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師道尊嚴”是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教育傳統(tǒng),然而時下教師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偨Y起來,主要
有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教學自主權被剝奪
1.對教材無審視權。課堂上使用的教材名義上都是教師自己選的,看起來是在尊重教師的教學自主權,但這個選擇權實際上很難得到體現(xiàn)。一是參加選定的教師數(shù)量極為有限,一般全縣就那么三五個骨干教師代表參加,這顯然不能代表大多數(shù)教師尤其是廣大的農村教師的意見;二是備選的教材版本極為有限,無論這幾個版本中有沒有如意的,你都得從中選定一個。如果教材在問世之前,能夠通過一些渠道讓廣大的教師尤其是廣大的農村教師對教材進行審視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的話,那才是對教師真正的尊重,對教師教學自主權的尊重。教師在以后的教材使用中或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有太大的距離感,課程改革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困難重重。
2.無障礙聽課的流行?,F(xiàn)在學校領導們的聽課行為越來越無一定之規(guī),從“先取得教師同意再聽課”到“不打招呼隨意聽課”到“推門聽課”再發(fā)展到今天的“無障礙聽課”(教師上課時教室的前后門都必須開著),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管理者們管理欲望不斷膨脹的過程,是對教師越來越不尊重的“發(fā)展”過程。管理者們聽課的障礙越來越小,教師們上課的心理障礙就越來越大。心理障礙增大,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必然降低。這無形當中反倒阻礙了教育質量的提升。管理者們的聽課還是應該有一些“障礙”的好,這是對教師人格的尊重、教學權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3.對教學過程的過分監(jiān)控。按理說,只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給教師一個科學的教學質量目標,并且教師能實現(xiàn)這個目標,那么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就主要應該是教師自己的事情,就是教師施展教學個性的自由空間,只要教師的行為不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就行。但實際上現(xiàn)在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管理與監(jiān)控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強硬,越來越細致。教案必須幾大環(huán)節(jié)、必須三維目標、必須寫上教學反思;公式化的課堂評價標準,模式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神圣化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生作業(yè)必須全批全改,精批細改;對學生的單元考試必須寫出詳細的考試分析報告,且分析報告的格式統(tǒng)一要求;等等。整個教學過程被捆綁得死死的,教師無法施展自己的教學創(chuàng)新和聰明才智。
4.評價的單向性。調查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教師總是處在被動評價的地位,尤其是在今天,除了有教育部門和學校對教師細致入微的考核評價外,還十分流行什么學生評教、家長評教、社會評教等。在想盡一切辦法評價教師的時候,怎么就沒有想到讓教師也來評價一下管理部門呢?管理部門似乎沒有意識到教師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也是具有平等意義的、自主的人。管理部門給教師評價自己、評價他人、評價教育的權利了嗎?給教師評價學校管理和校長的權利了嗎?給教師評價教育行政和業(yè)務部門的權利了嗎?給教師評價家長和社會的權利了嗎?占多大權重?科學合理的評價應該是雙向的,單向評價不利于教師心靈與智慧的釋放。
5.教育權的被剝奪。教育部門和學校無形當中正在剝奪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權。這種不尊重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過于“以生為本”的形勢中形成的。這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新課程強調學生主體,強調對學生獨立人格和生命意義的尊重。這無疑是千真萬確的,但在實踐中容易走向極端,因為要真正地、較為徹底地做到以生為本,就需要教師的高素質和對人的深度理解,再說這個“度”也是不好掌握的,稍不小心就會被專家、學者、領導們扣上“不尊重學生”的大帽子,所以不少教師就縮手縮腳、謹小慎微了,甚至對學生在學習上的錯誤也不敢輕易說一個“不”字了,對學生違背行為規(guī)范的言行也不敢輕易批評了。二是對安全工作的如履薄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抓安全工作是正確得不能再正確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過頭了就會犯錯誤。如有的學校居然公開要求全體教師“不準批評學生”,這就令教師們實在難以接受了。領導們的心情可以理解,怕學生因為批評而曠課、逃學、出走,甚至以死相威脅,因為事實證明這樣的事件會被媒體大肆的渲染,把情況弄得十分尷尬。所以教師們就真的不敢理直氣壯地教育、批評學生了?,F(xiàn)在教師們最怕的不是領導,而是學生了。教師的教育權被剝奪了,教師還是教師嗎?
二、教師的付出與成績得不到認可
調查可知,現(xiàn)在多數(shù)學校的領導尤其是校長對教師批評指責有余,表揚鼓勵不足。他們仿佛看不到教師的辛勤與付出,看不到教師的成績和貢獻,看不到教師的閃光點,看不到教師的疲憊與憔悴。他們成天掛在嘴邊的就是教師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好,對教師缺乏應有的表揚與鼓勵。而實際上呢,我們的教師真的是最可愛的人,他們默默地工作著,靜靜地奉獻著,他們的艱辛、堅韌、痛苦、疾病沒有誰知道。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在學校要完成大量而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和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回到家以后還要備課、寫教案,批改從學校帶回的學生作業(yè),很多時候還要完成不少的表表冊冊,不少的學習筆記,等等。而且,現(xiàn)在對教師無理的、過分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比如有些學校要求教師每天除了教案必須有遠程教育資源內容、上課必須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而外,居然還要求教師每天必須寫遠程教育教學筆記多少字。這就真的有些令教師們“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校長們,其實你們不也都是從教師崗位上走出來的嗎?
三、過濫的“考試”和“學習”
要求教師進步是應該的,但總是盯住教師不放,一會兒這門“考試”,一會兒那門“學習”,弄得教師們靜不下心來教書育人就不對了,就反倒成了對教師的不尊重。什么教材教法考試、計算機考試、職稱英語考試、普通話考試、法律法規(guī)考試,等等。不少學校還要求教師撰寫的政治學習筆記必須多少字,反腐倡廉學習筆記必須多少字,廉潔從教筆記必須多少字,學習某某講話必須多少字,等等。教師們教書育人的任務本身就很重了,再加上這些口口聲聲要與考核、獎懲、評職、晉級掛鉤的任務,就真的有些喘不過氣來了。教師的業(yè)務發(fā)展,主要應該是在實踐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去提升;教師思想素質的提升,重點也應該是在實踐中加強師德修養(yǎng),而不應該是這些過濫的“考試”和“學習”,因為過濫,就失去了尊重,而失去了尊重的任何手段和辦法都是無效甚至是適得其反的。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山縣教研室)
(責任編輯:王哲先 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