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傳承的私房菜無疑令人垂涎,但私房菜館大多開在隱蔽場所,別說國內(nèi)外的游客想去大飽口福極其不易,甚至連一些本地人都不知其“藏身何處”。一個聰明女孩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就為京城上百家私房菜館繪制出一份獨特的“地圖”,沒想到,這個靈感竟讓她賺得盆滿缽溢。
秘制、傳承的私房菜無疑令人垂涎,但私房菜館大多開在隱蔽場所,別說國內(nèi)外的游客想去大飽口福極其不易,甚至連一些本地人都不知其“藏身何處”。一個聰明女孩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就為京城上百家私房菜館繪制出一份獨特的“地圖”,沒想到,這個靈感竟讓她賺得盆滿缽溢。
歷經(jīng)人間美食
2005年,李默然大學畢業(yè)后,應(yīng)聘到北京一家四星級酒店的餐廳做采購員。
餐飲行業(yè)的競爭一向激烈,每家餐館都不斷推陳出新招引食客。李默然工作的餐廳,主廚雖然技藝高超,可菜式卻總是一成不變,這讓餐廳的生意日漸冷清,無奈之下,餐飲部經(jīng)理決定進行改革。
經(jīng)理派給了李默然一項秘密任務(wù):吃遍京城有名的餐館,將各種特色美食一網(wǎng)打盡,然后協(xié)助主廚改良本店的菜式,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菜。
就這樣,李默然開始了她的“美食間諜”生涯。她連連光臨了幾家極有特色的私房菜館,每次都感到眼睛一亮:每家餐館都獨具風格,甚至就連服務(wù)形式、菜名、擺盤都獨具一格。而且每家的菜式不僅樣式精致,味道更是令人流連忘返。品嘗美食之余,她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wù),仔細記錄下了每一道菜式和每家餐館的風格。
李默然把收集到的信息反饋給主廚和經(jīng)理,他們經(jīng)過一番摸索,在菜式和服務(wù)的革新上狠下一番苦功后,蕭條已久的酒店餐廳重新紅火起來。
創(chuàng)業(yè)靈感從飯桌開始
李默然在北京認識不少朋友,平時大家互請吃飯的時候,總會一致推選她做“美食向?qū)А保驗樗?jīng)的“美食間諜”身份,讓她對京城上百家特色私房菜館的位置、招牌菜、經(jīng)營特點乃至身后的故事,都爛熟于心,談起來如數(shù)家珍。
2006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李默然的一個大學同學來北京玩,同行的還有他的美國同事邁克。他們此行的目的不為旅游,是奔著北京有名的私房菜“譚家菜”和“歷家菜”來的。
對私房菜館爛熟于心的李默然當即向譚、歷兩家菜館訂了座,帶領(lǐng)兩位客人飽餐了兩頓。
飯后,三人坐在咖啡廳聊天時,李默然對同學說,自己在酒店工作得并不順心,餐飲部新來的女上司脾氣古怪,總愛刁難她。這時,邁克忽然開口了:“張,你對京城的私房菜館都非常熟悉,還不如動動腦筋,將你所掌握的美食信息賣出去,肯定有很多人需要!”“是啊,全北京有幾百家私房菜館,它們大都隱藏在胡同深處的四合院、湖邊的一處屋舍或不起眼的居民樓里,那么多來京旅游的國內(nèi)外‘好吃者’都傾心私房菜,但想找到這些正宗的私房菜館往往要費盡周折,何不將自己掌握的信息推薦給他們呢?” 李默然想。
“私房菜地圖”,打造財富奇跡
經(jīng)過一番思考,李默然打算出版一本相關(guān)的圖書或宣傳畫冊,但去相關(guān)部門了解后,她被潑了一盆冷水。原來,這樣做不但審批手續(xù)復(fù)雜,而且制作成本很高,自己根本沒有這個實力。那么,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私房菜館信息賣出去呢?
這天,她的目光無意中落到掛在墻上的北京市旅游地圖上,她不由靈機一動:何不借用地圖,來描繪京城的私房菜館呢?
李默然隨即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如今有經(jīng)濟地圖、軍事地圖、旅游地圖、交通地圖等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惟獨沒有“私房菜地圖”為大家導吃。想法有了,但人們的接受程度如何呢?她隨機訪問了一些人,大概有 80%的受訪者都表示“很感興趣”,因為有了私房菜地圖,就能夠方便快捷地找到真正的美食,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吃得快樂又放心,他們一致認為幾塊錢一張的“私房菜地圖”物超所值。
看到了市場需求,李默然開始著手準備,她先將《北京市主城區(qū)劃分圖》作為“私房菜地圖”的藍本,在白紙上畫出來,然后再往上面標注私房菜館。
在標注具體的餐館時,李默然遇上了不小的麻煩:地圖的形式?jīng)Q定了只能將餐館的名稱及方位反映出來,而餐館的特色、聯(lián)系電話等信息根本沒辦法表現(xiàn)。那么,如何才能凸顯出各家的特色 ,讓讀者一目了然,激發(fā)他們的品嘗欲望呢?李默然又進行了一番研究,最后決定在地圖的背面做文章,詳細介紹店面、訂餐電話、餐廳地址,并附上體現(xiàn)餐館特色的小標語。
李默然先后畫了一百多幅“私房菜地圖”的草圖,最后從中選出最滿意的一幅,拿到印刷廠印刷,可她卻被告知:地圖系專業(yè)出版物,沒有相關(guān)手續(xù)誰也不敢印。
不過,挫折并沒有打消李默然的熱情,經(jīng)多方打聽后,她帶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構(gòu)想,找到了測繪局基礎(chǔ)地理信息中心。負責人認真看了她的草圖后,覺得創(chuàng)意很好,而且國內(nèi)還沒有專門的“美食地圖”,只要能做成,肯定能一炮打響,于是表示愿意全力支持,為“美食地圖”的面世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李默然正為自己獲得支持高興時,幾家新開業(yè)的私房菜館老板聽說她要和測繪局聯(lián)合印制“北京私房菜地圖”,竟主動與她取得聯(lián)系,提出要出錢在上面做廣告提高知名度,或花高價買個“醒目地標”——把飯館名稱用大號彩字標出。這份意外收獲是李默然始料不及的,她驚喜不已。
但很快,李默然陷入了沉思。像譚家菜、歷家菜、白家大宅門菜館之類的名牌老店自然不用做廣告,要做廣告的往往是那些新生的私房菜館。如果亂接廣告,把那些菜肴不可口、經(jīng)營無特色的私房菜館也搬上地圖,就會降低這份地圖的質(zhì)量和權(quán)威性,繼而影響銷量。于是,她就對這些私房菜館進行了一番暗中調(diào)查,并親口品嘗了他們的招牌菜。經(jīng)過反復(fù)篩選,菜味兒符合“私密、傳承、經(jīng)典、獨創(chuàng)”標準的,才收錄進她的《京城私房菜地圖》。
幾個月后,李默然就把 178家頗具特色的私房菜館的信息摸得一清二楚,并將它們一一收錄。很快,測繪局精心設(shè)計的“私房菜地圖”校樣出來了,她拿到手里一看,覺得比自己想象的效果更好,她的信心更足了。
在李默然和測繪局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 8月,《京城私房菜地圖》試發(fā)行,首批印數(shù) 1萬份,每份定價 6元。該地圖的正面是一張最新版本的北京市城區(qū)圖,讀者可以先按照背面的分類找想去的餐館,再到正面確定其方位,選擇公交線路;也可根據(jù)自己當前所在的位置,在地圖上就近尋找目標。
接著,李默然將“美食地圖”打進各大書店、車站碼頭和書報亭。起初雖然每天都有銷售,但銷量并不大,這急壞了李默然。
為打響《京城私房菜地圖》的知名度,她到白領(lǐng)聚集的地方和各大旅游景點,進行演示和推銷,并把老外們當成重點對象。許多人明白了這張“私房菜地圖”的妙處后,都紛紛沖李默然豎起大拇指,頗為爽快地買下了。短短兩天時間,她就賣掉了 500多份。有了一個好的開端,接下來就賣得順風順水了。經(jīng)大家的口口相傳,地圖銷量一路飆升。
20多天后,試印的 1萬份《京城私房菜地圖》就銷售一空。李默然特別開心,給自己算了一筆賬:每份地圖售價 6元,扣除設(shè)計、排版、印刷等費用,光是銷售地圖就賺到 3.5萬,再加上廣告收入 13萬元,共計盈利 16.5萬元!而這只是試印,面對首都 1000多萬常住人口和眾多的游客形成的需求,1萬份顯然是杯水車薪。
很快,第一批正式版的《私房菜地圖》開始發(fā)行,這次印量提高到了 5萬份。由于接受了市民們的建議,這個版本的《京城私房菜地圖》繪制了更加精確的經(jīng)緯坐標和餐館標志,便于“好吃者”輕松便捷地鎖定目標,直奔主題,大飽口福。有了前面 1萬份的宣傳鋪墊,這次銷售勢頭很“火”,3個月后地圖就全部售出了。
這時,那些未入選的“私房菜館”的老板,紛紛找上門來,要求在下次的地圖上“露個臉兒”。但李默然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凡不符合條件的一概不予收錄,哪怕對方開出 10萬元的宣傳費。她的態(tài)度很堅決:“我們不能誤導讀者,砸了《京城私房菜地圖》的牌子。這次沒有入選,并不代表下次不能入選,關(guān)鍵要把口味、質(zhì)量和服務(wù)搞上去,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
由于地圖是易耗品,加上私房菜館的信息更新很快,個別新生餐館開個一年半載就轉(zhuǎn)手或者換大廚了,其經(jīng)營風格和品牌菜的口感也會隨之改變。為讓讀者掌握最新最準確的美食信息,每隔半年,李默然就會更新一次“私房菜地圖”。如此一來,她既能從地圖的銷售中獲利,還可以重新吸收幾十家餐館在地圖上做廣告,大賺一筆宣傳費。
如今,李默然又招聘了幾個計算機系畢業(yè)的大學生,已在制作電子版的“京城私房菜地圖”。這個產(chǎn)品做出以后,她會免費放到網(wǎng)上供網(wǎng)友們?yōu)g覽,獲利方式則是在電子地圖的四周為餐飲企業(yè)做廣告。下一步,她還準備成立一家專業(yè)公司,逐步為全國每一座大中城市繪制出“私房菜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