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相關(guān)統(tǒng)計,在中國,每年20多萬的自殺人群中,80%以上患有抑郁癥。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抑郁癥病人的比例已達到10.5%。2008年6月,一本由重度抑郁癥病人李蘭妮創(chuàng)作的小說《曠野無人—— 一個抑郁癥患者的精神檔案》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一石擊起千層浪,有關(guān)抑郁癥的話題,再一次成為社會輿論焦點。
她不相信自己會得抑郁癥
李蘭妮的父親是個軍人,這個在部隊大院長大的妮子,從小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思想與行動都崇尚自由揮灑。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這條路上,一直進行得很順利。幾乎沒費多大勁,她的作品《澳門兒女》就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了。后來,她當(dāng)了深圳市作家協(xié)會的副主席。日子似乎就這樣平靜如水地過下去,但在1988年,有一段時間,她感到很不舒服,脖子與肩膀有時候疼得讓她無法入睡,上醫(yī)院一檢查,結(jié)果顯示她患上了甲狀腺癌。
開刀做手術(shù)、化療,一次比一次難熬,一次比一次痛苦,但李蘭妮咬緊牙關(guān)挺了下來,一滴眼淚都沒有流過。做完手術(shù)后,她的左肩部位留下了一道長長的疤痕,不知什么時候,這道疤痕成了她向朋友炫耀的“資本”,她對自己的知心密友說:瞧,我李蘭妮挨了這么一刀,眉頭都沒有皺一下,是不是有點“巾幗英雄”的風(fēng)范啊。
由于她天生的樂觀天性,或許癌細胞對于樂觀的病人也會退避三舍吧,沒有在她身上肆虐,而是漸漸地銷聲匿跡。在鬼門關(guān)走了一回的李蘭妮,此時心里更深刻地體味了生命的意義,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信了基督教。
日子依然平靜如水,2003年3月,李蘭妮總是覺得自己心慌意亂,難以入眠,吃了安眠藥都不管用。在醫(yī)院的各個科室轉(zhuǎn)了一圈之后,無奈之下她只好到了精神科,精神科的醫(yī)生聽她講述完病情后,初步診斷她可能患上了抑郁癥。一聽到醫(yī)生這么說,她自己都止不住笑了,因為她一直是個豁達樂觀的人,心想怎么可能,如果自己都患有抑郁癥的話,那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因為她之前的心態(tài)與表現(xiàn)與抑郁這兩字完全沾不上邊啊。
醫(yī)生可不管她自己的判斷,馬上拿出一份精神心理測試卷,總共90道題,依照一般人正常的答題速度,應(yīng)在二十到三十分鐘完成。但李蘭妮拿到卷子后,“沙沙沙”幾下子,不到兩分鐘就答完了,一旁的護士瞧得目瞪口呆,結(jié)果顯示她一點都不抑郁。其實,李蘭妮很聰明,一方面留了一手,她知道選里面的哪個答案就會給判得抑郁,因此總是選正常項來打鉤;另一方面她打心里不愿意承認自己有抑郁癥,非??咕?,于是結(jié)果可想而知。
雖然她很不情愿承認現(xiàn)實,但自己的精神狀況越來越差。為了避人耳目,她去了另外一家醫(yī)院精神科,也就是在這家醫(yī)院,她被確診患有抑郁癥,而且是重度的,她無奈地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這一天,是2003年4月1日,香港明星張國榮也是因為患抑郁癥在這一天自殺。
接二連三的跳樓事件震撼了她
李蘭妮在廣州的作家圈子人緣很好,有好幾位女作家經(jīng)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到海邊度假游玩等,組成一個小圈子,她們給自己的小圈子取名“中婦委”,聚會的地點一般設(shè)在廣州環(huán)市東路的遠洋賓館。當(dāng)朋友們得知她得了抑郁癥,都不敢相信。因為經(jīng)常接觸,對她性格為人相當(dāng)了解,“她怎么會得抑郁癥,一個樂天派的人物,如果她得抑郁癥的話恐怕我們都不能幸免?!?/p>
但現(xiàn)實總是令人沮喪。李蘭妮毫無疑問是得了抑郁癥,而且是到了很嚴重的地步。她不得不遵醫(yī)囑,按時服用一種叫帕羅西汀的藥。
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李蘭妮的癥狀有所改善,于是,平時沒事她也會看看電視、看看報紙,偶爾也會想想自己未來的創(chuàng)作計劃。
有一天,《羊城晚報》的一篇報道緊扣住她的心弦。報道說的是廣州一個高校在半個月之內(nèi)連續(xù)發(fā)生四起跳樓自殺事件,引起人們的紛紛揣測。這一刻,她感到非常難過,她知道無論是什么原因,這些自殺者都可能患有抑郁癥,對此她感同身受。
這樣子死了真不值。她知道,自殺對正常人來說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發(fā)生的事,自然對自殺者都不會有很深的了解,特別是對患了抑郁癥的自殺者來說更是了解甚少,無法體會他們那種尋求解脫的心態(tài)。只有李蘭妮能真切地體會到,所以,她覺得自己應(yīng)該要做一點什么事來防止更多抑郁癥患者自殺事件的發(fā)生。
那一刻她有了把自己的抑郁癥心路歷程寫出來的想法,她認為這也算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吧。另外,她讀過很多有關(guān)抑郁癥方面的書籍,她比較認同伊麗莎白·斯瓦多《我的抑郁癥》里的一句話:閱讀別人的抑郁史對自己是有幫助的。她的想法一出來,就得到了幾位好友的支持,她們認為只要李蘭妮想做什么,愿意做什么,就是最好的,她們都支持。但她的這一想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也是關(guān)心,說她寫抑郁癥方面的小說,是剖析自己的精神,等于一遍遍地揭開自己的傷口往里面撒鹽,是再殘酷不過的事,很容易出現(xiàn)意外。
她知道這不容易,但是,除此之外,她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來超脫自己和幫助別人。而且,她也是一個較倔強的人,認準(zhǔn)了的事豈有不做之理。
曠野無人,心靈深處有陽光
因為思路很明確,開始寫得很順利,不多久,全書就完成了三分之一。非常不幸的是,寫到這里的時候,李蘭妮的抑郁癥全面爆發(fā),一個字都寫不下去了,創(chuàng)作處于停滯狀態(tài)。
在抑郁癥全面爆發(fā)的時候,李蘭妮就像一只在狂風(fēng)暴雨中迷途的小鳥,也像一只被獵人追趕的受傷小兔,急于找一個安全的避難之所。李蘭妮首選的藏身之所是書房里的那張沙發(fā)床。她關(guān)上門,誰也不讓進來,然后躲到那張只容得自己身子鉆進去的沙發(fā)床下,瑟瑟發(fā)抖地貼著冰冷的地板,一個人堅強地、默默地和抑郁癥做殊死搏斗。這時候幻聽和幻覺會一起在她面前出現(xiàn),那些死去的人會一個一個出現(xiàn)在她面前,三毛、楊干華、伍爾夫、鐘子碩,還有張國榮,他們都不說話,帶著似笑非笑的眼神:走不走?我們都在等你。
她差一點就抵抗不住誘惑了,但此時會有一個聲音在她耳邊響起:自殺是有罪的,你會進不了天堂。關(guān)鍵的時候,信仰療法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
實在寫不下去了,她就到香港散散心,讓自己的心緒盡快平復(fù)。一個慵懶的下午,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香港半島酒店咖啡廳里,透過那塊大落地玻璃窗,她真切地看到家中那部IBM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愛因斯坦微笑地對她說:“來啊,你怎么還不來,你在等什么?”還未容她應(yīng)答,愛因斯坦那頑皮的笑容突然變成一條被人剝?nèi)テさ纳?,滴著紅紅的血,吐著長長的信子,在她的電腦上左右擺動。她一下子就驚醒過來,連忙收回自己飄移的思緒。
她也看了很多關(guān)于抑郁癥方面的著作,對于治療抑郁癥,各人都有各人的方法,如香薰療法、巧克力療法、寵物療法等。李蘭妮比較看好寵物療法,于是,一條叫周樂樂的小狗走進她的生活。沒有孩子的她,周樂樂成了她最好的玩伴,這個小狗,帶給了她無盡的快樂與安慰。當(dāng)李蘭妮抑郁癥發(fā)作躲在沙發(fā)床底下時,周樂樂也不去打擾她,而是面向外頭守著她,像在為她“抵御外敵”,這讓她心里得到莫大的安慰。
自從出版《曠野無人》后,許多家媒體找上門來要求做采訪,很不希望別人打擾的李蘭妮,為了讓世人更多地了解抑郁癥,了解抑郁癥病人的痛苦,對于一些媒體,還是欣然應(yīng)允,因為她覺得,活著,能為人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雖然每次訪談都是一種痛苦的回憶,但李蘭妮感覺到自己即使身處曠野,心底依然透進陽光,她堅信“信心、盼望與愛”應(yīng)是世人共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