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校園網也日漸成熟和完善。以網絡為載體開展心理咨詢借助網絡優(yōu)勢把心理咨詢與網絡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更廣泛、更全面、更快捷地干預和輔導學生的心理。目前,國內還沒有關于“網絡心理咨詢”的統(tǒng)一定義。筆者認為,網絡咨詢是以網絡為平臺,專業(yè)心理輔導人員采用電子郵件、網上聊天、網絡視頻等手段幫助來訪人員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其主要類型有電子郵件咨詢、BBS咨詢、聊天室咨詢、聊天軟件咨詢(比如MSN、QQ等)等。網絡咨詢是各個高校面對面心理咨詢的有益補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校心理咨詢機構場地不足、咨詢師不足的現狀。筆者調查發(fā)現,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均開展了網絡咨詢服務。我校于2007年9月正式開展網絡咨詢服務,主要以電子郵件、BBS留言咨詢?yōu)橹饕问健1疚木瓦@一年來學生的160條留言內容進行分析,以揭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特征,并對網絡咨詢的利弊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利用網絡心理咨詢?yōu)橥瑢W提供服務。
一、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資料為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生心理咨詢網絡心理咨詢留言,共160條,包括郵件咨詢和BB s留言咨詢。通過整理這些留言內容,并參考其他文獻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分類,將160條網絡咨詢的內容分為10類,分別是人際交往、愛情與性、學習、職業(yè)規(guī)劃與發(fā)展、情緒與壓力管理、生命價值迷茫、性格問題、神經癥類問題、自我認識、網絡問題。
二、結果
1 網絡心理咨詢數量統(tǒng)計
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學生留言達到160條。在剛建立BBS和網絡咨詢的前一個月,同學們對網絡心理咨詢不熟悉,幾乎沒有留言。隨著我們的宣傳,在隨后的幾個月里訪問量逐步增多。從留言的時間來看,總的趨勢是每個月的留言都在遞增,但有兩個時期,留言數量明顯下降,即考試月份(1月份和7月份)和假期(2月份)。這說明網絡心理咨詢逐漸被同學們所接受。
2 網絡心理咨詢內容分析
人際交往、愛情與性問題是大學生網絡咨詢的主要內容,分別占了總留言量的20%和18.75%,這與面對面?zhèn)€別心理咨詢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人際交往主要包括宿舍人際關系、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家庭關系等。從具體的留言內容來看,宿舍人際關系,尤其是女生宿舍的人際交往更為復雜,問題多種多樣。而與父母的關系也是學生最為關注的,很多學生不能處理好個性獨立與父母控制之間的關系,導致與父母產生矛盾,而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愛情與性問題也是大學生最為關注的問題,處于青春期的同學對異性充滿渴望,但戀愛過程并不一帆風順,充斥著各種問題,如單相思、三角戀、過程中的感情糾葛、失戀等;而性問題也常常困擾著他們,如性道德、性行為、性變態(tài)等。神經癥類問題有26例,該類問題主要包括抑郁癥、強迫癥、焦慮癥、疑病癥、神經衰弱等。情緒與壓力有15例。學習問題13例,主要涉及的問題是學習方法的轉變、社團活動與課業(yè)發(fā)生沖突等。自我意識問題有13例,以自卑心理居多。性格問題有12例,大部分同學對性格的認識存在偏差,總認為內向性格不好,而對自己的性格予以否定,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另有生命價值迷茫問題9例,職業(yè)發(fā)展問題8例,網絡成癮2例。
三、討論
從每個月的留言數量來看,網絡心理咨詢正在逐漸被同學們所接受。與面對面心理咨詢相比,網絡心理咨詢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保密性強。目前,有些學生對心理咨詢帶有偏見,認為做心理咨詢是見不得人的事情,還有的學生怕自己的問題被學校知道后會記入檔案而不敢進行心理咨詢。而在網絡咨詢中,首先學生不必公開自己的真實姓名、聲音和形象,也就減少了被周圍同學、朋友、老師了解的信息,避免了傳統(tǒng)心理咨詢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從而在自己有心理困惑的時候能主動尋求幫助。其次,網絡咨詢能節(jié)省人力、物力。最后,網絡心理咨詢便于咨詢過程的記錄。尤其是通過QQ、MSN等聊天軟件進行的咨詢,其咨詢過程能夠完整無好地保存下來。傳統(tǒng)的面對面心理咨詢的記錄由于是在咨詢完畢后通過咨詢師的回憶和印象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流失某些信息,并且攙雜個人的感想和推測。而網絡咨詢的內容和過程可以完整地保存下來,便于咨詢師在下次咨詢時隨時調用,并可以作為未來研究和進行追蹤的參考資料。
從咨詢的內容來看,其中兩個問題尤其值得我們注意。一是神經癥類問題明顯增多,這一方面是由于學業(yè)競爭壓力、就業(yè)壓力的增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可能跟網絡留言的局限有關,這種文字的留言或電子郵件僅僅通過文字進行交流,并不像面對面咨詢一樣能完全準確地傳達學生的相關信息,這種有限的信息影響了對學生問題的準確地評估和診斷。所以,有些同學的問題雖然有神經癥的表現,但并不一定就是神經癥問題。二是因網絡問題而留言咨詢的學生非常少,但實際工作經驗和研究都發(fā)現網絡成癮,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等是大學生中非常普遍的問題。這種差異是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認為,主要是這些沉迷網絡的學生自身并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問題,他們也沒有覺得這樣會對自己造成什么危害。相反對于部分人來說,網絡是他們逃離現實,獲得成就感、歸屬感的一種空間,在那里他們得到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滿足的心理需求,因此他們不愿意走出來,更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
經綜合網絡心理咨詢留言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留言的學生只咨詢了一次,而多次、連續(xù)網絡留言咨詢的學生,總體比例低,脫失率相當高。而且,由于網絡心理咨詢中的學生是以虛擬的身份登陸的,無法精確地統(tǒng)計出連續(xù)咨詢個案數,這往往影響咨詢的連貫性和效果,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網絡咨詢尚無法真正建立互相信任的咨詢關系。這種良好的咨詢關系不單單通過語言交流而獲得,其他的方式,比如非語言信息(身體姿勢、面部表情),尊重、真誠、共情的態(tài)度等在與來訪者建立關系中的作用甚至比語言交流要重要,而這些是通過網絡咨詢無法完全實現的。而且,有時候留言者會對給自己回答問題的人的身份產生懷疑——由于見不到給自己回答問題的心理咨詢師,他們可能覺得是有些學生或其他老師在回答問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信任網絡咨詢的效果。二是網絡咨詢者往往急于求成,未認識到心理咨詢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分析網絡咨詢留言的內容,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都是等到自己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生活時才想起尋求幫助,想一次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且對心理問題和心理咨詢的偏見使他們不敢走進心理咨詢室。因此,要減少脫失,就要不斷提高網上心理咨詢的效果與質量,利用網絡平臺著手醞釀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采用多種形式的網絡工具和技術手段,比如QQ、MSN、網上視頻即時交談等,這種網絡咨詢方式LLBBS留言和電子郵件咨詢的效果要好。當然,學校要規(guī)范網絡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的建設,配備合格的心理咨詢師。
網絡心理咨詢是傳統(tǒng)的一對一心理咨詢面談在互聯網領域的延伸和拓展,大大拓寬了心理咨詢的時間和空間,無需預約,無需在指定的時間內前往固定的談話地點。它符合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提供了一個接觸學生的全新渠道,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與效率。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