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邁入寫作第30年,今年,除了《挪威的森林》電影版即將開拍,還有更多“村上迷”熱切注意的事正要發(fā)生……
《關(guān)于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是村上春樹2007年新完成的作品。
25年前,村上春樹開始他的第一次跑步。那是1982年的秋天,33歲那一年,寫完《尋羊冒險記》,村上先生因為戒煙而體重增加,為了減肥,開始了他的第一步。從那以后村上接連不斷地跑。他參加過國內(nèi)外大大小小超過25場的馬拉松賽,曾經(jīng)跑完雅典的全程馬拉松,也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平日每天幾乎都跑上10公里,可以說除了寫作,跑步已經(jīng)是他最在行的事。
村上在這本書《關(guān)于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中借著記錄整理自己的經(jīng)驗與思緒,分享他在跑步中所理解的人生以及寫作觀。村上說如果他可以選擇自己的墓志銘,猜猜看他想寫上什么?答案就在書里。
跑步對我來說既是一種有益的鍛煉,同時也是有效的隱喻(metaphor)。我每天一面跑步,一面把新目標慢慢提高,借此提升自我。至少有立志提高,因此而每天在努力著。我當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跑者,以跑者來說水平極其平凡——不如該說是平庸吧。不過這問題完全不重要,只要稍微超越一點昨天的自己,才比較重要。因為如果長距離賽跑有要戰(zhàn)勝的對象的話,那應(yīng)該是過去的自己。
但自從過了45歲前后時,這種自我審查的系統(tǒng)卻開始逐漸產(chǎn)生變化了。簡單說,比賽所跑出的時間沒辦法進步了??紤]到年齡時,這某種程度也是沒辦法的事。每個人在過了人生的某一個時間點之后,必然要迎接體能的巔峰。當然有個人的差別,然而通常的情況,游泳選手是在20多歲的前半,拳擊選手在20多歲的后半,棒球選手在30多歲的中期,就會跨過眼睛看不見的“分水嶺”。沒辦法閃開那個就穿過去。
我有一次問過一位眼科醫(yī)生:“世界上有沒有人不會老花眼?”他覺得很好笑,笑著回答說:“我還沒看過那種人”。就跟那一樣(可喜的是藝術(shù)家的巔峰,因人而異。例如陀斯妥也夫斯基在60年人生的最后幾年才完成《惡靈》和《卡拉馬卓夫的兄弟們》,這擁有最重要意義的長篇小說。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多明尼哥·史卡拉地Domenico Scarlatti創(chuàng)作了555首鍵盤用的奏鳴曲。但大部分是在57歲到62歲之間寫出來的——作者注),以我的情況的來說,在40多歲后半遇到跑者的巔峰期。在那以前全程馬拉松以3小時半的標準跑著。正好1公里跑5分鐘,1英里8分鐘的步調(diào)。有時候短于3小時半,有時候超過(超過的時候居多)。不過可以大約那樣的時間,相當順利地跑完。就算覺得這次有一點失敗的時候,也能在3小時40分左右跑完。幾乎沒怎么練習,身體狀況多少差一點,時間超過4小時都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那樣的時期非常安定地繼續(xù)了一段期間。然而不久之后,卻開始起了變化。就算和以前一樣地做過練習,要保持跑3小時40分卻漸漸屹力了。一公里變成需要5分半鐘的步調(diào),終于接近4小時的底線。這是不小的打擊。到底怎么了呢?我不愿意把這想成是年齡的關(guān)系,因為在日常生活上,還完全沒有實際感覺到自己肉體上的衰退,然而無論如何想否定、忽視,數(shù)字卻一步又一步地后退著。
可能因為全程馬拉松的時間已經(jīng)變得不如理想了也有關(guān)系吧,我開始把眼光轉(zhuǎn)向跑比全程馬拉松更長距離的可能性上,開始關(guān)心起像超級馬拉松或回力球等別種運動。我開始想“光是跑步的話身體可能會變形,不如配合其他競技,塑造更具綜合性的身體比較好”。
接著私人教練把游泳姿勢從基本開始重新調(diào)整,可以更輕松地游得比以前快了。肌肉順利地接受了新的環(huán)境,體型也眼看著起了變化。然而另一方面全程馬拉松的時間卻像退潮那樣,雖然慢卻確實地繼續(xù)退步。跑步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樣感覺輕松愉快了,在我和“跑步”之間,有那樣和緩的倦怠期來臨,其中含有努力過卻得不到相應(yīng)回報的失望感,應(yīng)該是開著的門不知道什么時候卻已經(jīng)關(guān)上了似的封閉感。我把這稱為“跑者的憂郁”。至于是什么樣的憂郁,容我以后再詳細說明。
不過離開10年之后再回到劍橋這個城市來(上次住在這里是從1993~1995年的兩年間,當時是克林頓總統(tǒng)就職期間),當眼前看到查爾斯河的時候,卻沒來由地升起了“好想跑步”的心情。說到河流這種東西,除非有重大改變否則看起來都一樣,查爾斯河看來尤其還和以前一樣。歲月流逝了,學生的臉也換過了,我多了10歲,名副其實地已經(jīng)有許多水從橋下流過。然而雖然如此,河流本身卻幾乎絲毫也沒有改變,依舊保留著以前的樣子。滔滔流水,正朝波士頓灣無聲地流去。那水浸透河岸,讓岸上綠色的夏草旺盛成長,養(yǎng)活許多水鳥,穿過石砌古橋下方,河面映出夏日的浮云(冬天水上還有浮冰),河水不急,也不停地,像通過許多檢驗依然不動搖的觀念那樣,只是默默地向著大海流去。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年生于日本兵庫縣,日本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yè)。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上世紀80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暢銷700萬冊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奠定村上在日本多年不墜的名聲,除了暢銷,也屢獲“野間文藝賞”、“谷崎潤一郎文學賞”等文壇肯定,三部曲《發(fā)條鳥年代記》更受到“讀賣文學賞”的高度肯定。除了暢銷,村上獨特的都市感及寫作風格也成了世界年輕人認同的標志。作品中譯本至今已有48本。
摘自村上春樹的《關(guān)于跑步》
責任編輯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