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離婚娶我嗎 周 正
我很不幸。第一次婚姻就遭遇家庭暴力,離婚后又愛上了一個外地來打工的男人。但他在老家有妻有子,雖然他答應為了我而離婚,但是,他的妻子以死要挾,再加上他舍不得兒子,所以一直拖到現(xiàn)在也沒有結(jié)果。我覺得自己被愚弄了,非常氣憤。(河南,佚名)
先說你。你把自己定義為一個“不幸的”女人,于是對愛情就會更加渴求。一旦有人對你表示好感,你馬上就會全心投入,甚至不顧及理智的思考,這就為你的愛情經(jīng)歷埋下了痛苦的伏筆。
再說他。單身打工者,正當青壯年,肯定是需要異性的。這個時候你出現(xiàn)了,然后你問他:“你愛我嗎?”無論他愛不愛,都會說他愛你,因為他需要你;你問他:“你會娶我嗎?”無論他想不想娶也都會肯定回答,因為他需要你;你又問他:“你會離婚嗎?”那么無疑,他的答案也是肯定的,還是因為他需要你。很簡單的心理驅(qū)動過程,并不是他虛偽惡毒,而是他的利己心態(tài)自然地發(fā)揮了作用。
我認為,如果你換一種問法也許會更好,既能夠聽到他更加真實的心聲,也能夠更加清醒地面對你們的感情:你喜歡我嗎?喜歡。我們在一起生活快樂嗎?快樂。你愿意給我買化妝品嗎?愿意。你能馬上跟你的妻子離婚嗎?不能。瞧,如果你把問題具體化,而不是停留在“你會……”的假設里,也許就能得到更加明確的答案。
事實上,處在這種境況下的男人,70%都不會選擇離婚,因為他們一旦離婚,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包括經(jīng)濟的、情感的、家庭的和社會輿論的。所以,如果你跟這類男人交往,目的是建立穩(wěn)定的婚姻關系,那么在最初的時候,就要想清楚,這個目標很可能是個海市蜃樓。
我為“性”而苦惱
最近,我正在找工作,但是特別苦惱,原因是自己內(nèi)向的性格。收到幾個面試通知,但我都沒敢去,就是因為我一見人就臉紅,不敢說話。而且,我還有一個難言之隱:看到漂亮的異性馬上就會想到性行為。我覺得自己很齷齪,很沒用。(北京,小沈)
很奇怪吧,按照人類在生物鏈上的位置,我們本應該怕老虎、怕獅子,但是,我們偏偏不怕這些,倒是害怕自己的同類。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人生性內(nèi)向、敏感,不善與人交往;另一種就是在生活中遭遇過一些特殊事件,比如在性方面受到過“傷害”,早年遭受過來自陌生人、鄰居,甚至是親屬的性騷擾,那么,他們就很容易對人產(chǎn)生懼怕感。但是,因為有過這種經(jīng)歷,他們又會對性比較敏感、感興趣,眼睛甚至會注視別人的性器官,而同時又害怕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腦子里的“骯臟”念頭。這種恐懼、自責、羞愧的心情始終折磨著他們,使他們越來越害怕與人交往。
人類有許多東西會在腦子里盤旋,比如學業(yè)、事業(yè)、金錢、房子等等。如果你想這些東西,所有人都會認為是正常的。而如果你告訴別人,你腦袋里整天想的都是性,那么,大家恐怕都會對你避而遠之。原因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把性渲染成了一個丑惡的代名詞,一件讓人容易自我譴責的事情。事實上,一名成年男子產(chǎn)生念頭是很正常的。所以,你完全沒有必要認為自己是異類,是不正常的。只要你沒有做出過激的舉動,那么,你都可以自然地接受腦袋里那些稀奇古怪的性念頭,更沒必要為此臉紅、見不得人。
另外還有一方面問題需要澄清:并非內(nèi)向敏感的人就無法在職場中取得發(fā)展,很多該性格的人最終成就大業(yè)。許多商界老板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愛臉紅的人屬于比較可靠的人。因此他們在招聘一些關鍵職位的時候,比如財務、人事、倉管方面的工作,都喜歡起用內(nèi)向的人,因為他們謹慎認真,不會亂說話,能夠保守秘密。所以,利用好你的性格優(yōu)勢,讓它變成助燃劑,而不是絆腳石。
弟弟真的患上“絕癥”了嗎
我有一個孿生弟弟,他非常優(yōu)秀,在事業(yè)、情感方面都很美滿。但是天不遂人愿,不久前弟弟患上了銀屑?。ㄅFぐ_),遍訪名醫(yī)也醫(yī)治不好。這種病不斷復發(fā),周而復始地折磨著弟弟的心靈。他變得孤僻,要求跟女友分手,也不理睬家人的關心,甚至拒絕用藥,還有過輕生的舉動。父母為此經(jīng)常以淚洗面,我也很害怕弟弟的心理會出現(xiàn)問題。(沈陽,一個等待中的哥哥)
銀屑病是一種神經(jīng)性皮膚類疾病。它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柔軟的皮膚變成了堅硬的外殼,而這種堅硬的外殼是一種角質(zhì)狀的東西,它表面上堅硬,實際上很脆弱,一旦觸碰就會出血。從醫(yī)學發(fā)病角度說,銀屑病可能是接觸過某些環(huán)境的污染、化學藥品或者工業(yè)用品的刺激所導致。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銀屑病患者具有某些人格特征。自己有許多需要保護的東西,內(nèi)心里有些東西不想讓別人看到、不想被別人探究到,于是,他們就讓自己的皮膚生出像動物身上的那種角質(zhì)狀物質(zhì),等于是在身體上長出盔甲,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種人格有雙重性:一是他們內(nèi)心渴望與外界真誠溝通,二是他們又害怕別人發(fā)現(xiàn)了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狀況,而對他們產(chǎn)生輕蔑、敵視的態(tài)度。因此,他們理性的人格與非理性的人格正好是矛盾的,是相互沖突的。
對于這種病,用來治療的藥物一般都含有某些激素成分,而且比較難根除。如果患者因此產(chǎn)生心理負擔,那么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使他的人格從內(nèi)心的虛弱與外表上的堅強,重新整合成統(tǒng)一的、柔和的、自我認同的人格。當這個整合過程完成時,他就敢于表露自己人性或才能當中的一些弱點,不會再過度地保護自己、掩飾自己,而是敢于承認自己某些方面是無能的,展露那些不為人知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其實才是最真實的他,并且這些東西一旦展露出來,他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大家都有這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自己并不是孤獨的,不是可恥的。而且,一個人完成人格統(tǒng)一,他就會將自己有用的、優(yōu)勢的,或者說有價值的那部分展現(xiàn)給世人,會做到自我認可,最終達到人格的完整。這樣一來,他就沒有必要去防御外界,沒有必要給自己修建一個堅硬的外殼,從根本意義上來講,銀屑病的心理病因也就被瓦解,康復之路也就更加順暢。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你們家人對你弟弟的關注。從道德角度來講,這是有價值的。但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你們加重了他的自我防御。事實上,你們應該把他當做一個正常人,不要過多地關注他、討論他的病情,不要把他的病情當做天大的事情,否則就會加重他的罪惡感、累贅感,覺得自己是個負擔,而這些感覺顯然不利于他去除身上嚴重的防御。
編輯/張鳴
minni1981@163.com
主持專家:
周正
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特約專家,《人物新周刊》專訪人物,主持鳳凰網(wǎng)《周正心理時間》、湖南衛(wèi)視《周正親子智慧》,因其觀點鮮明、尖銳、務實而被譽為新銳實證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