煮飯……
員工各司其職扣好自己應扣的一環(huán),連鎖店步步為營串聯起一個音樂帝國的大小版圖。按規(guī)劃,蘇荷將在兩年之內,將門店擴張到40家,酒吧業(yè)的市場爭奪鼓聲漸濃。而對于那些真正愛好音樂的人而言,蘇荷正在用音樂的底牌正本清源,拓寬健康夜生活所能覆蓋的地域弧線。
(更多采訪視頻詳見商界財視網)
編 輯 黎 木
E-mail:fl@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