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云
小孩不是電腦,不是你裝什么軟件,他就會變成怎樣的系統(tǒng)。
許多人常問我育兒感想,我會說:“你以為他可以照著你給的東西,長成你希望的樣子。但后來會發(fā)現(xiàn),小孩不是電腦,不是你裝什么軟件,他就會變成怎樣的系統(tǒng)。因為他跟我們一樣,有天生的個性、思想。我們頂多就是給一些外掛程序而已?!?/p>
我也曾覺得,“不過是養(yǎng)小孩,有什么難?”直到第一個孩子出生,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跟想的太不一樣了。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是在當了爸爸之后,才開始學(xué)習(xí)怎么當爸爸。
隨時上生活課
從小,我所受的教育便不斷培養(yǎng)我“You arethe special one”的觀念,要讓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一方面是培養(yǎng)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學(xué)習(xí)尊重別人。我當然也要培養(yǎng)他們這樣的觀念,只是身為公眾人物,我會比別人更小心處理。畢竟,我的孩子在許多人眼中已有一些“特別”,我不想讓他們覺得自己真的“很特別”。
老大聶磊在一歲半時拍了個奶粉廣告,幸運地受到很多人喜愛,朋友也給他許多夸獎及鼓勵,身為父母,自然感到很得意。直到有一次,我聽見大兒子在一群大人中,自己開口說:“你們知道我拍過奶粉廣告嗎?”我心中掠過一絲念頭:“他在炫耀嗎?”于是把他拉到一旁說:“如果有人問你拍廣告的事,你就大方地說,但不應(yīng)該自己主動說,這樣不好?!蹦陜H一歲半的他或許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意義,但他再也沒有這樣做了。也許有人會覺得我過度反應(yīng),但我希望能在事件累積成問題前,及時修正?;叵肫饋恚覀兗业男值芙忝脧男【捅灰笥卸Y貌,又或許是國外成長的背景,也特別培養(yǎng)我們要有足夠的自主性和大方的態(tài)度。
有了孩子后,我也相當注重培養(yǎng)他們態(tài)度大方、應(yīng)對得宜,對我來說,沒有什么比基本禮貌更重要。我希望能把握每一次機會,在“適當?shù)臅r機”立即給孩子們來堂生活課程。例如外出用餐時,若需要一杯水或一雙筷子,我就會要他們自己去找服務(wù)生解決,一方面是借機訓(xùn)練他們不怕生、敢開口說話;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那畫面可愛極了,哈哈。
曾有朋友問我,當爸爸后最大的改變是什么?我說:“唯一感到得意的,是看見自己的孩子在長大?!庇幸淮?,我太太帶聶磊去百貨公司玩一堂Baby Boss,她在外面和其他媽媽聊天,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老大的班級早就下課了,沖進教室一看,已經(jīng)換了另一批小孩,也遍尋不著聶磊的蹤影。她著急地哭,耳邊聽到廣播說有走失的孩子。正是聶磊。心急如焚的她,已經(jīng)想象聶磊有多害怕,可能已經(jīng)哭個不停了。她沖進服務(wù)中心,卻見到聶磊正跟服務(wù)中心的大哥大姐聊得很開心,還幫著逗弄一旁在哭的孩子。她看著眼前這個兩歲多的孩子,穩(wěn)重、懂得關(guān)心別人,一想到他是自己的兒子,實在很得意。爸媽都是如此,會因為小孩的成長,就算只有一些些,也備感欣慰。
不必唱黑白臉
自從有了這兩個孩子,我和太太Judy在溝通教養(yǎng)想法上都相當契合,我真的非常感謝她的支持。許多人問我,你和太太怎么扮演黑臉、白臉的角色?其實我非常不認同所謂教育小孩時“黑白臉”的工作分配。在我們家的觀念里,所有的事情都應(yīng)當有正常規(guī)范,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只要是不對的事,就不應(yīng)該讓孩子可以通過某種管道、某個人得到允許。該跟他們說清楚“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父母間應(yīng)該要有合作默契,確認彼此的教養(yǎng)理念,透過溝通達成協(xié)議。
我和Judy第一次為教養(yǎng)理念展開溝通,是為了“兩雙新鞋”。有一回,Judy買了兩雙新鞋送給聶磊,臨出門時,她興高采烈地要他換上新鞋,誰知小家伙不領(lǐng)情,怎么樣都要穿他平時穿慣的舊鞋。Judy心中當然不是滋味,便強迫他換上新鞋,不停地說新鞋子多可愛、多好看……但聶磊說不穿就不穿,Judy氣得罵他。于是,他哭了,Judy生氣了。當時,我就開始思考為什么兩雙新鞋會造成如此結(jié)果?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身為父母的我們,往往“不給比給還難”。也許是小時候的物質(zhì)條件沒有現(xiàn)在這么好,在有了孩子后,都想給他們最多、最好的。于是往往買東買西、又送孩子去學(xué)才藝,只是這些究竟是“小孩要的”,還是“大人要的”?其實,當父母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把“給孩子?xùn)|西”當作一種快樂,卻沒想到,我們因此剝奪了孩子的快樂。
回想自己小時候,為了想得到某樣?xùn)|西而努力,在歷經(jīng)千辛萬苦后從父母手中接過,那種快樂和滿足,真的是非常巨大。當孩子太容易得到新東西,他便不懂得所謂“驚喜”的價值,也無法從“期待”到“獲得”這個過程中得到快樂。因為,他往往“還沒有想要”,父母便已經(jīng)準備好在他面前,這要他如何能了解“得到”的快樂呢?
不久前,大兒子說想要一把吉他,我立刻上網(wǎng)尋找孩子專用的吉他,找到一把上面有他最喜歡的蜘蛛人圖案的真吉他。本來忍不住想馬上買回來送他,但我和Judy兩人有了默契,我們就是要“忍住不給”,如此一來,他才能為了要滿足欲望而努力,在獲得時才能享受到滿足的快樂。我想,與其說服孩子“你可以”,不如讓他說服我“我可以”。一方面,我希望他能有“為一件事而努力”的機會;再者,我也不想剝奪他快樂的權(quán)利,因為感到快樂和驚喜是那么珍貴的感覺……
孩子們也讓我學(xué)習(xí)成長,并帶給我許多不曾有過的感動和幸福。幾天前,一大早被老大和老二的尖叫聲吵醒。睡眼惺忪地看見他們兩個邊尖叫邊沖進房間,然后在床上跳上跳下,壓到我身上給了個“早安之吻”,又沖到坐在一旁的Judy身邊大喊“Mommy,I love you?!碑斚?,看著這兩個活蹦亂跳的小家伙、看著Judy、看著他們親著Judy八個月大的肚子說“妹妹,早安”……“我忽然覺得,“Everything l need is here,ln rront ofme”。就在這30多平方米大的空間里,我所要的,都在我的眼前。任何東西都比不上這種幸福和滿足的感覺……組了這個家庭,是我一生中最正確的事。
責任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09年1期