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曾經在教育部國際交流處擔任處長,按照很多人的觀點,大可不必再辛苦創(chuàng)業(yè),您當時是在什么想法和動機下出來創(chuàng)辦留學服務公司的?
答:我大學畢業(yè)后就入職教育部,一直在當時的國際交流處做出國留學工作,做了15年。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們國家關于留學的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計劃制定相關工作我都參與了。在教育部工作期間,我有機會在英國留過學,但在英語方面對我最大的鍛煉還是在國際交流處,通常每天要看非常厚一疊的英文材料,要看得非???,所以語言必須要好,還要和人洽談,需要一些交際的技巧,我覺得那個時候對我的鍛煉非常大。應該說我把我最好的時間獻給了教育部。
很遺憾我在教育部不是特別優(yōu)秀的一員(笑),年輕的時候并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在工作上的勤奮,做的很多事情,對后來的發(fā)展還是很有幫助的。15年以后,我發(fā)現自己的性格可能不適合在機關工作,我想實踐自己的想法,自己做些實事,于是越來越覺得應該開創(chuàng)自己喜歡的事業(yè)。我離開教育部到現在還不到十年,應該說我一生最重要的時候還是在教育部。
最開始我并沒有考慮做留學服務公司,那時沒有太明確的想法。開始去了一個國外的計算機公司做市場總監(jiān)。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我之前在教育部的經歷,有人找我做教育咨詢,還因為我是學理工的,所以也做一些IT咨詢,特別是外國公司怎么在中國開展IT服務。在這個期間,有朋友跟我說,你可以考慮留學市場。那個朋友后來成為我的創(chuàng)業(yè)同盟,比較幸運的是,那時是留學市場的蓬勃發(fā)展期,幾乎所有在里面做的人都很成功。
記者:您對留學服務機構被稱為留學中介有什么看法,您希望社會怎么認識留學服務機構?留學咨詢服務和前幾年相比可能不那么容易讓消費者掏錢了,您覺得原因是什么?
對于留學服務,我也向教育部有關部門反映過,希望在發(fā)文中不要把留學服務機構稱為中介。比如我們不會說律師是中介,因為它是一個比較高尚的職業(yè),它專業(yè)性很強,給人諭示、建議和意見。但一談起中介,可能比較像不是很正面的行業(yè),它強調的是做中間人,賺取差價,沒有體現出專業(yè)性。我曾經和幾個業(yè)內人士做過一期節(jié)目,在節(jié)目里我也提到希望能夠把我們做的事情叫做留學服務,這也是我一直在倡導的,留學服務是一個比較中性的詞。留學咨詢是比較高尚的事業(yè),我也希望社會能夠越來越了解到它的專業(yè)性。
2000年初時,我剛開始做留學服務這個行業(yè),那時也是中國留學服務行業(yè)開始走向正軌的時候,教育部開始逐步規(guī)范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當時留學服務的內容跟現在有些不一樣,很多人的想法是能出國就行了,簽證是主要困難。到今天,簽證不是主要的服務內容,留學服務很大程度上是幫學生選擇學校、專業(yè),幫助他們申請好的學校。經過七八年,服務的重點內容已經有所轉變。2000年的時候,由于缺乏像互聯網這樣的信息渠道,學生對外面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需要我們的服務。到了今天,學校的信息互聯網上都有,那他們?yōu)槭裁葱枰覀冏鲎稍兡兀?/p>
我們自己定位是面向高端人群,優(yōu)秀學生。公司周邊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這些學校都有學生接受我們的服務。他們?yōu)槭裁葱枰覀??第一,我們中國的學生獨立性還不是很強。在我們公司,很多大學生畢業(yè)了,父母還陪著一起來做咨詢。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好的服務。第二,有的學生很有主見,但他們很忙。留學服務的價值已經廣為認可,他們愿意花錢讓我們提供幫助,而他自己可以去忙別的事。第三,有的學生難以自己做選擇,他們即便有時間自己做,但一看每個國家都說自己好,每所大學也都說自己好,很難做選擇,需要有個人去交流。中國學生一般會和同學交流,但這些信息是不全面的,也不一定適合于他。我們的工作就是去尋找適合客戶的方案,給他全面的分析,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所在。對于申請出國留學的學生,接受留學服務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認識國外學校和認識自己的過程。另外,在簽證方面,我們的經驗能夠使得他們更順利。在申請方面其實也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人有錯誤的觀念,認為成績好自然就能成功申請學校。舉個例子,我們有個清華的工科畢業(yè)生,成績不錯,各科成績平均80多分,要申請美國大學,自己申請了兩年都沒有成功,后來找到我們才申請成功。其實這里面有很多技巧,經常有的學生在三、四月的時候找到我們,說自己申請了20所大學,但基本上已經被十八九所學校拒了,這個時候機會就很少了。很多人都是過于自信。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是名牌大學的,比如說浙江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的,以國內名校生身份申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隙]問題,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還會有來自清華、北理工的申請者,這些大學的學生也都很好。這么多人都在申請,競爭者眾多,結果并不一定樂觀。國內有些人還有錯誤觀念,認為我付錢我就能上名校,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所以基于這些因素,留學服務還是有價值的,而且留學服務的價值也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記者:中國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以前人們稱留學為鍍金,但現在可能大家不一定這么看了,在您看來,留學的價值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
2003年,我國爆發(fā)非典疫情,出國留學人員還是在增長,2004年陷入低谷,因為當時有很多對“海歸”、“海待”的報道,很多學生回來以后就業(yè)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認為留學價值不大。我覺得這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必然階段,也就是說人們開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上驳氖?,2005年、2006年,出國留學又有了大的發(fā)展。現在的情況是,我們不要把留學看得那么神秘,花了20萬就是比8萬有價值,不能這樣去看待留學。留學不能看幾年的效應?,F在的家長是投資于人,而不是投資房子和汽車,不是幾年的效益,是一生的效益。
這還涉及另外一個問題,每個人對留學,還有每個家庭對留學的出發(fā)點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大概會有這么幾類人。一類人在國內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家里又有一定的經濟條件。第二類人上的不是國內名校,在國內可能只能上二類本科,有的甚至很優(yōu)秀,如差幾分從清華志愿掉下來到第二個志愿的。這些好學生想接受好的教育。我還見過一個上了北大的學生,在北大讀了半年后到我們公司來,要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國際關系系。他對國內的教育有點失望,所以愿意申請國外的好學校。第三類學生的目的可能就不是接受教育那么純粹了,比如說想讓小孩移民,改變家里經濟條件,這些人會去一些不那么有名的學校,他們會選擇去一些非主流的國家;有的人家里不富裕,也會想在國外尋找一片天地。不同的人目的不同,收獲就不同。
留學對國家有價值、對社會有價值。中國歷史上的五次留學潮很能說明問題。第一次留學潮的代表人物是容閎,在那個時候引進了先進的思想、西方的科技,像新式的學堂、新式的武器槍炮、軍事工廠,還有修建鐵路等。第二批的代表人物是鄧小平這一批,包括魯迅等,對中國的實際影響非常大。第三批是建國前,錢學森這一批,20世紀三四十年代到美國去,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第四批是20世紀五十年代留學蘇聯,大批人被派到蘇聯學習。第五批是改革開放以后留學這批人。有人專門寫過書談每次出國留學潮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什么樣的影響,對中國進步起什么作用。對個人來講,我認為影響也是巨大的。
記者:能談談您個人的留學體會嗎?您覺得國內和國外教育出來的大學生最大的差別在哪?
國外的教育我覺得有幾方面不同。國外的一些學校在世界觀、思考問題的方法方面很有教育方法,而中國教育在這方面考慮得比較少。中國的教育思維習慣就是第一章,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F在大學可能還是這樣。我本科在上海交通大學學習工科,印象很深的是老師教數學,教室一共有8塊黑板,老師上一節(jié)課就寫8塊黑板,我們就在下面抄,但是這樣的教育系統性很好。我記得在英國上管理理論課,老師在第一節(jié)課把總體的方向講了一下,從第二節(jié)課開始他就往那一坐,什么都不管了,剩下的都讓學生講。我們系統還沒學,都不知道怎么做。管理理論有時代變遷,20年、30年、40年,每次變遷都有特定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要講好自己的部分,還要看前面的人怎么講,后面的人怎么想,然后再去做。我也做了個管理體系的報告,我覺得這比聽老師全部講一遍要好。
我還記得在曼徹斯特大學的第一節(jié)課,課上我基本懵了,自我念書以來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這種情況。我的英文水平很好,93年出國時,我的雅思考了7分,應該說這樣的英文水平不會有不能理解的情況。但當時我就是聽不懂,很糊涂。課上每人發(fā)一張紙,上面是書單,列了20本書。老師說,你們要去看,要學習,教科書沒有。一門課就要20本書。學5門課就得100多本書。要看的書很多,一是花錢,二是基本讀不下來。后來學會了,我們看外國人都是在圖書館看書,于是我們也去借。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人去討論。就像我原來學工程,答案都是唯一的,中國人覺得不能有第二個答案,外國不一樣,可以有好多答案,所以一開始我特別糊涂,它的答案怎么會有多種。這就是世界觀的不同,這對我沖擊非常大,也是在這樣的沖擊下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后來我學習的內容偏文科,討論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英國人是那樣看事物的,我們中國人是這樣看事物的,這對我的世界觀影響也非常大,而這種思維觀念上的沖擊在中國教育中還不容易達到。
國外的課堂教育比國內的教育明顯更注重發(fā)展能力,比如英文閱讀速度要快。從英國留學回來后,我一天要看很厚的一疊英文材料,像這樣大量的材料就算是中文,有的時候可能也看不過來,但我英文能看得過來,我用英文寫郵件也快,快速的英文閱讀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在英國學習的經歷。中國人可能現在還不太注重一些能力,像展示的能力。英國人講究幽默感,講話要比較有趣,要調動聽眾的興奮神經,這些是我們中國人不太重視的。中國一開會,好多人都要睡覺。外國政治家滔滔不絕,后來我知道他們都是訓練出來的?,F在我們有個學生在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管理,專門學習怎樣做領導。學習的內容非常具體,比如讓學生做演示講環(huán)保問題,然后接受班級的評判,評判會涉及在演示中的動作,比如摸臉,還有搖晃身體等,然后給出具體的建議。對于這些細節(jié),表情、動作、姿勢會傳達什么信息,該如何解讀,外國人研究得很深。
留學還能開闊眼界。留學期間,我在歐洲旅行了一個月,駕駛技術也是在那學的,打了工,賺了點錢,經歷了很多事情。有這些經歷,你就會覺得生活很豐富。
國內教育現在差距比較大的地方是能力培養(yǎng),當然我們現在也在逐漸重視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大學學生,讓他發(fā)個傳真不會發(fā),做個PPT演示不會做。所以我對現在對國內一些大學的教育是比較失望的,理論一大套一大套,但其實這個社會絕大多數還是需要實踐經驗。我覺得大學階段能給人鍛煉的機會,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方式。教育其實不需要做一些偉大的事情,不是說非把學生安排到微軟公司才算是實習了,學校里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教師也可以改變授課的方式,比如說很簡單,可以把課堂調換,讓學生來上,老師來點評。這樣學生就得去讀、去工作、去寫、去展示。老師可以坐在后面聽,恰當的點評有時候比系統的講授對老師更具有挑戰(zhàn)性。
記者:現在留學服務市場消費者的情況參差不齊,有的消費者可能對國外教育的情況幾乎不了解;而有的消費者可能某些方面了解的信息比服務機構了解得更深入,面對這樣的消費者,留學服務機構如何提供與他們的情況匹配的服務呢?對多樣化的消費者,您所在的留學服務機構有什么具體措施?
確實到我們尋求留學咨詢服務的消費者差別很大。有的人一無所知,有的人已經了解很多。這對留學服務機構的專業(yè)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最有想法的客戶或是了解國外教育情況最多的客戶,我們的目標是,我們要比他們了解更多,要比他們更專業(yè)化,這對我們的員工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由于公司地處高校辦學區(qū),我們很多客戶對國外教育情況都很了解,他們缺少的是成功申請的信心,或者是不能對自己和要申請的學校進行正確定位。申請出國留學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可能一生只經歷一次,但我們做過的案例有很多,對我們來說每次都是經驗的積累。他們可能沒出過國,因為中外文化的隔閡,在申請過程中一個小錯誤可能會產生令人遺憾的結果,而我們很多知識都準備好了,這是我們服務的一個基本起點。
對于不太了解國外情況的客戶,我們更有經驗,但服務這種顧客也有它的困難,不可能讓顧客全面地、沒有目的地了解所有情況,我們要把很多時間花在“教育”他們上。通常因為一無所知,這些客戶不太容易對服務建立信任。我覺得咨詢本身還不是很難,主要難在交流上,因為他們對國外不了解,需要有一個了解的過程。
還有一類客戶對我們來說比較麻煩,他們的期望值太高,比如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好,卻要申請英國前20名的大學,而且還認為,我付了錢你就要滿足我。對于這類客戶,我們需要讓他們明白,確實經濟上你能負擔得起,但是和你競爭的是我國眾多名校的尖子生,競爭能有多大勝算?需要現實一點。最糟糕的就是有些人只看大學排名,我們要花很多時間解釋,比如其實第九名比第十名好不了多少。很多人有偏見,認為排名靠后的學校就是比較差的學校。事實并不是這樣,我們可以發(fā)現,通常選擇在國外上“差”一點的學校的人都是那些在國外呆了一段時間的人,因為他們發(fā)現上這些學校更加實用,更加適應將來的發(fā)展和需要。很多消費者不了解國外教育的情況,相關知識不夠,但讓他們明白這些很花時間。
記者:有些人不太愿意選擇留學服務機構,他們有些顧慮,覺得這個領域比較容易有騙局,您覺得是什么原因?
四五年前,這個現象比較嚴重,大家對這類公司理解不夠,信任度比較低。今天我覺得這種事情比較少,國外學校信息比較透明,我們現在收費也很透明。十年前,留學服務的費用連飛機票的費用都一起收,還有報名費、宿舍費等等一共二三十萬,家長要一塊交齊了。現在我們的服務非常透明,學費國外學校的網站上都有,費用非常透明,利潤空間一看就知道。加上現在教育部發(fā)布的留學中介規(guī)范性合同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市場監(jiān)督舉措,現在跨國中介的舉辦條件都很嚴格。以前信任度低還有一個原因是留學服務機構還沒有走向品牌化?,F在好了,現在留學服務機構都走向品牌化了。
我國外出留學的人數還在不斷增長,留學服務這個行業(yè)也在不斷增長,這幾年留學服務行業(yè)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留學服務市場也在逐漸走向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的道路,留學服務機構也開始講品牌、講規(guī)模、講質量??用晒镇_基本上沒有生存空間了。
記者:您怎么看DIY留學?你覺得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和素質才能做好自助留學?
很多學生DIY的出發(fā)點是自我鍛煉,我們挺鼓勵學生什么事情都自己先嘗試一下。但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我前面也提到,留學其實是比較復雜的事情,尤其是對那些不是很了解國外情況的人來說,自己在申請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避免一些陷阱。
有的學生DIY做得不成功,通常是因為實力還不夠。留學DIY要成功,第一要了解國外情況,第二英語要比較好,第三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尤其是在英文方面,可能很多人把握不是那么好,有時對像“and”和“with”這樣常見的詞語沒有理解正確,就會選錯專業(yè),做出和自己本來意愿相違背的選擇。所以要是不那么自信,做留學選擇和申請的時候就要找人幫忙。
記者:現在中國留學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大眾化,二三級城市的一些人也開始考慮留學,對這樣一個情況,您所在的留學服務機構的發(fā)展方向是否會有一些變化?
今年我們看到一些省份的主要城市有很多人選擇出國留學,中國不單是留學,它的經濟發(fā)展包括汽車、房地產行業(yè)也都是階梯式發(fā)展模式。發(fā)展的第一個階梯是東部9個省,第二個階梯是中部12個省,第三個階梯是西部城市。這種階梯式發(fā)展是中國的一個特點,像鄭州這樣的城市,現在留學的熱情要比北京高,我覺得大概三年以后,蘭州的留學可能會得到很快發(fā)展。
我們現在提供的留學服務咨詢主要針對英語國家,有英國、美國,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如果我們走向全國,那么面臨的情況就是需求不一樣,因為經濟水平不一樣,所以需要我們有一些適合內陸城市發(fā)展的國家作為留學目的國,如德國、荷蘭,還有瑞士。這些國家是歐洲國家,也在當今世界最發(fā)達國家之列,但是它們的學費相對低廉。
我們推廣的學校首先是發(fā)達國家的好學校,去落后國家,那是叫去留學嗎?也許我有些偏見,但我是做教育的,我覺得去相對落后國家留學不是很好。留學是特別重要的人生經歷,去先進的國家可以幫助開闊眼界,了解一些新事物,看發(fā)達國家在發(fā)展中的問題,去那些落后的國家留學沒有必要。
德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在德國學機械電子是很好的選擇,而且相對便宜;荷蘭也很好,是歐洲大國,英語說得非常好;瑞士是世界上花園國家,可能是人們最向往去的國家。盡管中國現在對瑞士的學歷不是很承認,但是它們有世界稱道的酒店管理。發(fā)展這些留學目的國是我們整體向外走的戰(zhàn)略。另外,我們現在還考慮開發(fā)日本留學,留學日本學費不算高,還可以打工。日本的學校教育質量比較好,有的還提供獎學金,在好的情況下相當于免費在日本學習?,F在很多人不原意去日本留學是文化的原因。
我們要不斷地變化,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最后我想說的是,留學是正面的事情,第一,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第二,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第三,可以促進人民之間的友誼和文化交流。這對國家是件好事,教育部的政策和國家政策都是支持留學的。國內目前的情況還不足以支持大規(guī)模發(fā)展高等教育,有些人有經濟實力到國外開闊眼界是件好事,很多人留學后留在其他國家,但是和中國有關的事情,他們都很關心,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回來或者回不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很深,就算留學后在其他國家定居下來,他們也還是中國人,很多人通過留學改變了自己一生的發(fā)展,也包括我。學生出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對人生特別有意義。
責任編輯 張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